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菊
【摘要】高三語文復習時應著重關注閱讀的復習方法和效果。閱讀作為分數(shù)占比較高的部分對整張試卷的得分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雖難,但也是有法可依。在平時的教學中著力幫助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技巧、答題技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解題得分能力。本文主要通過對文言文閱讀以及現(xiàn)代文閱讀的分析來提出一些針對高中語文閱讀復習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復習
引言:高中語文閱讀主要包括文言文閱讀和現(xiàn)代文閱讀兩部分,這兩部分的做題方法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據(jù)不同類型的題目來選擇合適的解題方式。文言文閱讀主要是通過對文章的翻譯理解來進行作答,而現(xiàn)代文閱讀主要是通過對主題思想以及人物形象等的分析來體會文章的主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不同的題目來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解題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高中語文閱讀能力。
一、創(chuàng)新高中語文教學方式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在課堂上講述自己的方法和對文章的理解,學生參與課堂解讀的比重不是特別大,這種教學方式不能讓學生將被動接受的知識點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通過引導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多重問題的引導讓學生去文章中自主尋找答案,這樣不僅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強自我思考的比重,通過自主思考精準地掌握閱讀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舉一反三、用多篇文章聯(lián)系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總結,在閱讀和總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同一類型文章的閱讀技巧和題目的答題規(guī)律,以此高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解題能力。
如把葉圣陶的《夜》與魯迅的《藥》,在和都德的《柏林之圍》勾連,舉一反三地體會小說明暗線交織的妙處,從而明確明暗線交織類題型的答題角度和答題技巧。
二、增加閱讀方法的指導
現(xiàn)在江蘇采用全國高考卷,高中語文閱讀的題目往往都是無明顯規(guī)律可循,但是題目的靈活、新鮮,卻不能改變所有的問題,答案都是基于對文本的解讀。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全篇,以自己的理解把握文章的大意,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一個整體思維。否則就會出現(xiàn)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片面性解讀的情況,若是這樣閱讀,那么答題效果必然也會答非所問。因此,教師要改進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答題的技巧,通過關鍵詞的尋找和樹狀圖或過程導圖,或者是針對文章主體內(nèi)容設置不同的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文章脈絡,通過關鍵詞的準確圈劃來把握題目的核心問點,以此尋找解題的關鍵。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xiàn)語言表達不準確的問題,這時候教師要引導其規(guī)范使用語言,實現(xiàn)所答是所問,從而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實現(xiàn)表達的心口一致。
如2021新高考一卷文言文,為了培養(yǎng)學生通篇閱讀的意識和能力,針對此文給學生設置6個問題。(1)簡要概括上皇所做之事。這個問題可以有效地解決斷句的問題,同時整體閱讀也可以提高斷句的正確率。(2)簡述封德彝回答的主要內(nèi)容及太宗對此的舉措。以此提高學生細讀文本的能力。(3)百姓為盜的原因及如何阻止百姓偷盜。(4)分條概括張玄素的治國之道。(5)簡述裴矩勸諫的內(nèi)容。(6)司馬光認為裴矩在隋為佞臣,在唐為忠臣的原因是什么。這個題目很好地解決了第二句子翻譯的問題。因為學生在翻譯句子時,常常不關注句子的整體邏輯,造成譯句前言不搭后語,缺胳膊少腿。這個題目就強迫學生關注文段內(nèi)容的整體,之后再做句子翻譯,譯句的準確性能夠得到明顯的提高。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堅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閱讀和思考時的積極性并努力發(fā)揮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動性,幫助學生把被動的閱讀和學習知識變成自己主動的閱讀渴求。而且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正確的閱讀思維方式,明確哪類需詳讀,哪類需略讀,哪類需快讀,哪類需慢讀,哪類需反復讀,甚至是要背誦個別的經(jīng)典語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要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還要與學生之間加強交流,通過深入的閱讀體驗共享來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中的理解高度,獲得閱讀的美感體驗和享受。
如葉圣陶的《夜》一文,學生乍一讀,覺得很多的情節(jié)出現(xiàn)的有點唐突,這個問題的本質(zhì)原因是缺少對全文的整體把握,這時就讓同學們小組討論。首先細讀文章的某些心理、動作、細節(jié)描寫,感受這些描寫對人物塑造和情節(jié)發(fā)展,主題表達的作用。之后要去尋找“森林”即尋找明線和暗線,把握“老婦人”形象的核心價值,從而找到文章的主題。這一切都讓學生自主完成,老師的作用就是點撥和引導。最后再和學生分享一下自己的閱讀體驗,與學生進行一個互通有無的溝通和交流。這樣既實現(xiàn)了學生的高效自主閱讀,也實現(xiàn)了深化獨思閱讀。
結語:
總之,在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新的的教育教學觀念,并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時不時地引入一些新鮮趣味的閱讀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新奇,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最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解題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能力,最終實現(xiàn)班級整體語文閱讀水平的飛躍。
參考文獻:
[1]謝惠芬.高中語文詩歌閱讀解題誤區(qū)及其對策[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06):82.
[2]李艷,劉海山.淺談高中語文多文本閱讀的選文方法[J].基礎教育參考.2019(06):60-61.
[3]魯峻.高中語文“逆向”教學設計——以高三小說閱讀復習單元的教學設計為例[J].江蘇教育.2019(19):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