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仕仁
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941
近年來,我國基建項目高速發(fā)展,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施工技術也日益成熟完善,適應了各類復雜的周邊環(huán)境,克服了多種不利地質因素帶來的影響,呈現(xiàn)了比較完善的施工工藝、工法,同時又向著更高難度、更多的功能性要求摸索前進,如本文中將會提到的下穿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停車線C1型斷面以及斷面多且變化較快等問題,考慮如何克服自身環(huán)境風險,保障施工質量和工期,是需要持續(xù)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貴陽市軌道交通2號線二期工程項目富源北路站~森林公園站區(qū)間暗挖隧道全長3043.036m,為礦山法施工隧道。隧道自富源北路站起,下穿富源北路、中環(huán)路高架橋及七星大酒店(4層砼),后下穿森林公園山嶺,至森林公園站止。隧道小里程端為停車線區(qū)段,設三段4線停車線大斷面,大斷面兩端接單洞雙線、雙洞單線斷面結構,斷面形式多、變化大,且均為突變斷面,線間距12m~16m,隧道拱頂埋深為18~220m。
因周邊環(huán)境影響,小里程端不具備直接進洞條件,設施工斜井,形成兩個與正線垂直相交的通道。區(qū)間內三段4線停車線斷面,第1段起訖里程為DK39+055~+119,全長64m,開挖斷面面積307.21m2;第2段起訖里程為DK39+306.75~+367.3,全長60.55m,開挖斷面面積303.25m2;第3段起訖里程為DK39+513.55~+559,全長45.45m,開挖斷面面積316.51m2。以上三段按照國際隧道協(xié)會(ITA)定義的隧道的橫斷面積的大小劃分標準,均為特大斷面(>100m2)。停車線斷面尺寸約24an.0m×16.1m,斷面大且不連續(xù),如圖1所示。
圖1 富~森區(qū)間停車線大斷面平面示意圖
停車線C1型斷面與停車線C型斷面凈距187.75m,停車線C型斷面與停車線C2型斷面凈距146.25m。本文以周邊環(huán)境復雜且施工要求高的停車線C1型大斷面做重點介紹[1]。
區(qū)間隧道DK39+020.35~+100段下穿中環(huán)路高架橋,DK39+100~+145段下穿七星酒店(4層砼),隧道拱頂埋深23~37m。隧道兩側距離中環(huán)路橋梁樁基距離最近水平距離2.87~4.96m,樁基基地深入隧道仰拱下約10m。其余區(qū)段進入森林公園山嶺,如圖2、圖3所示。
圖3 區(qū)間隧道周邊環(huán)境關系縱剖圖(局部)
隧道穿越森林公園山嶺,圍巖變化較大,主要穿越白云巖、梁山組和龍?zhí)督M砂巖、灰?guī)r夾泥巖等,巖體軟硬相間,完整性較差,圍巖等級Ⅲ級至Ⅴ級,其中停車線C1型為Ⅴ級圍巖。
地下水主要為裂隙水,整體含水量較小,大氣降水是區(qū)間隧道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受季節(jié)性降雨影響明顯。
區(qū)間隧道范圍內總體地勢中間高兩端低,拱頂埋深為18~220m,其中停車線C1型斷面拱頂至富源北路地表埋深約18m。
以區(qū)間隧道停車線C1型斷面為例,停車線斷面尺寸約24.0m×16.1m,連接兩端左線雙線斷面及右線單線斷面,雙線斷面尺寸為11.7m×9.1m,單線斷面尺寸為6.4m×6.9m,施工至停車線大斷面DK39+119接口部位,需設置爬坡段施工進入大斷面,橫向開挖臨時橫通道,完成挑頂扣拱后,依次展開大斷面各硐室開挖??傮w組織方式如圖4所示。
圖4 小斷面變停車線C1型斷面施工組織示意圖
2.1.1 爬坡段施工。區(qū)間標準斷面與停車線斷面高差較大,且為突變型斷面,施工前需設置爬坡段作業(yè),爬坡段設置由左、右線兩側隧道均可進入,施工時綜合考慮施工進展、施工通道設置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因素,爬坡段作為臨時支護作業(yè),在保障安全施工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既有機械設備尺寸及出渣效率,凈空尺寸寬6.0m×高5.5m,坡度以12~17°為宜,系統(tǒng)支護參數(shù)參照本區(qū)段內同等級圍巖支護參數(shù)施工,接口部分采用洞渣做部分回填,順接爬坡段通道。如圖5所示。
