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內(nèi)容摘要:作品《北鳶》以馮、盧兩大家族的興衰沉浮為線索,深入描寫了民國時代風云變化,動蕩流離的歷史進程。在作品中,女性作為全新的歷史主體出場,并在小說中表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特征。作者在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塑造及命運走向,本文將分為苦難和救贖兩個方面加以研究。
關鍵詞:《北鳶》 葛亮 女性敘事
“這就是大時代,總有一方可以容納華美而落拓的碎裂。”①葛亮從《謎鴉》《七聲》開始,著力在編織好的城市網(wǎng)絡中,去探討對于生命以及時代的思考。而轉向近年來的新作《朱雀》,作者又加入了全新的歷史視角?!侗兵S》作為葛亮“中國三部曲“長篇小說之一,是在此基礎上將歷史、城市與人性進一步融合的新作。以馮、盧兩大家族的興衰沉浮為線索,“謹以此篇,獻給祖父”②,回顧祖輩人生,細致刻畫了自二十世紀以來社會文化轉變與交融的坎坷蛻變,深入描寫了民國時代風云變化,動蕩流離的歷史進程。
在《北鳶》中,女性作為全新的歷史主體出場,不同的女性角色在小說中使被賦予鮮明的個性特征。對于小說中女性形象的角色塑造及命運走向等,將分為苦難和救贖兩個方面加以研究。
一.苦難:命運、家族與社會的產(chǎn)物
“時間充滿苦難,欲求產(chǎn)生痛苦,不幸總體而言是定則?!雹劭嚯y作為人類長期存在的表現(xiàn)方式,以獨有的總體情感和價值關懷,與文學結合。中國作家長期以來對于苦難的敘述,包括了題材、表現(xiàn)手法等多個方面,深度挖掘苦難的精神內(nèi)核,并將個人思考展現(xiàn)出來。苦難敘事的作品層出不窮,而葛亮的《北鳶》中女性角色的苦難,是命運、家族和時代的產(chǎn)物。
(一)個人命運的苦難
“我們不知道下一秒鐘會變成什么模樣,這就是我們被決定的命運?!雹堋侗兵S》中的第一層苦難就是個人命運的苦難。
“命運”一詞起源于殷商甲骨卜辭“受命于天”,命運者,一曰命,乃先天本性;二曰運,為各時段的窮通變化。在小說《北鳶》中,女性形象的個人命運走向,是一種宿命歸屬式的苦難。作者跳脫出了宗教哲學的天生賦予之意,以戰(zhàn)爭人禍的無常性為基調(diào),重點討論在天災人禍,時局情勢包圍影響下,女性行為被限制或束縛在一定的范圍所造成的命運苦難。例如小蝶,與孩子走散,成為日本慰安所里的軍妓,每日遭受著慘無人道的折磨;骨肉分離、身心殘破、家破人亡,三重苦難皆因戰(zhàn)爭而起。葛亮在對這一人物形象的刻畫上,將爆發(fā)寓于隱忍之中,放大了小蝶的人格特點,同時增加了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深度。
(二)傳統(tǒng)觀念影響下的苦難
“傳統(tǒng)代表著過去的價值觀、習慣和感情思想,是歷史、環(huán)境因素綜合作用在一起的產(chǎn)物。”⑤《北鳶》中的第二大苦難就是傳統(tǒng)家族文化影響下的苦難。
中國傳統(tǒng)的父系氏族家族觀念作為小說《北鳶》中兩大家族的價值觀核心,在此之下的女性形象,自我精神缺失,在傳統(tǒng)文化的捆綁下被評判和考量。例如大姐昭德,果敢周全和怯懦不堪的轉變就發(fā)生在丈夫石玉璞去世的時間節(jié)點。不難看出,民國時期大家氏族的女性,其獨立意識以及自我存在,通常都依附于傳統(tǒng)家族觀文化領地中。君生我生,君滅我亡,這就是女性在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的又一大苦難。
(三)時代背景生存下的苦難
“他們忙著生存,也忙著死去?!雹蕖侗兵S》的第三層苦難就是時代背景下的生存苦難。
《北鳶》立足于宏觀視角,在時代所形成的巨大泥沼中,女性形象作為歷史主體的生存苦難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生存苦難呈現(xiàn)出周而復始的情形;另一方面,女性群體表現(xiàn)出傳統(tǒng)與新式之間的無所適從。民國社會動蕩不安,風雨飄搖,在時代背景下,斗爭與妥協(xié)交織進行,新生力量的產(chǎn)生與存在是脆弱的。例如仁鈺,接受新式教育,反對老舊思想,最終被安排成婚,死于非命。事實上,這是新生力量在發(fā)展過程中所必然面對的周而復始,也是以仁鈺為代表的女性群體在面對文化交融、現(xiàn)實理想等多方?jīng)_突所表現(xiàn)出的無所適從。
二.救贖:生死、新舊、時代的博弈
“救贖”一詞源自《圣經(jīng)》,關于救贖一詞的運用,通常指通過不斷地否定自我,質(zhì)疑自我來建立懺悔意識,實現(xiàn)重生。長期以來,無數(shù)的作家作品圍繞救贖主題展開,深入探索人類對于減少自身先天性罪惡感的方法路徑。在女性救贖上,不同的小說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救贖方式?!肚嘁隆返捏阊嗲锸蔷褡晕揖融H;《陸犯焉識》的婉喻是歷史變革救贖;而葛亮的《北鳶》,對于其救贖道路則更多的關注道德和正義的感召,實現(xiàn)深層次的精神肯定與價值追求。其救贖之路是圍繞苦難提出的,主要刻畫了生死、新舊、時代三個方面的博弈。
(一)向死而生的命運救贖
