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打造了一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也有一種強烈的回報社會和民族的情結。他選擇了創(chuàng)建東巴文化傳承基地,培養(yǎng)東巴文化傳人,舉行一年一度的東巴會,還傾力倡導和推動促成了云南省東巴文化保護與傳承協會的成立,為在云南省不同的地方保護和傳承納西族東巴文化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
自從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以來,麗江的旅游在連年繁榮發(fā)展的進程中,日益成為中外馳名的文化名邦和旅游勝地。麗江文化的名聲鵲起,不僅吸引了大批學者和藝術家研究麗江,策劃麗江,描繪麗江,同時,她也在呼喚和催生文化旅游、文化產業(yè)方面有品位和眼光的企業(yè)家。
玉水寨的誕生和發(fā)展
麗江歷來有人杰地靈的美譽,人才輩出,玉龍縣白沙鎮(zhèn)豐樂村的納西人和長紅先生,就是這樣崛起于當代的一個麗江文化旅游產業(yè)界的人杰和不遺余力致力于母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納西漢子。
和長紅出身農家,卻做成了被國家權威機構和學術文化界人士認可的旅游文化事業(yè),而且還為母族的文化傳承和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了大貢獻。筆者作為一個多年研究麗江文化的納西土著學者,平時十分關注麗江的各種人物和麗江的發(fā)展,和長紅就是我交往時間較長的一個本土農民企業(yè)家。
和長紅先生開始起步建玉水寨旅游景點時,條件是很艱苦的,記得當時我們去那里,只見和長紅用石頭壘起了幾個吃燒烤的窩棚,條件簡陋得不足以遮風擋雨。他就這樣起步開始創(chuàng)業(yè),經過多年鍥而不舍的努力,事業(yè)逐漸發(fā)展壯大,最終打造出我國西部響當當的著名旅游景區(qū)和民營企業(yè)麗江玉水寨生態(tài)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該公司經營的景區(qū)玉水寨不僅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還被農業(yè)部、國家旅游局認定為“全國休閑農業(yè)與鄉(xiāng)村旅游示范點”。2013年,“玉水寨”又被認定為“云南省著名商標”。2014年,和長紅被國務院評為“第六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回報社會和母族的赤子心
玉水寨在生態(tài)和文化旅游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而最使筆者感動的是,和長紅辦這個企業(yè)賺了一些錢,不凡的是他有一種強烈的回報社會和民族的情結。通過什么方式回報呢。納西族最有個性特色、文化價值和國際知名度的傳統文化是東巴文化,因此他選擇了創(chuàng)建東巴文化傳承基地,培養(yǎng)東巴文化傳人,推進鄉(xiāng)村的東巴文化保護傳承這條不容易走的路。
由于社會生活的變遷,鄉(xiāng)村里的東巴文化傳承和東巴傳人的培養(yǎng)面臨諸多困難,東巴們迫于生計,很難潛心靜氣地進行東巴文化的傳承。和長紅拿出錢來創(chuàng)辦東巴文化傳承學校,大力支持各地鄉(xiāng)村的東巴文化傳承,在麗江市各個村鎮(zhèn)辦起了好幾個東巴文化傳承點,每年撥出一百多萬元支持各地東巴在每年農歷三月來到玉水寨舉辦祭祀東巴教祖師、交流各地東巴文化傳承經驗的東巴會。
玉水寨在納西族東巴文化的保護傳承方面做出了大貢獻。該公司在景區(qū)建成了東巴祭天、祭風和祭自然神三大祭場。早在1999年,該公司就在玉水寨建立了東巴文化傳承基地,請來了塔城鄉(xiāng)(今屬玉龍縣)巴甸村的大東巴楊文杰在這里指導東巴文化的傳習工作,以東巴文化研究院翻譯出版的《納西東巴古籍譯注全集》100卷作為基本教材,先后招收多批學員,給予員工待遇,進行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有20多名學員成為玉水寨的東巴文化骨干,有些來自塔城鄉(xiāng)署明等村的青年東巴已經在玉水寨工作了十五六年。玉水寨也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東巴文化傳承基地”。
開創(chuàng)東巴文化的“學位制”
