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丕烈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獻學家、藏書家之一,一生先后藏書數萬卷,作題跋近千余篇。世人多知其藏書、校書、跋書、刊書之功,未知其藏、校、跋、刊實則為讀書計。黃丕烈認為藏書之道亦如讀書,在廣見博聞,藏而能讀是為要義。黃丕烈還是一位古籍修護大家,題跋中多有修書記載,其修書亦為讀書。其讀書治學的思想對現今藏書、校書、修書都有極大的指導意義,亦使我們反思時下讀書人漸少,藏書人漸多的情況。
關鍵詞:黃丕烈;藏書;讀書;修書
一、黃丕烈生活時代與環(huán)境
書籍作為文化的載體,可以說是最準確系統的傳播途徑。它銜接著歷史的鏈條,使中華文化歷經千年得以保存下來代代相傳,而這些珍貴的古代典籍則源于歷代藏書家的孜孜愛護和努力。清乾嘉時期的黃丕烈就是眾多藏書家中最具代表性之一。
黃丕烈生于長洲(今蘇州),蘇州自古便是歷史文化名城、學蘊深厚之地。春秋時吳王闔閭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闔閭城,以為國都,是為蘇州建城之始。秦漢為會稽郡治所,名吳縣。至南宋立國江南,將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吳中。經濟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礎上,續(xù)有發(fā)展。蓋南宋之時,蘇杭富庶實甲于天下。到了乾嘉時成為東南地區(qū)的經濟商業(yè)中心,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
在葉瑞寶的《蘇州藏書史》中,采錄自五代迄清末私人藏書家于蘇州地區(qū)兩百多人。南朝的陸澄是最早的一位,此后歷代不乏蘇州藏書家。宋元時期,蘇州藏書風尚日增月盛,有著名文學家朱長文藏書量達兩萬余卷,葉夢得藏書量多達十萬卷。聞名一時的郭鱗孫、袁易、龔玊也是元代著名的藏書家,并稱“吳中三君子”。明代沿承了吳地藏書家的藏書理論與嗜好,有頗負盛名的王世貞、毛晉、顧元慶等大藏書家,但明代藏書家多為官員貴族,經濟實力雄厚。到了清代分布在各個階層,藏書家的多元化也意味著文化的發(fā)展和普及,藏書家趨于平民化,乾隆、嘉慶近一百年間成為了我國學術文化史上的鼎盛時期,政府重視文化學術建設,提倡??笨紦畬W。這一時期蘇州城內大家云集,如段玉裁、錢大昕、黃丕烈、周錫瓚、瞿中溶、王鳴盛等。吳地的飽學之士無一不嗜好對宋版書的???、對舊抄本的重視,學者之間以藏書為媒介,以學術為紐帶,彼此互通有無,相互交流探討,促進了當時考據學的興起,也隨之帶動了當地藏書刻書事業(yè)的發(fā)展興盛,反過來這些藏書刻書活動也影響了當地的文化風尚,加強了文化交流。黃丕烈便是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開始了漫漫藏書之路。
二、黃丕烈讀書
黃丕烈(1763-1825),字紹武,號蕘圃、復翁等,清代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文獻學家。黃丕烈尤嗜宋槧,平生鮮聲色之好,惟喜聚書,藏宋版書達百余種,稱雄海內,在藏書界被稱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在乾嘉時期乃至整個藏書史都享有盛譽,對后世影響深遠。黃丕烈藏書設有專室庋藏,有讀未見書齋、士禮居、百宋一廛等。其中“讀未見書齋”是黃丕烈用來收藏珍秘罕見及未見之書。
黃丕烈幼承家學,學問精純,博學多識,其父黃維“以忠信直諒訓其子弟”。幼時和楊偕時一同讀書,黃跋記:“倚樹吟軒楊氏,余幼時讀書處也。其主人延名師課諸子,有伯子,才而夭。余就讀時,與仲氏偕時同筆硯,情義殊投合也?!?稍長喜購古書,及長而知蒐訪書籍。乾隆四十六年(1781),黃丕烈開始考取功名,并以十九名的成績入長洲縣庠。乾隆五十三年(1788)位居第三中舉人,官主事,始藏書,是年二十六歲。此后十多年進京趕考屢次落第,仕途之路破滅。嘉慶六年(1801)被提拔為知縣,并未赴任。嘉慶七年(1802)其父出資捐六部主事一缺,此時已無意官場,遂旋歸故里,此后專一治學、藏書、校讎和著述,對仕宦之路再不作他想。
(一)藏而能讀
清人張潮《幽夢影》有云:“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用書不難,能記為難?!?張潮認為藏書最易,難在記住書中內容。黃丕烈藏書非也非是為藏而藏,他既善收書藏書,又極喜讀書。每得一書,必丹黃點勘。張鈞衡為《百宋一廛書錄》作跋:“收藏既富,議論均合,無臆斷,無偏見,固天下后世讀書人所當推奉者?!?周錫瓚稱贊黃丕烈“蕘圃藏書而實能讀書者”。4黃丕烈題跋中多次提及自己讀書治學的思想與理念。
黃丕烈讀書準則有二。其一:雖一貫以舊鈔為珍本,但黃丕烈讀諸多舊鈔認為這種思想實不可信,其中脫落較多,常有不全。其二黃丕烈認為僅有舊刻本是自宋至元到明,起初或有訛誤,多屬無心,并不如鈔本后人有意刪減。跋記:“向來以舊鈔書為可寶,今歷觀諸書鈔本,最為難信,即如茲錄,脫落甚多,此其一也。惟舊刻自宋而元而明,初總有舛偽,皆屬無心,非有意刪削也。聊記于此,以為讀書者示準則云?!?
