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鑄
摘 要:文化自信包含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個層面的自信,其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是涵養(yǎng)文化自信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倍鴷ㄎ幕侵腥A傳統(tǒng)文化核心之核心,最能反映內向用力、自我覺知、追求圣賢之道的民族特性,其滲入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通過書法學科建設繼承、弘揚、創(chuàng)新書法文化,以書法文化為線,串聯起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珍珠鏈”,對提振文化自信大有裨益。
關鍵詞:書法;學科建設;文化自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一、弘揚書法文化是提振文化自信的有效捷徑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人民,孕育自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而書法文化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根,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并與其他文化緊密聯系,相融相生,因此將書法文化作為突破口,是提振文化自信的有效捷徑。隨著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斷增長,中國書法重新進入普通人群的視野,不再為少數文人所特有,人們開始重新發(fā)現、認識中國書法在當今社會的重要價值。近年來,書法在學術界、市場中得到了較大進步,人們對書法的認可度重新呈現上升趨勢。中國書法是線的藝術,其作為一種獨一無二的文化,是世界文化舞臺上的一朵奇葩,是支撐文化自信的堅實支柱。但當前這一支柱尚未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書法學科建設不完善,對書法學的研究不深入,因此其所體現的自信在某種程度上是不穩(wěn)固的。
學習書法如攀登石階,學漢字、學中華經典詩文、學中國古典哲學、培養(yǎng)審美能力等,經歷此過程,終于登上山峰,展望看盡凝結技術、藝術和精神層次的書法世界。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眾多,可研究圍棋、可琢磨國畫、可習誦詩文等,而書法凝結著范圍極廣、門類眾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可以說是一條捷徑。書法作為傳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捷徑,自然也是提振文化自信之良方。林語堂曾言:“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边@正說明了利用書法這一獨特的東方藝術,定會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進一步喚醒國人沉睡已久的文化自信。
自信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精神狀態(tài),自信首先要了解自己,否則就是夜郎自大。因此,提振國人的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中國文化,而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途徑就是學習中國書法文化。首先,中國書法與中國五千年歷史緊密相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借助文字傳承,而文字的書寫形成特定的書法,由甲骨文、金文到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在了解不同時期書法文化的過程中,必然需要對各時期的歷史進行總體的把握,從而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有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對于提升文化自信大有裨益。其次,中國書法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內在聯系。中國書法文化具有濃厚的文人情懷,很大程度體現了修齊治平的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書法文化中的文人情懷是一脈相承的。最后,對中國書法的學習有助于了解中國傳統(tǒng)經典,進一步夯實國人的文化自信。
二、加快書法學科建設是弘揚書法文化的必然要求
封建社會中,書法作為科舉制度的配套工程伴隨著每個讀書人的一生。彼時的書法尚不能稱為現代意義上的學科,但卻具有中國式的學科性。后來隨著西學東進和科舉制的覆滅,書法失去了其發(fā)展的制度基礎,陷入了短暫的沉寂。如今,書法依靠其獨特的魅力重新開始生長,并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同時也是了解中國人內心精神世界的大門。同時書法以現代學科的面貌進入高校教育行列,但其學科建設尚不完善,亟待提早謀劃,加快建設,以便更好地繼承和創(chuàng)新這一古老技藝和文化,使國人的精氣神更足、自信心更強。
2011年教育部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yǎng)學科目錄》中將藝術學由文學中抽離出去,成為單獨的學科門類,隨之美術學成為一級學科,書法成為二級學科。書法由三級學科提升為二級學科,促進了書法學的快速發(fā)展。但從書法在我國歷史中的地位和其長遠發(fā)展來看,書法屈居美術學之下是不甚合理的。在我國歷史長河中,書法與美術向來是并肩而行的,具有同樣的悠久歷史和重要地位。古往今來,鮮有將書法視為美術學之附庸的先例。古人云:字如其人。古代士人階層更是將書法作為表達家國情懷、修身養(yǎng)性的不二選擇,甚至高于繪畫的地位。因此,當前對書法的學科定位極有必要進一步商榷。