2003年11月,由玉水寨牽頭、麗江納西族民間人士發(fā)起成立了麗江市納西東巴文化傳承協會,該協會會員囊括了麗江境內主要從事東巴文化傳承、研究的人員,其核心成員是以玉水寨培訓的東巴為主。協會靠玉水寨支撐,其注冊資金、活動組織、活動經費都是由該公司提供。傳承協會不僅使民間東巴有了一個可以相互學習交流的合法組織,也使玉水寨的傳承組織有了政策保障與組織保障。
農歷三月五日相傳是東巴教祖師東巴什羅的誕辰,每年的這一天,由麗江市東巴文化傳承協會組織,麗江市及周邊地區(qū)的東巴都會云集在玉水寨,在這里舉行一年一度的東巴會。東巴會上,要舉行祭祀東巴教祖師東巴什羅的儀式。如今,這個東巴會已成為不同地區(qū)納西族東巴文化切磋交流的紐帶。
玉水寨請大東巴楊文杰按照傳統的東巴招徒方式招徒弟,確立師生關系后,要明確學習的內容與階段性目標,一般學員主要掌握東巴教的基本知識,掌握一些簡單儀式程序,學習期限為兩年;東巴傳承員的要求是在此基礎上能夠熟誦東巴經典的主要作品,掌握東巴繪畫、東巴舞蹈、東巴工藝的基本技能,且熟練掌握一些重要的東巴儀式的儀軌,學制為四年;東巴師則要求能夠熟練掌握東巴經書、東巴繪畫、東巴舞蹈、東巴工藝、東巴儀式等綜合知識及技能,學制為四年。從東巴學員到東巴師,學習期限大約為十年。玉水寨的楊玉勛、和華強、和旭輝等人基本達到了東巴師這一水平,成為玉水寨東巴文化傳承的骨干。玉水寨繼而在2009年出資200余萬元,在玉龍雪山下建起了“玉水寨東巴文化傳承學校”。
以玉水寨為骨干的麗江市東巴文化傳承協會在2013年還推出了東巴內部評定“學位”的舉措?!皷|巴”(do bbaq)一詞,在國內學術界一般解釋為是“智者”“上師”等。國外比較多見的有如下幾種譯法:薩滿(Shaman)、祭司(Priest)、納西宗教專家(Naxi religious specialist)、納西儀式專家(Naxi ritual specialist) 。東巴沒有自己的宗教組織,沒有統一的教規(guī)教義,相互間沒有統屬和被統屬的關系。學識淵博,精通眾藝的東巴被東巴們和民間尊稱為大東巴,出類拔萃者被尊稱為“東巴王”,但這僅僅是一種尊號,與諸如藏傳佛教那樣的教徒等級制不同。2013年,麗江民間組織麗江市東巴文化傳承協會通過充分的討論、協商后達成共識,決定參照藏傳佛教內部實行“格西學位”的制度,決定試行內部授予“東巴學位”的做法,出臺了關于設立東巴學位級別的相關措施,應該說這是當代東巴教傳承中的一個創(chuàng)新。麗江市東巴文化傳承協會在2013年推出了評審東巴等級的活動,評審委員會由大東巴和從事東巴文化的學者等組成,經過評議,經無記名投票,確定出楊文吉等6人為東巴大法師。30人為東巴(達巴)法師,40人為東巴傳承員,57人為學員。評議結果經《麗江日報》6月16日公示,玉龍縣文廣局審核,報玉龍縣人民政府對傳承員及以上等級獲得者頒發(fā)學位證書。在一年一度的東巴會上正式頒發(fā)了證書,授予了相應的“學位”服,并頒發(fā)了由玉水寨提供的東巴文化傳承補助金,大法師(東巴)為6000元/年,法師(東巴)為4000元/年,傳承員(東巴)為2000元/年。
2015年10月,應四川木里、鹽源縣和迪慶維西、香格里拉縣等區(qū)域的東巴(達巴)要求,注冊成立云南省東巴文化保護與傳承協會,開展涵蓋所有納西族區(qū)域的東巴(達巴)學位評定工作,于次年完成大法師5人、法師32人、傳承員60人的全部評定和公示工作,并在2017年第十七屆東巴會上頒發(fā)了學位證書和同等傳承補助金。至此,獲得學位證書和玉水寨傳承補助金的大法師11人,法師62人,傳承員100人,共計173人。東巴會上,獲得學位者在東巴“大法師”的帶領下舉行了傳統的“授威靈”(rherq zail)儀式。各地東巴聚集,一年一度的東巴會成為不同地區(qū)納西族東巴文化交流的紐帶,同時也成為納西族一個特殊的傳統節(jié)日。
這個創(chuàng)新對進一步健全、完善現有傳承機制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舉目的一是為了給東巴相應的榮譽,二是為了鼓勵年輕人學習東巴文化知識的熱情,鼓勵那些已經有一定基礎的青年東巴們認真學習,爭取得到相應的“學位”。
資助鄉(xiāng)村社區(qū)傳承東巴文化
隨著鄉(xiāng)村社會生活的變遷,現在很多納西村寨的東巴已經很少,所以一些東巴教的儀式活動在鄉(xiāng)村逐漸恢復后,村民們多要請一些知名度較高的東巴去主持儀式。幾個比較重要的東巴傳習組織的東巴就常常受到邀請去做法事。作為玉水寨東巴文化傳承倡導者和扶持者的和長紅和筆者交流過一個觀點,他認為目前如果不能像藏傳佛教寺廟那樣把東巴養(yǎng)起來做法事,東巴迫于生計,要養(yǎng)家糊口,肯定沒辦法全部精力都用在東巴知識的鉆研和傳授上,所以玉水寨的做法就是要把東巴養(yǎng)起來,然后應人所請到各個村寨去做東巴教儀式。東巴學員在校期間的食宿醫(yī)療費用由公司提供,每月還發(fā)給200元的零花錢。在玉水寨東巴文化傳承院上班的東巴,除負責他們的食宿、社保等福利外,每月按職稱和績效發(fā)給2500至4500元工資,解除了他們傳承東巴文化的后顧之憂。他們因此能沒有生計之憂地實踐這樣的方式。應聘在麗江東巴文化研究院工作的優(yōu)秀東巴和秀東,還有東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員兼東巴和力民以及他的東巴學生,也常常被各地村寨的民眾請去主持東巴教儀式,做得最多的是喪葬儀式、祭天儀式、祭署儀式等。