黃丕烈認為若藏名家鈔本亦可為善本。其曾藏有張青芝6手抄本,書法工秀,頗為賞識,卷端鈐有“張位”印記,可為善本。跋記:“余此本系郡先輩張青芝先生手鈔,卷端鈐‘張位小印,即其姓名也。書法工秀,讀書者之藏書,此為善矣。”7
黃丕烈讀書在于廣見博聞,其藏書亦是如此,必知書目源流始末,不則實為空藏。略曰:“讀書在廣見博聞,余謂藏書之道亦然,藏而能讀,非見聞廣博不足以奏其功焉?!?藏書家周叔弢曾有云:“藏書不讀書,何異聲色犬馬之好?”9
黃丕烈認為讀書之難在于古書流傳日益減少,元刻本尤甚,得詞曲本已屬難得,元本經史子集更為罕見,可知其藏書實為讀書。跋曰:“因思古書流傳日少,兩鈔本所有卷如是,所殘缺脫誤者并同,則元刻之可貴不問而知。此特詞曲爾已如是,何論經史子集尤急者耶?書此以見讀書之難若此?!?0
(二)修乃為讀
黃丕烈修書乃是為讀書便利,為古書補全傳信于后。黃丕烈所藏古書中有缺葉缺字處,必定請名家補綴殘卷或自己手為抄補。若在讀書中發(fā)現其他版本中有名家跋語,也會抄錄下來,附于卷末,跋中多見。
黃丕烈愛書更喜藏書之人。其藏校本《陸游南唐書》,中有蠹蝕,擬重裝后再校,確保讀書無誤。跋云:“聞此書出張青芝山堂,多為蠢蝕,其上方有闕字,亦飽蠹腹。重為陸校,命工重裝。……予之愛書,并愛藏書者,后人其諒予苦心哉!……今得陸校錢遵王鈔本,目錄悉如《記》中語,可知其佳。裝成略取罄室本一勘,此較勝之?!?1
黃丕烈認為讀書要眼到、手到、心到。其裝潢北宋本《新序十卷》,裝為五冊,另有他人跋語一葉,附于卷端,可表藏書家心意。裝畢后述其得書源流,并著錄宋本異同,校書訛誤之處。跋中詳記:“倩工裝池,分為五冊。書中有板刻朱印溫公訓子語一紙,為信陽王氏四部堂識,足見藏書家珍重之意,因裱托置諸卷端,俾垂永久。裝畢,追述得書顛末,并著宋本或有異同,校者不無訛誤,是在目見而又心細,方盡讀書之能事爾?!?2
黃丕烈補全古書,悉心研讀,究詰必深,除自己讀書求全外,意在使后人能知此書源流始末與全貌。明鈔本《雁門集》中寫道:“斷圭殘璧猶足詫為寶物,爰重加裝池而儲諸篋衍,俾后世讀是集者猶見廬山真面目焉……末多張跋,錄補于尾?!?3黃丕烈藏宋刻本《圣宋文選》跋曰:“是書業(yè)以殘本裝成,其補全者,當別裝附后,一則錦函可惜,成功不毀;一則精鈔補全,痕跡兩存,俾后之讀是書者,知余苦心購求,良非易易也?!?4
黃丕烈題跋記載修書乃為讀書例證頗多。如《陶杜詩選》記載:“裝成展讀,因腦頭狹小,殊不耐觀,復命工易紙覆襯接腦,始可開展,又費青蚨二星,前客當益甚矣。”15《詳注周美成詞片玉集》黃丕烈重其為未見書故購得,裝潢甚舊,補綴典雅,但不知其授受源流,命工加絹面,為其線訂,恐原裝散后不易讀。裝潢完畢后細讀此書,詳究史料,從書中避諱字以及書名等各方面考訂源流。
(三)校讀合一
廣求異本,參證互勘,邊讀邊校,是為“校讀”。古代典籍多有異本,不同版本,優(yōu)劣有別。讀書首先要選善本,否則,“書之或有缺佚,或有謬誤,其義皆不可通,此讀者之大憾也”。16黃丕烈校書時尤其注重兼蓄重本,用多種不同版本互校,確保內容無誤。作為藏書家,無不希望能藏有善本,因此“校讀”是他們首先強調的,也可視為藏書家讀書特色。
黃丕烈認為讀書與校書不可分開談論。其校書無誤亦是為了確保讀書精確,以最先本為先,如明鈔本《劉子新論》,黃丕烈據宋本校此書數次,每次都有訛誤,常有言道:“校書之難,如掃落葉,如拂幾塵?!毙稚髦?,一書采用多個版本,如《蔡中郎文集》先后用周香嚴家藏鈔本和活字本??瘫?,方可盡讀書之事也。
黃丕烈善于讀書,長于???,勤于題跋,一書中常作多篇題跋,考證源流始末,校對文字訛誤,品評書中內容。王芑孫《陶陶室記》有云:“今天下好宋版書者,未有如蕘圃者也。蕘圃非惟好之,實能讀之,于其版本之先后,篇第之多寡,音訓之異同,字畫之增損,及其授受源流,翻摹本末,下至行幅疏密廣狹,裝綴之精粗敝好,莫不心營目識,條分縷析。積晦明風雨之勤,奪飲食男女之欲,以沉冥其中?!?7讀書治學方面,“蕘圃則實事求是,蒐亡剔隱,一言一句,鑒別古人所未到,時以筆諸書而廣其副,嘉惠方來”。18
三、結語
