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鳥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的藝術高峰,與山水畫、人物畫一樣,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花鳥畫在每一個朝代均獲得了較好的發(fā)展。尤其是在唐朝,花鳥畫開始具備非常強烈的筆墨情趣與裝飾意味,使得寫意逐漸成為了花鳥畫的核心思想,極大地推動了花鳥畫的發(fā)展。首先對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起源與發(fā)展進行了簡要的介紹,進而對寫意花鳥畫的筆墨特點、筆墨關系、筆墨情趣進行了重點的分析論述,最后對中國寫意花鳥畫的未來發(fā)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寫意花鳥畫;筆墨情趣;寫意
一直以來,我們中華民族的繪畫藝術非常注重寫意與寫意精神的應用。就花鳥畫的筆墨運用來說,其常用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寫意,另一種是工筆。花鳥畫發(fā)展到今天,已經積累了很多的寫意內涵,在抽象思想與具象動作的把控上已經非常成熟。因此,對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論述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充分掌握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與裝飾意味,才能進一步推動現代花鳥畫實現更好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本文重點從筆墨特點、筆墨關系、筆墨情趣三個方面對寫意花鳥畫進行了分析探討,現作如下論述。
一、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起源與發(fā)展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們中華民族的工匠藝人便已經開始對寫實手法和裝飾意味進行了融合,奠定了我國寫意花鳥畫發(fā)展的基礎。
在北宋前期,花鳥畫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黃居寀,其所作的花鳥畫非常注重對寫實手法的應用,并富有強烈的裝飾意味,這一種畫法對宋代的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熙寧、元豐年間所出現的吳元瑜、崔白、趙昌等人讓寫意花鳥畫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其作品多使用輕利的筆觸、鮮艷的色澤,更加注重畫家自己情感和情趣的表達,且在題材、設色和構圖上出現了較大的變化[1]。宋徽宗趙佶將花鳥畫的發(fā)展推向了一個歷史上的最高峰。趙佶更加注重寫意和物象,其所作的花鳥畫以寫實為主,非常注重自然的生長規(guī)律,裝飾意味更為濃厚。南宋時期的花鳥畫雖然不如北宋一般繁榮,但在畫風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許多畫家形成了帶有寫意趣味的畫風,不再局限于工細精到的寫生。
到了明代,花鳥畫已經在元代的基礎上具備了更為濃厚的寫意精神,無論是大寫意還是小寫意均實現了良好的發(fā)展。以明代大寫意花鳥畫的開創(chuàng)者陳淳所作的水墨寫意花鳥畫來說,其畫風給許多人帶來了影響,促使明代的寫意花鳥畫形成了一種新的格局。陳淳在晚年的時候真正進入了寫意畫的最高境界,即大寫意。此時他所作的花鳥畫,形象簡潔,筆勢迅疾,水墨淋漓,建立了一種文人寫意花鳥畫的新模式[2]。近代以來,吳昌碩、齊白石等人可以將大寫意花鳥畫的“意境”與“形象”緊緊地結合起來,使得中國寫意花鳥畫達到了最高的境界,體現出“以形寫神”的藝術效果?,F代以來,陳之佛、郜凌民均是中國寫意花鳥畫的代表人物。此時的寫意花鳥畫已經將“寫意”與“筆墨”聯(lián)系了起來,使二者日漸融合,即“寫即筆,意即墨”。
二、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
(一)寫意花鳥畫的筆墨特點
將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有效地體現在畫面上絕非一日之功,畫家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研習才能熟練地應用筆墨,確保寫意花鳥畫具備濃厚的筆墨特點。比如唐代張彥遠在《論畫六法》中明確指出:“畫家在繪畫過程中,應當以自身存在的客觀記憶作為前提,在對其進行組織、提煉和概括的基礎上,對筆墨進行合理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將自然物象具有的神形進行再現?!保ìF代譯文)對張彥遠所提出的“用筆用墨”觀念加以分析后可以得知,其主張用筆來塑造物象形態(tài),用墨來表達物象神態(tài),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物象的氣韻可以精準地體現在畫紙上。
寫意花鳥畫要求畫家必須科學合理地使用筆墨,這也是一幅寫意花鳥畫的藝術性得以確保的關鍵。畫家在進行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時,要非常注重對繪畫技法的應用,深深地立足于傳統(tǒng)寫意花鳥畫技法,科學合理地使用筆墨,從而表現出客觀物象所具有的內在精神,尤其是寫意精神[3]。從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筆墨情趣始終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二)寫意花鳥畫的筆墨關系
