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
蓮屬植物在一億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存在,最早它以可食用走入先民的生活,其憑借艷麗、多彩的花朵和優(yōu)雅的風(fēng)姿,逐漸地走進人民的精神世界。蓮在中國古代有著美好寓意,蓮花代表了圣潔、美好,蓮子寓意“蓮(連)生貴子”、蓮藕與魚組合代表著“蓮(連)年有魚(余)”,蓮葉與鶴組合代表著“一路連科”,等等。荷花,她雖不像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沒有菊花那樣孤傲清高,但有著“出淤泥而不染”的氣節(jié),在佛教中廣泛運用。
蓮瓣紋,其在瓷器裝飾上,最早出現(xiàn)在南北朝時期,這與當(dāng)時社會盛行佛教、道教有著密切關(guān)系。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描繪當(dāng)時寺廟之多情景,據(jù)史料記載,當(dāng)時寺廟可達數(shù)萬座之多。各種刻花、雕塑蓮瓣紋的瓷器也應(yīng)運而生,如南北朝時期的一件青釉蓮瓣紋瓷尊,整體有紋飾十三層,長頸直口,在蓋的四周雕飾有蓮瓣紋,整個器物都以蓮瓣的造型設(shè)計燒制,將刻畫、浮雕、堆塑、模印、粘貼等多種裝飾技法施于一體,在瓷器蓮瓣紋工藝裝飾達到完美統(tǒng)一。
在唐宋時期,蓮瓣紋更是以各種形式運用在瓷器造型上,在耀州窯系、定窯系、越窯系等窯系瓷器上都有不同的蓮瓣紋裝飾,特別是在唐代三彩和宋代五大名窯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單層蓮瓣紋、雙重蓮瓣紋及多重蓮瓣紋。在形態(tài)上,有仰蓮瓣、覆蓮瓣、變形蓮瓣、圓頭蓮瓣、尖頭蓮瓣、勾線蓮瓣等紋飾。如五代耀州窯青釉刻花蓮瓣紋碗、執(zhí)壺,宋代定窯刻花龍頭凈瓶,腹下部刻畫五層仰蓮紋飾,上腹部刻畫三層覆蓮紋飾。特別是宋代汝窯蓮花香熏座,一種造型是底部呈現(xiàn)卷起的荷葉狀,熏爐模印三層仰蓮;而另外一種造型是底部模印三層覆蓮,熏爐模印三層仰蓮,造型別致。
元代以后,特別是到明清時期,蓮瓣紋多作為輔助紋飾繪畫在瓷器上,所繪蓮瓣紋多出現(xiàn)在器物的肩、頸等部位。
2019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宋代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燈盞以14萬多元成交。蓮瓣紋裝飾的瓷器自問世以來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一直受到藏家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