通過研讀黃丕烈題跋發(fā)現,黃丕烈的藏書、修書、校書思想無不與其讀書治學的理念緊密相關。黃丕烈藏書實為讀書,其認為舊鈔脫落較多,不全常有、古書應以舊刻為寶的讀書準則對我們當代古籍保護工作有極大的借鑒意義;其修書實為讀書,古書遭蠹蝕為其補缺,頭腦狹小接書腦,為其補全,傳信后人,對現今古籍修復工作具有引導意義;其校讀方法對現今校勘工作研究有很大幫助,重內容,以最先本為先的思想有功后學,裨益后人。黃丕烈所作題跋對研究黃丕烈的讀書治學思想、藏書思想、修書目的與校讀成果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清] 黃丕烈. 蕘圃藏書題識[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 [清] 張潮. 幽夢影[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 余鳴鴻,占旭東.黃丕烈藏書題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 黃裳. 往事如煙[M].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
[5] 孫德謙.《劉向校讎學纂微·備眾本》.民國刻本.
[6] [清]王芑孫.《淵雅堂全集》.清刻本.
作者簡介:劉帆,山東藝術學院,女,碩士研究生,文物鑒定與保護(古籍保護)方向。
注釋:
[1][清] 黃丕烈. 蕘圃藏書題識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1993: 16.
[2][清] 張潮. 幽夢影[M].北京:中華書局,2008.
[3]余鳴鴻,占旭東.黃丕烈藏書題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047.
[4][清]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卷八[M].北京:中華書局,1993: 179.
[5]余鳴鴻,占旭東.黃丕烈藏書題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87.
[6]張位,清藏書家。字立人,一字艮思,號青芝,江蘇長洲(今蘇州)人。??睂W家何焯弟子。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入縣學,以詩賦召試,給札內廷修書,,一心于抄書和藏書。藏書和抄書之所為“青芝山堂”,抄唐、宋、元人文
集最多,有40余種數百卷,黃丕烈得其手抄本《桂林風土記》。
[7]余鳴鴻,占旭東.黃丕烈藏書題跋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36.
[8][清]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卷五[M].北京:中華書局,1993: 97.
[9]黃裳. 往事如煙[M].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70.
[10][清]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卷十[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56.
[11][清]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卷三[M].北京:中華書局,1993: 41.
[12][清]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卷五[M].北京:中華書局,1993: 65.
[13][清]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卷九[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09-210.
[14][清]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卷十[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31.
[15][清] 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卷十[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43.
[16]孫德謙.《劉向校讎學纂微·備眾本》.民國刻本.
[17][清]王芑孫.《淵雅堂全集》.清刻本.
[18][清]王芑孫.《淵雅堂全集》.清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