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利/山西永濟(jì)
有人說,要心靜,去讀書,其實,只有心靜才便于讀書。我贊成這種說法:養(yǎng)心莫如靜心,靜心莫如讀書,我想,也只有靜下心來時才能讀好書。
心浮氣躁是讀不進(jìn)書的。喧囂擾攘的現(xiàn)實社會,名來利往,誘惑重重,紛紛擾擾,讓許多讀書人心慌意亂、心不在焉、心中煩躁,不能靜心讀書。一些讀書人兩耳灌滿窗外事,凳子都坐不住了,便無心讀書。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又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古人讀書曾經(jīng)很堅信這個因果關(guān)系,他們把書本掂在手里,想把它當(dāng)作命運之門的敲門磚,中狀元,做大官。現(xiàn)在人讀書,有的是做學(xué)問,有的是一種喜好,一種習(xí)慣。工作勞累之余,拿一本好書,靜下心來讀下去,就能進(jìn)入到一種美境,收獲一種心情,增長一種知識。
余秋雨先生寫《蘇東坡突圍》時,寫過句子:“引導(dǎo)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碧K東坡遇到的機緣,是黃州的落寞,是落寞中的淡薄與靜定。余秋雨用心靈之筆去梳洗蘇東坡的靈魂,這種“讀知”本身就是超越時空的握手。
眾生蕓蕓,人各有志,所向不一,不可茍求,長長短短,高高低低,有的以打麻將為樂,有的以掙錢為樂,有的就以讀書為樂。只要無怨無悔,都是充實的人生。
其實,我們不必非要把讀書看作是高雅之事。靜心讀書者自是靜心,淡泊沖融,寵辱不驚,即便有時是風(fēng)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那波光也是一份迷人的情調(diào)和風(fēng)景。
一本好書,更要靜心去讀,才能感知書中真諦。讀書唯心靜,才能收斂心氣。清代詩人袁枚曾打過一個比方:“讀書如吃飯,善食者長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這個比方很貼切,讀書也是有一番講究的,要想從讀書中有所收益,長精神,就需靜下心來,摒棄世俗雜念,真正投心進(jìn)去,理解,思考,回味,這樣才能深解書中真味。
讀書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書中“相知”自己的心儀之人之物之境,相當(dāng)于旅游中的訪友、賞景和頓悟。深入地讀書也跟戀愛一樣,需要忠于自己喜愛的作者,選擇和自己心靈有契合、有親和的獨妙情境。所以,讀書讀得好主要在于“識”而不在于“讀”。
有點空閑,靜下心來讀點書,哪怕只是信手翻翻,讀書能夠靜心養(yǎng)性,教人棄卑俗,明心智,開闊胸襟。清新的文字,淡雅的情調(diào),或清晨、或午后、或黃昏、或雨夜……一書在手,開卷品讀,掩卷沉思,不過,這要是一本好書才行。
讓我們靜下心來讀點書吧,一定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