“面前是一片浩浩湯湯,剎那間似有一兩點星火,不明亮,卻足夠暖。”⑦女性救贖意識的發(fā)展初期,是個人命運下向死而生的自我救贖。
《北鳶》中的部分女性形象,拋去肉體的束縛,選擇在價值追求上獲得永生。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這與宗教的思想不謀而合?;氐秸训逻@一形象的結局,盧文笙一家被圍困在寺廟中的時候,她以自己的死亡拯救了家人。在死亡中獲得重生,在死亡中發(fā)出女性獨立的吶喊,在死亡中完成女性的艱難斗爭。這是女性救贖道路上敢于反抗的第一步。悲壯而凄美,卻具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二)挑戰(zhàn)傳統(tǒng)家族的文化救贖
“人將永遠反抗,在這其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獨立性,自己的獨立意志和自身主體性的力量?!雹嗯跃融H意識的升華,為挑戰(zhàn)傳統(tǒng)家族的文化救贖。
在苦難當中分析到,女性所表現(xiàn)出來的獨立意識往往被評價為是離經(jīng)叛道的象征。在無數(shù)次的壓抑和反抗中,部分女性敢于站出來,對于傳統(tǒng)提出否定。再說仁鈺,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成為地下共產(chǎn)黨員,被逮捕仍保持淡定與從容,這是女性的救贖意識的初步顯現(xiàn),象征著女性意識在開始脫離父系氏族主導和傳統(tǒng)封建文化影響,努力爭取得個人地位和話語權。
(三)革命斗爭的時代救贖
“葛亮以家族記憶為由,創(chuàng)作了20世紀歷經(jīng)創(chuàng)傷的中國要中興復元的‘一線生機?!迸跃融H意識的發(fā)展高潮,是通過革命斗爭完成的時代救贖。
人類是構成社會的有機整體,將人和社會的能動性聯(lián)系在一起,在動蕩不安的民國時代中,不少的女性投身到時代的革命實踐中去,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獨特印痕,對于言秋凰的結局,“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北M管不被世人理解,卻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完成刺殺和田的艱巨任務。將個人苦難命運與時代變幻緊密結合,完成了對于自身價值觀的高級救贖。
葛亮的《北鳶》聚焦于盧、馮兩大家族,將歷史、人性與城市緊密結合,再現(xiàn)了民國時期社會跌宕不安,風起云涌的時代特點。而在其對于女性角色的描寫與刻畫中,主要分為苦難與救贖兩大主題。用獨特的苦難敘事和歷史敘事的表現(xiàn)手法,深入剖析女性救贖意識在不同層面的體現(xiàn)與發(fā)展,在前作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和演變,是值得反復研究的一部經(jīng)典作品。
參考文獻
[1]艾尤.歷史到文化的辯證互動——從《北鳶》看葛亮的小說創(chuàng)作[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1(01):41-52.
[2]王思佳.“再謙卑的骨頭里,也流淌著江河”——論《北鳶》中的小人物的歷史感[J].中國民族博覽,2019(01):207-209.
[3]張艷艷.葛亮《北鳶》的歷史敘述與文化想象[J].上海文化,2020(02):34-41 +97+125.
[4]康春華.歷史、命運與文化日?!鹆痢吨烊浮芳啊侗兵S》中的城市想象[J].當代作家評論,2017(06):179-184.
[5]葛亮.《北鳶》[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注 釋
①葛亮.《北鳶》.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②葛亮.《北鳶》.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③叔本華.《論世間苦難》.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10.
④葛亮.《浣熊》.中信出版社,2017.
⑤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⑥蕭紅.《呼蘭河傳》.萬卷出版社,2015.
⑦葛亮.《問米》.浙江文藝出版社,2017.
⑧卡耐基.《人性的弱點》.北京聯(lián)合出版社,2015.
基金項目:2021年度大連外國語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項目資助:論葛亮小說中的歷史敘事與命運抗爭(項目編號:202110172A157);2019年度大連外國語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立項: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以“現(xiàn)當代文學經(jīng)典導讀”課程為例。
(作者單位:大連外國語大學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