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浩文
萃秀堂徐宅位于吳中區(qū)金庭鎮(zhèn)東村古村,現(xiàn)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萃秀堂原為洞庭商人徐明珍所建,其弟徐明匡等亦曾居于此。徐明珍(1672—1748),字廷嶂,號素峰,洞庭西山人。茂宗公長子。以販賣絲綢為業(yè),曾與妻弟蔡淡庵同在長沙開設“文泰繒肆”。傳其父茂宗公有疾,或許是父子連心,其心亦怦然,不久果然接到家里報恙的書信。于是徐明珍急歸,為父親侍奉湯藥,“睫不交,帶不解”。父親去世后,其憾于在外經(jīng)商疏于照顧家人,從此徐明珍不遠出,建萃秀堂奉養(yǎng)母親趙氏。
徐氏一門皆以孝名。徐明珍同父異母之弟徐明匡(1682—1760),字御璋,號廬峰,雖非趙氏所生,卻無“人我之心”,侍奉長輩表里如一。乾隆乙亥(1755)吳下饑荒,其賑濟大米一百二十石。后來兩次歲祲,他復捐如故。為此蘇州知府還給他頒了“尚義可風”的匾,旌其高義。鄉(xiāng)中但有鰥寡孤獨叩門告貸者,徐明匡無不周濟,里間皆稱其為“善人”。
萃秀堂原有三路七進,現(xiàn)存三路五進。東路和西路因地制宜設有東西朝向的住屋兩進,西路還有一幢樓廳。中路為正路,門廳、轎廳已毀,僅剩彩色石子做成的花街鋪地?,F(xiàn)存五進坐南朝北的建筑。一進大廳前設踏跺三級,兩側(cè)有長方形的青石代替菱角石,浮雕仙鶴。廳前設廊,廊下柱礎淺刻吉祥圖案等。廊上不設軒,而代之以扁作川梁,帶云頭挑梓桁。大廳設桁間牌科兩重,外重夾樘板雕團壽紋,內(nèi)重夾樘板和山尖的山霧云、抱梁云都雕刻有仙鶴祥云等圖案。坐斗下的荷葉墩內(nèi)藏有蟾蜍等動物雕飾。邊貼亦設川梁,上下金川之間的山墊板做成半通透的宮式結(jié)構(gòu)。兩側(cè)內(nèi)墻從地到頂全部斜貼青磚,既防火又防霉。
大廳內(nèi)最值得稱道的是位于內(nèi)部最高處的脊檁,彩繪毛筆、銀錠以及菱形套疊組成的方勝(諧音“必定勝天”)等。筆者通過長焦鏡頭發(fā)現(xiàn),與其他蘇州絕大多數(shù)古建筑彩繪不同的是,此處的毛筆筆尾,竟還寫有“文章毫筆”四字,不禁為當時工匠的心思擊節(jié)!
在正廳的屏門上還有當時留下的一副對聯(lián),是寫給“廷翁老先生”的,聯(lián)曰:“庭有余香,謝蘭燕桂玉槐樹;家無奇物,唐詩晉字漢文章?!倍M樓廳為雙向樓梯,方便同時上下。一二進的廳前都設長窗,裙板等處雕刻夔龍。三至五進亦為樓廳,各進除常見的南北向的備弄外,局部還有東西向的備弄,多個方向都設有五山屏風式風火墻。一進前天井側(cè)墻裝飾著體量較大的花窗。墻基由整齊的青石砌筑,轉(zhuǎn)角處嵌置多方青石“山海鎮(zhèn)”,用以辟邪。全宅另見青石連臺井一眼。
萃秀堂目前尚存三處門樓。大廳前的“龍門標峻”門樓雕刻最精,下部還有石雕須彌座,二進前的“鳳翔虹指”門樓也不遑多讓。龍門標峻,喻官高品正者的高門望第。鳳翔虹指,指建筑高大雄偉,如鳳翔于天,如虹指空。兩處門樓,皆為乾隆丙辰(1736)蔡書升所題。一龍一鳳,內(nèi)容輝映。此外,在西路樓廳前還有一處工藝較簡的“蘭桂芬芳”門樓。蔡書升,雍乾間人,字廷彥,號竹坪,蘇州人,例貢,官至承德知縣。
萃秀堂徐宅在整個金庭都屬于規(guī)模較大的古宅,其屏門和彩繪留字的情況在蘇州已經(jīng)極其罕見。古宅歷經(jīng)滄桑而未經(jīng)修繕,筆者愛其古意尚存,曾多次到訪,每次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彩繪處存有筆跡就是第三次到訪時才有的意外收獲。也正因著這些如破案一樣的收獲與發(fā)現(xiàn),更讓人愛上探索古宅,一次次走進那些曾經(jīng)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