如果將書法學設置為與美術學并列的一級學科,如“書法與美術”學科,則更加符合歷史定位和現實需要,對于進一步弘揚書法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書法具有極強的粘連性,與文學、哲學、歷史學、繪畫等均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書法亦具有極強的獨立性,其他相關學科無法代替書法學。提升書法學科地位,有利于從書法視角研究相關學科,挖掘出更多的現實價值。由于書法的學習離不開對中國傳統(tǒng)經典的學習,對書法學習的全過程,便是對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深入理解和踐行的過程。因此,以書法這一極具群眾基礎、生命力旺盛的學科為線,串聯起其他各學科,可以更好地理解、繼承、創(chuàng)新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順其自然地增進文化自信。將書法以“書法與美術”的學科設置出現,可以擺脫二者不合理的依附關系,更好地理順書法與美術的關系,同時也使書法學科建設具有更加寬闊的視野,對于弘揚書法文化、提升傳統(tǒng)文化自信,進而增進文化自信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三、書法學科建設的展望
我國高等書法教育已走過逾半個世紀的時光,在各個方面均日漸完善,但在學科建設方面尚未有所突破。在本科招生中,基本按方向招生或按特設專業(yè)進行招生,而將書法獨立出來作為院系的高校少之又少。這一臨時地位與其在文化研究、文化市場、文化推廣等領域的地位極不相稱?;厥桩斈?,藝術學尚未由一級學科升格為學科門類,彼時書法學和美術學尚可并駕齊驅。而今,書法學雖為二級學科,但卻附屬于美術學。歷史淵源和現有資料顯示,書法學與美術學并非緊密連接。如學者宋廷位曾對21世紀39冊美術史著作進行統(tǒng)計,書法學僅在19冊中具有一席之地。這一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顯示,書法學具有作為獨立學科的極大可能性。
縱觀藝術學的學科發(fā)展,其學科地位在一代代專家學者的高聲疾呼中逐漸提升。而有關書法學科建設的研究早已有之,周俊杰、陳振濂等學者對書法學科建設起到重要作用。但書法學科建設與書法學習參與之眾、市場之繁榮、歷史地位之重要相較遠遠不足。
具體而言,當前書法學的定位不明,不同高校將書法學納入不同的學科下進行管理,如納入藝術學、歷史學、漢語言文學等。雖然無論如何設置在實質上都不影響對書法學的研究,同樣也可以通過不同視角對書法進行研究,但是在書法學的成長期,這種不明確的學科定位不利于書法學形成統(tǒng)一的學科理論基礎,在概念、術語等的界定上同樣無法統(tǒng)一,極不利于其形成獨立的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這種不統(tǒng)一的學科設置和不明確的學科定位使得書法學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被撕裂的風險,同時也削弱了其成為真正獨立自主學科的可能。因此要進一步明確書法學科的定位,將書法學建設為具有“大書法”視野的學科,由依附于其他學科的現狀改變?yōu)榕c其他學科互為獨立但又相互交融的狀態(tài)。在學科建設上,支持以藝術學、歷史學等視角研究書法學,但總體上都應以書法學為主體,比如設置書法文字學、書法美學、書法文獻學等課程,促進書法學科建設縱深發(fā)展。
為促進書法學科健康發(fā)展,必須重視其人才隊伍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書法的學術和藝術人才培養(yǎng)上存在斷層現象,這是無法逃避的事實。面對這一人才斷層,在書法學科建設上應更加重視中年一代學者對青年學者的培育和引導。當前書法創(chuàng)作者如云,書法研究者中人才濟濟,但不可否認面對書法學科建設的需要,人才隊伍又顯得如此不足??v觀各類成熟學科的人才隊伍,書法學科人才隊伍相形見絀。當前在書法人才的培養(yǎng)上,更加注重書法技藝這種顯性成績,而在書法藝術和書法文化這種隱性素質的培育上稍顯不足。同時,書法學科人才隊伍不但需要具有專門的書法學知識的專才,也需要掌握多種相關學科的通才隊伍。對書法的研究切忌停留在對技藝的單一追求階段,否則會淪為文化市場的奴隸。研習書法必須做到學問深厚才能使書法具有精氣神,必須做到技法嫻熟才能將學問順利轉化為所想表達的內涵。因此,對書法的研學要做到技道兼修,使書法學科的文化、藝術、技術層面實現高度統(tǒng)一,從而使書法學科更加飽滿、健康,最終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書法根植于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沃土,根基深厚,但必須為之提供充分養(yǎng)料,才能實現枝繁葉茂。
書法學科建設必須要因地制宜,分步驟循序漸進地發(fā)展,切不可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在書法熱的大潮之下,書法學科不缺少慕名而來者,但如何為這些人提供優(yōu)質的書法學教育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面臨的重要問題。當前,書法學科建設的師資、辦學條件、社會需求都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高校要結合自身條件,在辦學理念、人才引進、研究方向上進行準確定位,形成特色,實現突破。在現有的學科定位下,實現書法學的不斷進步,不斷積蓄力量,為未來書法發(fā)展提供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宋廷位.書法學的學科定位與學科建設研究[J].中國書法,2016(5):164.
[2]肖先聲.高校書法學學科建設的歷史使命和必然性[J].美與時代:中,2020(11):85-86.
[3]趙玉宏.淺論書法學學科建設和文化自信:漫談書法文化[J].藝術家,2020(5):11-12.
[4]宋廷位.書法學學科建設與學科層次提升探討[J].書法賞評,2019(4):60-64.
[5]徐智本.高等書法教育“內涵式發(fā)展”路徑探析[J].中國書法,2019(14):189-191.
作者單位:
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