李亞玲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時,仍能在人們的頭腦中出現(xiàn)的關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在人頭腦中的建立需要經(jīng)歷“感知—運用—積累”的過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長度單位、重量單位、時間單位等都屬于表象建立的教學。“長度單位”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學習內(nèi)容。學生在一年級“比長短”的教學中已經(jīng)對長度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會直觀地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這是研究圖形度量特征的起點,以此為基礎逐步產(chǎn)生二維空間以及三維空間大小的度量,即面積、體積的度量,因此,認識1厘米和1米是圖形度量的重點。
一、統(tǒng)一長度單位
課前,教師設置這樣的情境:有一天,狂風將螞蟻王國里一座小橋的扶手刮斷了,螞蟻們需要給小橋修一個新的扶手。教師提問:這個扶手有多長呢?學生齊答:“量一量就知道了?!苯處熾S即請學生將課前準備好的道具拿出來,分別是一截小木棍(長度一樣的、代表小橋被風刮斷的扶手)、幾個回形針、幾個一角的硬幣、幾個同樣大小的三角形學具,并提出要求:請同學們用手中的道具去量一量扶手的長度。幾分鐘后,有的學生說“扶手有7個一角硬幣那么長”,有的學生說“扶手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還有的學生說“扶手有4個三角形學具那么長”?!巴粋€扶手,為什么測量的結果會不一樣呢?”教師馬上追問。學生回答:因為用了不同的測量工具。
這個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體會到雖然測量的是同一長度,但是由于所用的測量標準不同,導致量得的數(shù)量不同。接著,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課本上的情境:數(shù)學課本的寬度與文具盒的長度是不一樣的,但是數(shù)學課本的寬度是5個回形針的長,文具盒的長度是5把小刀的長,它們都可以用數(shù)量“5”表示,這樣就成功引起了學生的量制沖突——為什么不同的東西量出的結果好像是一樣的呢?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用相同的物品去測量,比如都用小正方體木塊去測量,一下子就解決了上面的矛盾。學生由此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二、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學生在認識了厘米以后,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還有比厘米更大的單位——米,而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即用尺子去測量黑板的長。學生發(fā)現(xiàn)用短尺去測量實在太麻煩。這時,教師給出建議:用米尺去測量會不會就變得容易了呢?學生通過測量,感受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用“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十分方便。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體會到“米”“厘米”等不同的單位產(chǎn)生的原因。
三、開展活動助力“建?!?/p>
厘米和米是最基本的長度單位,如果學生對這兩個單位長度的實際長短有一個正確的表象,他們就可以正確地估測或者進行實測,進而理解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認識厘米尺,通過開展活動,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在認識“1厘米”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量一量正方體物體的長、圖釘?shù)拈L、自己手指的寬,并讓學生想一想,哪一根手指的寬是1厘米呢?接著,設置一些容易操作的活動,比如用手勢比畫出1厘米的長度、用剪刀剪一段1厘米的長、閉眼想一想1厘米大約有多長……這樣都可以鞏固1厘米的表象。在認識“1米”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用米尺比一比自己的身高,看一看1米大概在自己身體的哪一個部位;還可以讓學生把兩手伸直,用米尺測量出1米的長度,從而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在教學“厘米和米的關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各種工具自己設計活動測量出“1米有多少厘米”,進一步體會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在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表象以后,教師要讓學生測量一些物體的實際長度,鞏固表象。測量前,首先要教會學生正確的測量方法,如果用實物測量,要將實物與標準物左端對齊,再看右端到達的位置,這樣的測量結果比較準確。在用尺子去量一些具體物體,比如紙條的長度時,要將物體的左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線,看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在量跳遠長度的時候,教師要告訴學生確定兩個點,先是起點,再是跳遠以后腳后跟的這一點,就是終點,要從起點量到終點,尺子要拉平拉直,還要放平,這樣測量出來的才是準確的長度。學生在學會正確測量以后,教師要增加實際測量的機會,以鞏固和加深長度觀念,比如看圖讀出鉛筆的長度,用尺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長度,到家中量一量自己的床的長度、課本的寬度等。這些實際測量都有利于鞏固學生對于1米和1厘米的單位長度的模型建立。
四、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
估測既可以鞏固長度觀念,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比如,課本上有這樣一道例題:“估計每一種蔬菜大約有多少個方格長?”如果在估測的時候學生很難看清蔬菜的右端到底對著幾,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尺子把格子線延長,再去比一比。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經(jīng)歷先猜想、后驗證的過程,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空間觀念,幫助他們建立長度單位模型。課本上還有一道例題:估計不同的物體大約有多少個1厘米的正方體那么長。這道題已經(jīng)過渡到用1厘米的長度單位進行度量,目的是為后面學習厘米做準備。
估測教學中,教師最好提前準備實物和小正方體,讓學生先估測,再實際測量,不能只注重估測結果,而要把重點放在用什么方法進行估測,為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十堰市竹溪縣思源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