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1月,在第七屆中國畫報協(xié)會“金睛獎”評比中,《今日重慶》雜志所刊發(fā)影像作品《用線條去散步》榮獲編輯獎一等獎?!督袢罩貞c》雜志是重慶市面向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唯一大型綜合型外宣期刊,是重慶最具影響力的時政、財經、人文、城市類外宣讀本。在新媒體高歌猛進的時代,傳統(tǒng)媒體中的報紙新聞、電視新聞、廣播新聞尚且已成“慢新聞”,受眾黏性大大降低,對于時效性更差十萬八千里的期刊而言,其刊發(fā)的新聞圖片何以取得不錯的傳播效果,并贏得評委青睞、在第七屆中國畫報協(xié)會“金睛獎”評選中榮獲編輯獎一等獎?進一步說,在新媒體當?shù)?、媒體深度融合還在深水期“撲騰”的當下,外宣期刊應如何利用圖片新聞講好城市故事、地區(qū)故事、中國故事?值得探討。
關鍵詞:圖片新聞;外宣期刊;編輯;視覺化思維
中圖分類號:G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6-0015-03
一、引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彭亞非在他的《讀圖時代》中如此表述:圖像社會或視覺文化時代的來臨,已經成為當今一種主導性的、全面覆蓋性的文化景觀,以及全球化時代一個極為重要的學術理論熱點,近些年在中國學術界引起了較為普遍的關注①。
于傳媒領域而言,簡單地說,讀圖時代就是由以文字報道為主轉變?yōu)橐詧D片報道為主。在快餐式閱讀現(xiàn)象盛行的當下,文字在圖片面前越來越勢弱,圖片以文字無可比擬的直觀性、立體感、表現(xiàn)力優(yōu)勢深受大眾青睞。圖片真實、直觀、視覺沖擊力強,且易于保存和傳播,尤其是新聞攝影圖片,以最簡單的方式瞬間定格最關鍵的信息,表達出事物的重要特征[1]。
讀圖時代,圖片編輯尤其是外宣期刊的圖片編輯,面臨全新挑戰(zhàn)。如何發(fā)揮編輯在圖片新聞中的重要作用,強化圖片編輯的視覺化思維,進一步提升圖片編輯的綜合能力成為業(yè)界同仁值得思考的一題。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圖片編輯的職責是什么。
早在20世紀40年代,“把關人”理論由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四大先驅之一盧因率先提出。在傳播學中,把關人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在傳播者與受眾之間,把關人起著決定繼續(xù)或中止信息傳遞的作用。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把關人,從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大眾媒介來看,在新聞信息的提供、采集、寫作、編輯和傳播的全過程中,存在許多把關人。對于圖片新聞報道而言,圖片編輯就是影像使用的把關人,他們對圖片進行再加工,決定圖片最終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xiàn)在版面上。他們根據(jù)每一個新聞事件,有效運用圖片形式,并配以畫龍點睛的文字語言,揭示新聞事件的本質,讓受眾能夠迅速獲取媒體所要傳遞的新聞信息,并激發(fā)情感共鳴。
作為重慶唯一大型外宣期刊,今日重慶雜志社特別策劃的“影像”欄目歷來受到攝影界、傳媒界的諸多好評。每期欄目優(yōu)選富于藝術性、趣味性、故事性的攝影佳作,版面采用大圖片編排格局,在充分發(fā)揮圖片視覺效應的同時,通過精練、生動的文字語言向讀者傳遞圖片故事,言簡意賅地引起情感共鳴。本文以《今日重慶》雜志獲獎的影像作品《用線條去散步》為例,談談該作品為何能從眾多圖片新聞報道作品中脫穎而出,以及基于當前時代背景下外宣期刊做好圖片新聞報道的思考。
二、影像作品《用線條去散步》的創(chuàng)作體悟
隨著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讀圖時代悄然來臨。在圖片新聞中,圖片已不再僅僅是單純的配圖,其承載著大有可觀的新聞價值。
作為影像使用的把關人,圖片編輯必須加強對圖片新聞的統(tǒng)籌策劃,明確圖片中的新聞報道重點,確保所選的圖片能夠展現(xiàn)出鮮明的新聞主題。在此基礎上,圖片編輯還要從不同角度對新聞圖片進行組合,使圖片圍繞既定的主題進行信息傳遞,在加強與新聞內容聯(lián)系的同時,更好地展現(xiàn)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一)選題角度輕巧新穎,視野獨到