寫意花鳥畫中的“筆墨”是對“筆與墨”進行應用的一種方法。要求畫家在用筆的過程中熟練地掌握毛筆的性能,巧妙地更換肘部和腕部的姿勢,以及精準地掌控下筆時的方向與力度,以確保所畫線條可以將輕重緩急、提按頓挫精準地表現出來。寫意花鳥畫非常注重畫面的韻律感,無論是在用筆過程中還是在用墨過程中均要求可以將點、線所具有的情感表達出來?;诖耍瑸槭巩嬜鬟_到內容與情感的統(tǒng)一,歷朝歷代的畫家均對花鳥畫的用筆形態(tài)和速度、用墨的韻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寫意花鳥畫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日趨成熟的筆墨關系,即“以筆取氣,以墨取韻”。在作畫的過程中,畫家要將墨韻、筆韻、勢韻有機結合起來,以此來構成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架構[4]。也只有保證了筆墨架構的和諧與統(tǒng)一,才可以確保寫意花鳥畫達到最佳效果。
(三)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
許多古人都在寫意花鳥畫中巧妙地表現出了筆墨情趣,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以元代的寫意花鳥畫為例,因為特定的歷史背景,這一時期的寫意花鳥畫的文化內涵與其他朝代有較大的不同。具體來說,由于在這一時期梅蘭竹菊被譽為“四君子”,畫家在進行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時,非常注重對梅蘭竹菊形象的應用,充分地挖掘了其所蘊含的情趣,并巧妙地融入了畫作中,讓人們在觀賞畫作時可以更直觀地感受筆墨間的情感。徐渭和陳淳均是明代寫意花鳥畫的代表人物,他們均選擇了融入社會的方式,對世俗情趣進行了高層次的升華,讓世俗情趣朝著藝術情趣的方向發(fā)展。清代劉熙載提出“筆性墨情,均以人之性情作為根本”,這讓近代和現代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有了理論依據?,F代美學家和哲學家宗白華對筆墨情趣有別樣的感悟,他表示筆墨情趣不只是對線條和筆墨的表達,更是對精神的表達和展示。與原始繪畫、兒童畫有所不同,寫意花鳥畫作為一種具有符號表現性特征的繪畫,更加注重對筆墨情趣的應用。因此,如何巧妙地展示寫意花鳥畫中的筆墨情趣尤為關鍵,也成為人們所研究的熱點內容。
三、中國寫意花鳥畫的未來發(fā)展
基于花鳥畫的特殊性,一直以來文人們都非常喜歡創(chuàng)作花鳥畫。文人們追求寫意花鳥畫中的筆墨情趣,強調畫面的神韻和畫中花鳥的形態(tài),更加注重通過畫面表現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在明代徐渭之后,大寫意花鳥畫獲得了很好的發(fā)展,可以說,“大寫意”將中國寫意花鳥畫的魅力發(fā)展到了新的高度[5]。后續(xù)也涌現出了非常多著名的寫意畫大家,比如石濤、黃慎、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等。吳昌碩在前人的基礎上做到了金石入畫,進一步推動了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通過對寫意花鳥畫所具有的特征進行全面的分析后可以發(fā)現,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集中體現在“弦外之音”?!跋彝庵簟奔粗鲝埶嫷膶懸饣B畫中的情感要與時代特征相符合,并且要確保人們在以現代眼光欣賞畫作時,可以深刻體會到畫作中所蘊含的美感和神韻。
大寫意發(fā)展至今天,已經將筆墨情趣作為了創(chuàng)作的核心[6]?,F代大寫意花鳥畫的畫家郜凌民在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緊緊抓住了大寫意花鳥畫的要領,即“以神寫神”,同時掌握了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筆墨”語境。這使得其所作的寫意花鳥畫有著“筆造自然,墨生意味”的特點,無論是在用筆方面還是在用墨方面均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郜凌民提出,在創(chuàng)作寫意花鳥畫的過程中,要做到“筆造自然,墨生意味”,只有這樣才使墨的意味性得到集中的體現。對于現代寫意花鳥畫來說,想要更好地表現筆墨情趣,畫家就必須在創(chuàng)作中將“寫意”和“筆墨”有機結合起來,讓“筆墨”成為“寫意”的呈現,讓“寫意”成為“筆墨”的靈魂,使得“筆墨”不再以單純的“筆與墨”的形式而出現,而是注重通過“筆墨”來表現畫家自身的思想感情。
四、結語
寫意花鳥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繪畫史上璀璨的瑰寶,其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諸多經驗,獲得了良好的發(fā)展。寫意花鳥畫格外注重對筆墨情趣的應用,要求畫家正確處理“寫意”和“筆墨”、“筆墨”與“筆與墨”之間的關系,堅持“筆造自然,墨生意味”的繪畫原則。
參考文獻:
[1]劉藝孛.人物寫實油畫創(chuàng)作對宋代花鳥畫的借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1(5):117-121.
[2]姚小樹.論“比德”對中國傳統(tǒng)花鳥畫的影響[J].收藏與投資,2021(5):63-65.
[3]任燕林.工筆花鳥畫中綜合材料與肌理技法研究[J].收藏與投資,2021(6):17-19.
[4]陳兆娟.文化自信系列:花鳥畫的筆墨簡約表現[J].信息安全研究,2020(4):378.
[5]高雪,李鵬飛.淺析全景花鳥畫的形成[J].西部皮革,2020(16):119.
[6]左之.創(chuàng)新立異 馳騁于寫意花鳥天地間[J].中國產經,2020(17):91-94.
作者簡介:
黃育松,碩士,廣東培正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