從上述現象看,當代云南納西族地區(qū)的東巴教從傳統的分散各地村鎮(zhèn),業(yè)余為人做法事的方式也分化出依托某個科研機構和民間文化企業(yè)進行傳道授業(yè)的方式。而一些知名度高的東巴常常有青年村民來拜師學藝,這對推動民間的東巴文化活動是很有益處的。
祖先文化尋根和母語傳承
多年來,和長紅先生花了很大的心思,致力于把玉水寨建設成一個名副其實的納西文化名勝之地。他借助玉水寨一泓遠近聞名、充分體現納西人傳統的生態(tài)保護文化的圣水靈泉,開展了一系列真正的東巴文化和納西民間藝術傳承活動,進行東巴文書寫、傳統東巴紙的制造、納西族的民間釀酒、納西古樂“白沙細樂”的演奏和傳承等活動。這些包含著深厚的東巴文化和納西族民間傳統文化意蘊的活動,使無數旅人領略到了納西人真實的宗教和文化藝術。此外,他還牽頭組織東巴文化知識和納西文化知識競賽、納西母語競賽、獎勵納西母語學習傳承得好的職工子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慎終追遠、敬天法祖也是納西族的優(yōu)秀傳統,和長紅先生一直有志于建設一個能祭祀納西共同的遠祖和各個支系的祖先的“祭祖祠”,以激勵當代和后世的納西人銘記祖先披荊斬棘、建功立業(yè)的豐功偉績,記住自己民族的歷史。因此,從2016年起,玉水寨出資組織了有十多個來自北京、昆明和麗江的納西族學者、東巴參與的“納西族祖先文化尋蹤和采集五行圣物”的考察隊,到滇川藏青四省區(qū)的納西族祖居地和與納西族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區(qū)域進行了三次歷時共五十六天的考察,行程二萬五千里,取回了在納西族的宇宙觀和生命觀中至關重要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圣物。筆者也全程參加了這三次祖先文化尋蹤的萬里壯行,通過行萬里路的壯舉加深了對納西族祖先文化和創(chuàng)業(yè)業(yè)績更深切的了解。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國文旅行業(yè)遭受巨大損失,玉水寨企業(yè)被迫停工停產,年度工作計劃幾乎被全部打亂。為渡過難關,也為了保障員工基本生活,玉水寨企業(yè)決定停工停產期間分別給予員工和管理人員80%和60%的工資,直至2020年11月方基本復工復產。當年接待海內外游客僅65萬人次,同比下降了77%;經營收入867.95萬元,同比下降89%,企業(yè)嚴重虧損。
疫情中不忘公益事業(yè)
即便形勢嚴峻如此,玉水寨企業(yè)依然出資2萬元支持麗江市青少年宮開展全市青少年納西語母語線上競賽活動。同時傳統東巴文化活動也沒有停止,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基礎上,簡化舉行了農歷二月初八和三月初五的祭三多和第二十屆東巴會活動;吊唁慰問玉龍縣太安鄉(xiāng)去世的東巴師楊學紅,并委派玉水寨東巴為其舉行傳統東巴開喪儀式;為云南省人大常委會新頒布的《云南省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盡快順利實施和落實,起草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起草方案》,報送麗江市人大、麗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麗江文化研究會。
和長紅先生有志于推進納西族東巴文化在民間的保護和傳承,因此他還傾力倡導和推動促成了云南省東巴文化保護與傳承協會的成立,該協會的成立,為在云南省不同的地方保護和傳承納西族東巴文化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不難預見,只要有更多像和長紅這樣對母族文化一往情深、樂于付出的實業(yè)家,東巴文化這個其古籍已經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將會一代代地得到保護、傳承和發(fā)展。
作者簡介
楊福泉 納西族,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學學會副會長、云南省東巴文化保護與傳承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