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南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對初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初中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內,不僅需要老師通過理論知識豐富學生的大腦,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讓學生可以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使得學生可以更加適應社會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本文將圍繞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思考為話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2-035
前言
新課改工作開展以來,我國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初中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而道德與法治是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老師要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提高學生體驗感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內化吸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學生能夠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道德與法治相關的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老師要在新課改背景下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讓學生可以意識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重要性,幫助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1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現(xiàn)狀
1.1教學觀念陳舊
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過程當中,老師講授知識的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適應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更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學生的層面上來講,由于很多學生受到了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聽講的過程當中,通過記筆記的形式進行學習,不能集中的進行學習和思考,不會理解老師真正的講述內容,這些因素都共同導致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不高。
1.2老師的專業(yè)程度偏低
老師是學生的學習生涯過程當中的重要導師,在開展道德與法制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校沒有配備專業(yè)的老師,多數(shù)學校不重視對于課程的教學工作,因為教學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缺乏一定的教學意義,所以導致很多任課老師不重視課堂的教學效果,對于一些抽象的知識無法進行滲透的了解,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時候也應付了事,嚴重降低了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也使得學生沒有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教育。
2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具體措施
2.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候,老師應該改變以往占據(jù)主導的教學地位,要在課堂上彰顯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和優(yōu)勢,讓學生可以在聽講的時候能夠集中注意力,將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例如老師在講解和朋友在一起這一門課程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課程的內容,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討論和研究發(fā)揮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生之間做到優(yōu)勢互補,互相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較為常見,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和自我認識,建立良好的友誼關系,與同學和諧相處,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共同努力取得進步。
2.2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
以往老師在講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時候,基本上會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按部就班進行學習,這樣會限制學生思維模式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加之老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沒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導致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不佳,為此,需要老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老師在講解走近老師這一門課程的時候,課程要求學生和老師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改變學生對老師的看法,因此,老師可以創(chuàng)設問題教學情境,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情境教學方式具有一定的教學優(yōu)勢,能夠豐富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創(chuàng)設生動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減輕學習壓力。
3.3配備專業(yè)的道德與法治老師
老師可以通過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作為老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技能和業(yè)務能力,豐富教學知識,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使得學生可以感受到老師的專業(yè),同時,作為學校來講,也應該不定期的對老師進行培訓,不斷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
例如老師在講解敬畏生命這一門課程的時候,老師需要精心備課,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豐富教案的內容,在學生遇到關于學習方面的問題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專業(yè)度,讓學生可以在老師的言傳身教下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的時候,學校和老師要重視課程對學生帶來的有利影響,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除此之外,老師也要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袁明元.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策略思考[J].文淵(中學版),2019,(2):311.
[2] 徐秋玲.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思考[J].山西青年,2020,(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