近年來,為適應高質量發(fā)展高品質生活要求,重慶市全力打造旅游業(yè)發(fā)展升級版,著力推動本市旅游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為響應這一發(fā)展要求,今日重慶雜志社決定在解讀有關政策、釋放發(fā)展方向的基礎上,做一期有關旅游的圖片新聞專題。
專題創(chuàng)作初期,圖片素材幾百余張。在接到這項任務的第一時間,筆者思考了這樣的問題——怎樣在海量的素材中篩選出出類拔萃的新聞圖片進行組合?組合的依據(jù)又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明確一個想要傳遞給讀者的主題,且主題鮮明,選題角度新穎,視野獨到。經過反復地翻閱和推敲之后,最終,編輯部確定以城市的線條美為主題展開策劃。可以說,有了這樣鮮明的主題定位,選片組圖就變得游刃有余了。
(二)詩意的標題點睛詩化的意境
“看書先看皮,看報先看題”。如果說圖片是雜志的眼睛,那么標題就是圖片的眼睛。好的標題是圖片新聞成功的關鍵。生動、新穎的標題不僅能充分表達新聞的主題,更能調動讀者的閱讀欲望,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換言之,標題是對新聞事實的歸納、概括、提煉和引發(fā),要集中反映出新聞作品的主題思想,這也是標題制作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新聞標題的制作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通??梢詮耐怀隽咙c、設置疑問、更換角度、巧用修辭等方面著手。判斷一則標題是否巧妙得宜,主要看其是否包含三大構成要素,即提煉準確、個性鮮明和沖擊力強。
回顧在制作《用線條去散步》這則標題時,可謂絞盡腦汁。筆者原本擬定的標題為《城市的“線條美”》,旨在簡明、直接地突出想要表達的主題。但顯然,這則標題雖短小精干,閱讀起來卻平平無奇,毫無亮點,無法第一時間博取讀者眼球。經過反復修改打磨后,最終《用線條去散步》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確定為這期影像作品的標題。具體來說,“散步”這一動詞的修飾能給人以靈動跳脫、輕松悠閑之感,也暗示讀者在翻閱時,以第一視角去切身感受,加之主圖整版覆蓋帶來的強烈的視覺沖擊,進而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實現(xiàn)閱讀量的攀升。
(三)配文精致,此時無聲勝有聲
豐富的信息含量是圖片新聞的基礎要素。而一則優(yōu)秀的圖片新聞還應富含突出的形象價值。事實上,圖片新聞與文字新聞的本質區(qū)別就在于圖片新聞的形象價值。只有富含優(yōu)秀的視覺要素的圖片,才能有效地傳達圖片的內涵和新聞的主題[2]。而圖片編輯的魅力就在于用精煉的文字語言將新聞圖片中蘊含的形象價值最大化地傳達給受眾。
隨著碎片化、快餐式閱讀現(xiàn)象的盛行,受眾對新聞編輯的文字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圖片編輯。新聞圖片的配文講究短而精,編輯在確保寫作真實性、利用圖片傳遞新聞重大主題的基礎上,還要學會用細節(jié)“說話”,通過文字對圖片中的生動細節(jié)進行有意識地“放大”處理 ,充分體現(xiàn)圖片的藝術審美,從而實現(xiàn)思維和情感的雙向傳遞[3]。
起初,筆者為《用線條去散步》配文近600字,初稿雖完整地傳遞了作品主題,文字卻顯得十分冗長拖沓。通讀下來,全文沒有重點刻畫細節(jié),凸顯出圖片的亮點之處。站在讀者的角度而言,無法激起他們的閱讀欲望,更別說情感互動了。那么,怎樣才能做到短而精?經過后期不斷地打磨和思考,筆者字斟句酌,將配文從初稿的近600字精煉到最終成稿100余字,在充分展現(xiàn)作品主題的同時,以線條為切入口,抓住圖片細節(jié),深入刻畫城市的動感。
事實證明,這篇短而精的配文收獲了大量讀者的認可和好評,其為圖片信息的表達錦上添花,讓讀者在欣賞圖片作品的同時,通過文字的點綴,把城市的線條美印在心里,印得更深。
三、外宣期刊做好圖片新聞報道的思考
外宣期刊要用圖片講好城市故事、地區(qū)故事、中國故事,關鍵要強化選題策劃。除《用線條去散步》外,《今日重慶》雜志社編輯部還策劃了不少圖片新聞精品,比如《南方的雪,是另一種寫意》《城市的春日“服飾”》等等。無一例外,這些好作品的出彩都得益于編輯部對選題的把控和策劃。具體來說,幾點策略供同仁參考。
