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墨涵
記憶中的擇子豆腐,總是甜甜的,涼涼的。
每每入了三伏天,我便滿冰箱地找東西吃。飲料還有沒有?冰棍兒還有沒有?很不幸,都沒有。不過,謝天謝地,擇子豆腐靜靜地躺在冰箱角落,等著我。
迫不及待地切塊、倒上涼白開,再加點白糖。舔一口涼涼的糖水,興致一下子就上來了。沒有餳糖的粘牙,一口,再一口,冰涼的擇子豆腐順滑地進入我的胃,涼爽的感覺瞬間送達全身的每一個細胞。
以往,都是外婆做好擇子豆腐帶過來。一開始,我總忘了它的名字,每次想吃時就“那個,那個,什么豆腐”。媽媽每次都幫我接上“擇子豆腐”?!皩Γ?!就是那個!”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媽媽開始自己做擇子豆腐。先舀一勺白中帶黃的顆粒狀的擇子粉,倒入一個大碗中,加入水攪拌。待顆粒在水中漸漸融化,繼續(xù)沉淀,濾去上面的水。“這樣反復幾次,擇子豆腐的澀味就沒有了?!眿寢尯孟裨絹碓接薪?jīng)驗。然后,媽媽把一大鍋水燒開,將擇子粉糊倒入鍋中,用棒子慢慢攪拌。待黃色的粉糊變成濃稠糊狀,再用小火燒上一兩分鐘。一鍋擇子豆腐羹便做好了。
我總想撈一碗嘗嘗,但熱乎乎的擇子豆腐羹的味道卻不是我愛的味道。媽媽笑著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你呀,還是等等吧!”我只好耐心地等待擇子豆腐羹的冷卻,再放入冰箱冷藏。
每年的暑假,我總是奔波于各種興趣班。最讓人煩躁的就是每天的練琴。7月是考級的沖刺階段,早上和下午,兩個小時的練琴時間雷打不動。二樓、書房,一臺電風扇根本扇不去天氣的炎熱和內心的躁熱。我實在熬不住,便央求休息。媽媽一面幫我換下被汗水浸透的衣服,一邊去冰箱給我找吃的:“蘋果來一個?”“桃子來一個?”“牛奶?”在幾乎所有的答案都得到否定后,媽媽終于在冰箱深處發(fā)現(xiàn)了它:“擇子豆腐來點?”
“好!”有氣無力的我頓時振作了起來。切塊,放白糖,沖涼水,一切都是那么熟練。不一會兒,一小塊一小塊浸潤著糖水的擇子豆腐就端到了我面前。媽媽笑著催促我:“快點吃,吃完回去練琴!”
我將空碗遞給媽媽,媽媽額邊滾動的汗珠映入我的眼簾。我伸手幫媽媽擦了擦汗,房間里似乎沒有了炎夏的燥熱,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清涼和愛。我知道,這是媽媽帶給我的。
自此,每年暑假,冰箱里總少不了一盆擇子豆腐。
童年就在這擇子豆腐的甜蜜和清涼中無聲無息地度過了。
一次,我周測考得不錯?;丶业穆飞?,我打趣道:“是不是應該獎勵一下?”“獎啥?那就來一碗擇子豆腐吧!”媽媽脫口而出。
我一下子樂了,秋冬春三季的歲月更迭幾乎讓我淡忘了這一份清涼的味道,媽媽的話一下子勾起了我心底深處的味道。
是啊,記憶中的擇子豆腐,是甜蜜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指導教師:王秋珍)
夏之歡喜:
文章構思精巧,充滿了真情實感,通過對食用和制作擇子豆腐及勾起回憶等一些描寫,讓這一味清涼的美食蘊含了更多的意義。一碗清涼的擇子豆腐,不僅是夏日的解暑良物,更帶有媽媽愛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