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別名磨芋、蒟蒻、花桿蓮、麻芋子等,天南星科魔芋屬,多年生變態(tài)地下莖草本植物,喜溫暖濕潤。魔芋在白河種植雖然歷史悠久,但由于耕地條件限制,農(nóng)戶主要利用房前屋后進行零星種植。近年來我縣已把魔芋列為新型產(chǎn)業(yè)進行發(fā)展,培育了一批魔芋種植大戶,建成了一定數(shù)量的魔芋基地,由于魔芋基地多數(shù)都在海拔600 m以上的地帶,不利于種芋貯藏,室內(nèi)種芋貯藏和大田越冬貯藏過程中,常因傷口感病和低溫凍害引起大量爛種,給種植戶造成嚴重損失。因此做好魔芋種芋越冬管理對提高種植效益有重要意義。
1 ? 室內(nèi)越冬貯藏
魔芋種芋室內(nèi)越冬貯藏主要是指對在秋冬季開挖的種芋進行管理,減少因病、因凍等原因產(chǎn)生對種芋的侵害,影響種芋的活力。
1.1 ? 分選和分級 ? 在種芋開挖或收獲到庫房時,及時將畸形、損壞、感病的球莖剔除,單獨處理,篩選好的種芋按照球莖大小與根狀莖長短進行分級,分別貯藏。
1.2 ? 晾曬 ? 分選和分級后,及時晾曬。貯藏前要晾曬7~10天,種芋失水達到15%~20%,以種皮發(fā)皺為宜。晾曬時不能將種芋直接攤晾到水泥地上,可用稻、麥等秸稈墊底進行晾曬,防止種芋受高溫影響出苗,或者造成種芋燙傷形成腐爛。
1.3 ? 消毒 ? 種芋晾曬好后,對破損、有病害的種芋再進行剔除,同時選用50%甲基托布津或20%龍克菌(噻菌銅)按用量對水浸種,浸種10~15分鐘,晾干后貯藏。
1.4 ? 貯藏溫濕度 ? 貯藏室溫度必須保持在8~10 ℃,相對濕度60%~70%,才能確保魔芋不因凍害而產(chǎn)生腐爛。冬季溫度低時,可在貯藏間設(shè)置增溫的爐灶,及時加溫處理。
1.5 ? 貯藏方法 ? 魔芋皮薄易破,含水量較大,在貯藏過程中要輕拿輕放,貯藏地點要通風(fēng)。一般可選擇竹笆、木條等做成貯藏架進行分層貯藏,每層鋪放2~3排,每層按照種芋分級鋪放。貯藏架要結(jié)實,防止坍塌。在貯藏室可適當(dāng)放一些生石灰,降低空氣濕度,貯藏過程中有損傷的種芋及時處理。
1.6 ? 加強管理 ? 種芋一般在霜降前后收獲,翌年3月中下旬播種,貯藏時間在3~4個月。因此在貯藏過程中,要經(jīng)常觀察,加強管理。要設(shè)置人為障礙,防止鼠、貓、狗等動物的侵害。經(jīng)常對室內(nèi)溫度、濕度進行觀測,特別是在降溫時加強溫度管理,防止種芋凍害。發(fā)生腐爛的種芋要及時清理,防止傳染。
2 ? 宿地越冬
魔芋種芋宿地越冬是指種芋冬前不開挖,經(jīng)處理后繼續(xù)在大田越冬,待春季播種季節(jié)開始后進行開挖的方法。
2.1 ? 地塊選擇 ? 魔芋種芋宿地越冬主要影響因素是溫度和濕度。種芋宿地越冬的安全溫度為5℃以上,最低臨界溫度是0℃,若地溫低于0℃時易受凍害。因此選擇種芋宿地越冬地塊時根據(jù)當(dāng)?shù)靥鞖鈼l件,少選或不選冬季有可能出現(xiàn)極端天氣的區(qū)域;對偶發(fā)性極端天氣的區(qū)域做好防控,及時增加秸稈覆蓋物或采取地膜覆蓋等辦法防止種芋受凍。土壤水分過大,易引起魔芋腐爛,因此種芋宿地越冬田塊不能積水,宜選背風(fēng)向陽、土壤疏松、通氣良好、砂質(zhì)壤土的地塊,通過深溝高壟加深活土層和加蓋覆蓋物等措施來降濕保溫,達到安全越冬的目的。
2.2 ? 清園除病 ? 魔芋植株倒苗后(一般在寒露、霜降期間),葉柄基部離層形成,及時進行1次清園,將覆蓋在土面上枯葉、雜草等全部清理干凈,帶出園外焚燒,防止病菌傳播。
2.3 ? 培土防凍 ? 清園后及時培土,可加深魔芋生長的活土層。秋季魔芋葉柄干枯后,基部土壤留有孔洞,若不及時培土封閉孔洞,冬季雨雪水從孔洞下流造成魔芋球莖腐爛;有些魔芋種植較淺,海拔較高的區(qū)域冬季土層結(jié)冰易造成凍害,加深活土層有利于保溫防凍。培土厚度以15~20 cm為宜,高山陰坡宜厚,陽坡低山稍薄。培土的同時做好種芋園的清溝處理,及時將園內(nèi)四周與的壟之間排水溝修好,防止排水不暢引起種芋腐爛。
2.4 ? 覆蓋保暖 ? 芋田培土后,每個壟面加蓋一層草或秸稈等5~10 cm,整個壟面全部覆蓋,利于土壤保溫預(yù)防凍害,減少種芋受損。秸稈腐爛后可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利于土壤疏松保墑增加肥力。覆蓋后還可有效控制春季雜草生長,減輕草害,降低生產(chǎn)管理成本。
2.5 ? 及時開挖 ? 翌年春季驚蟄前后或地溫提高到10 ℃以上時,及時開挖。開挖過早需要進行貯藏和運輸,增加種植成本,開挖過晚,魔芋種芋已開始萌動,不利于魔芋種植。
趙春明,陜西省白河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郵編725800。
收稿日期: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