(一)以軟見硬,軟硬結合
對各個城市、各省區(qū)市乃至全國而言,外宣工作都是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具有全局性和戰(zhàn)略意義的工作。外宣期刊的使命是要生動展現(xiàn)一座城市、一個地區(qū)甚至中國的新發(fā)展、新風貌、新氣象,全景展示這座城市、這個地區(qū)、這個國家燦爛的文化、人文景觀,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
外宣期刊題材廣泛,涉及時政、財經、文化、人文、城市等方方面面,而時政、財經等板塊涉及城市、地區(qū)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政治性、政策性強,是硬題材。因而,用圖片來講述這些硬題材、硬新聞的故事,就不能硬碰硬,而應迂回曲折,以軟見硬,軟硬結合,四兩撥千斤,否則作品走向就會變成配圖性的會場圖片一類,無法達到講好城市故事、地區(qū)故事、中國故事的目的。
比如,與《用線條去散步》同期刊發(fā)的“全力打造重慶旅游業(yè)發(fā)展升級版”主題報道是硬題材、硬新聞,而《用線條去散步》則是“硬”新聞“軟”做,整組報道中從圖片到配文,找不到“旅游”“旅游發(fā)展”等字樣,但無論晝與夜、晴與雨,用直線或曲線勾勒出的重慶這座山水城市的魔幻意境,簡單的文字卻已將重慶豐富的旅游資源和靈動的城市之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怎樣才能做到“硬”新聞“軟”做?身為圖片編輯,必須具備過硬的政治理論水平,熟悉政策;具備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新變化,善于從多元化的角度思考問題,在選題策劃上推陳出新;不斷優(yōu)化個人知識管理,強化整合能力,在知識利用方面借助不同的工具進行梳理、內化,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運用于日常的編輯工作中;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新技術、新手段,學習利用各類新媒體傳播手段,以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
(二)小處著眼,以點概面
外宣期刊所涉題材包括時政、財經、文化、人文、城市等方方面面,多數(shù)題材如時政、財經等都比較恢宏,容易宏大敘事,較難平易近人。要想作品實現(xiàn)傳播效果最大化,那么在策劃選題時,就要做到視野寬,但角度小。換句話說,就是要從小處著眼,以點概面。
《用線條去散步》選擇從城市的線條感這一小切口著手,基于近景、遠景等角度重點刻畫城市的線條美。生動精妙的文字配合富含張力的圖片,瞬間讓整座城市“動”了起來。字里行間看似僅為刻畫城市的風光,實則已潤物細無聲地將這座城市豐富的旅游資源展露無遺。
(三)基于受眾視角,由外及內做外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采用貼近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qū)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蓖庑ぷ?,是一座城市、地區(qū)或中國的重要新聞宣傳工作,目的是展示城市、地區(qū)和國家的新發(fā)展、新風貌、新氣象,讓外界甚至世界對之有所了解。作為展示自我、與外界或世界溝通交流的載體,外宣期刊不能完全自說自話,不能由內及外,而應拓寬視野,多站在受眾角度,由外及內地講好城市故事、地區(qū)故事、中國故事。
事實上,受眾對期刊的認可就是期刊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因而,在信息紛繁龐雜、傳播渠道日益多元化的新媒體時代,外宣期刊做圖片新聞更要找準自身風格,選題多從受眾視角出發(fā),精準推送優(yōu)質內容,才能吸引更多受眾,提高其對期刊的認可度。
《用線條去散步》很好地體現(xiàn)出作品的受眾視角,尤其是標題一目了然,以受眾的第一視角帶領更多讀者切身感受重慶這座城市的線條美,讓報道有深度,更有溫度。
(四)新舊融合,創(chuàng)新形式,做鏈式傳播
新媒體時代下的外宣期刊圖片編輯應開闊視野,積極培育新的傳播思維,只有新舊交融,讓圖片新聞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形成鏈式傳播,才能講好城市故事、地區(qū)故事、中國故事。
何以形成鏈式傳播?具體來說,鏈式傳播主要與受眾和信息的相關程度、人際傳播中的熟人機制、激發(fā)受眾情感共鳴密切相關。而受眾與信息的關聯(lián)度強弱又取決于受眾的參與度。要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就要以豐富、創(chuàng)新的報道形式精準推送他們感興趣的、與其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新聞內容。與相對嚴謹、枯燥的時政類報道不同,在外宣期刊的圖片新聞報道中,留給編輯的發(fā)揮空間更大、敘事方式更多元。
此外,利用好人際傳播也是實現(xiàn)信息傳播效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利用線上的熟人社交平臺,如QQ、微信等,通過群組聊天、群發(fā)消息、分享朋友圈等方式,讓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呈爆炸式增長,進而形成鏈式傳播。
新媒體時代賦予了信息傳播儀式感,例如微博打榜、微信搶紅包等都是相當具有儀式感的傳播方式。這些創(chuàng)新的傳播方式是大眾喜聞樂見的,當人們沉浸在如此具有儀式感的傳播過程中時,極易情緒高漲,引發(fā)情感共鳴。在此方面,外宣期刊的圖片新聞報道可以公開征收受眾的攝影作品,并以微信投票的方式評選出當期的最佳作品進行刊載,既能增強傳播的儀式感,又能激發(fā)情感共鳴,提高受眾關注度和參與度。
《今日重慶》雜志推出的影像欄目圖片源于《今日重慶》攝友匯。攝友匯長期開展最潮器材試用、名家講堂、攝友沙龍、行攝之旅等豐富活動,集納攝友會員的優(yōu)秀作品?!队镁€條去散步》刊載的圖片正是在攝友會員投遞的眾多優(yōu)秀作品中脫穎而出的。這一創(chuàng)新方式不僅為圖片新聞報道集納了豐富素材,而且充分調動了受眾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除此之外,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形成了鏈式傳播的典型案例還有很多,如人民日報客戶端創(chuàng)意出品的H5新媒體產品《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該產品推出短短幾日,就突破了10億次的流量,獨立訪客累計1.54億,創(chuàng)下了當時H5訪問量的歷史新高[4]。這一產品創(chuàng)意基于受眾視角,與受眾形成良性互動,大大增強了受眾與信息的關聯(lián)度,并且充分激發(fā)其情感共鳴,形成了源源不斷的對外傳播合力。
四、結語
在媒體融合向縱深發(fā)展的當下,如《用線條去散步》一樣優(yōu)秀的圖片新聞作品不勝枚舉。不可否認的是,成就一則大眾喜聞樂見的圖片新聞作品不能缺少一個優(yōu)秀的圖片編輯。一個優(yōu)秀的圖片編輯應該是一個心懷大局觀的攝影內行,是圖片新聞的策劃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更是攝影師和受眾之間的溝通橋梁。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受眾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圖片編輯的綜合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外宣期刊圖片編輯更甚。因此,圖片編輯只有不斷提升編輯技巧和綜合素質,才能成就更多精品佳作,才能講好城市故事、地區(qū)故事、中國故事。
參考文獻:
[1] 劉暢.《人民畫報》(1978-2012)封面圖片對國家形象的建構與傳播[D].昆明:云南大學,2015.
[2] 呂衛(wèi)鋒.淺談新聞圖片的六要素[J].新聞研究導刊,2018(09):157,159.
[3] 崔鴻.讀圖時代圖片新聞的編輯技巧[J].科技傳播,2019,11(14):50-51.
[4] 周芮.全媒體時代如何做好新聞傳播[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3):117-119.
作者簡介:李婷婷(1996—),女,重慶人,本科,助理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