圖5 爬坡段設置縱斷面示意圖
2.1.2 臨時橫通道施工。爬坡段施工進入大斷面左(右)側上拱部硐室,并進行二次斷面調整,使之與大斷面上拱部左(右)側開挖輪廓一致,再向右(左)線方向施工橫通道。
橫通道斷面尺寸為高5.5m×寬6.0m,采用Ι20b工字鋼,間距0.5m/榀,拱頂3.5mΦ42超前注漿小導管按照環(huán)向0.35m、縱向2.0m做超前支護,兩側邊墻采用2.0mΦ22的砂漿錨桿按照環(huán)向1.0m、縱向1.0m梅花形布置做系統(tǒng)支護,拱肩及拱腳部位采用兩根3.5mΦ22鎖腳錨桿固定,拱頂下沿標高高于永久斷面拱架。
臨時橫通道承接兩端隧道的主要施工通道,是進入停車線C1型斷面分部施工的關鍵步驟。橫通道成型后,進行橫通道范圍二次永久拱架施工,采用HW250×250×14型鋼托梁做臨時支撐永久拱架,成型后方可進行馬頭門開挖,如圖6所示。
圖6 橫通道范圍內換拱及托梁斷面圖
2.1.3 馬頭門進主洞施工。馬頭門施工前沿主洞設計輪廓環(huán)向間隔0.35m打設3.5mΦ42超前小導管,注漿驗收合格后進行馬頭門破除作業(yè),進尺0.5m,安裝兩環(huán)拱架,為確保馬頭門進洞安全,主洞拱架與定位錨桿、托梁、連接鋼板等焊接牢固形成整體,避免形變破壞。
主洞采用Ι28b工字鋼,間距0.5m/榀,拱頂3.5mΦ42超前注漿小導管按照環(huán)向0.35m、縱向3.5m做超前支護,拱頂120°范圍采用4.0mΦ32的注漿鋼花管按照環(huán)向1.0m、縱向1.0m梅花形布置,兩側采用2.0mΦ22的砂漿錨桿按照環(huán)向1.0m、縱向1.0m梅花形布置做系統(tǒng)支護,兩側臨近橋墩基礎范圍增加3.5mΦ42超前注漿小導管做加強處理,各硐室拱架連接部位均采用兩根3.5mΦ22鎖腳錨桿固定。
2.1.4 大斷面施工。
2.1.4 .1 反向施工②、③部施工。以臨時橫通道為基礎施工空間,首先反方向打開②部硐室馬頭門,安裝臨時支撐,待②部進尺10~15m時,方可打開③部工作面,形成梯隊作業(yè),停車線C1型硐室分布如圖7所示。
圖7 停車線C1型斷面各硐室分布圖
根據(jù)停車線C1型斷面尺寸劃分,各硐室斷面尺寸約高5.0m、寬8.0m,均采用臺階法施工,上下臺階間距3.0m,可根據(jù)圍巖情況做適當調整,開挖后立即架設拱架,減少應力釋放。
2.1.4 .2 正向完成②部。停車線C1型斷面③部硐室反向進尺達到10m以上時,即可打開正向②部馬頭門,采用臺階法施工,進行②部硐室作業(yè)。
2.1.4 .3 降坡連通右(左)線。停車線C1型斷面②部硐室施工至兩側接口端頭部位,可將兩側再降至接線段標高,打通右側通道,右側通道根據(jù)行車高度及空間利用率,開挖需降至8.1m,在停車線兩端設置約20m拉坡段,作為右線施工通道,保證車輛正常通行,滿足右線提前進入標準段作業(yè),連續(xù)施工。
圖8 降坡示意圖
2.1.4 .4 返渣擴挖①部硐室。隧道右線打通,提供了材料及渣土運輸通道,并極大縮短工期,此時即可施工停車線C1型斷面反向①部剩余部分。此段①部施工可采用其他硐室開挖產生的石渣將既有爬坡段進行回填墊高,回填高度與臨時橫通道底標高相同,略低于①部橫向臨時支撐,根據(jù)設計輪廓,每2~3榀為一個工作循環(huán),拆除爬坡段拱架的同時,立即安裝隧道拱架及臨時支撐。
停車線C1型斷面施工至本階段已全部打開工作面,其余各硐室施工可參照圖7所示依次施工,施工時相鄰兩個硐室進尺需錯開10~15m距離,完成整個停車線C1型斷面開挖作業(yè)。
圖9 返渣擴挖示意圖
2.1.5 拆除臨時支撐。停車線C1型斷面臨時支撐拆除遵循“以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指導,由上至下,分段、分區(qū)拆除”的原則進行,拆除過程中采用臨時腳手架,配合人工破除由上至下分部進行拆除。每組拆除長度為8~10m,單組采取“隔一拆一”方法進行拆除,拆除前必須完成該段二襯仰拱施工,并達到設計強度的75%,拆除過程中隨時對拱部沉降和凈空收斂進行監(jiān)測,如遇頻率超限及觀測數(shù)值突變,應立即對支撐恢復[2]。
圖10 拆除順序
停車線C1型斷面采用“CRD”法施工,將大斷面分割為9個硐室開挖,斷面距離兩側橋墩較近,為減少爆破振動傳播,先采用懸臂掘進機冷挖兩側3m巖體,形成臨空面,對預留核心土部分進行控制爆破施工,如圖11所示;相鄰較小斷面,采用上臺階冷開,下臺階爆破的方式進行。
圖11 停車線C1型冷開與爆破區(qū)域劃分
爆破相關設計參數(shù)本文中不做詳細介紹。
隧道下穿森林公園山嶺,施工前無法準確揭露地質情況,且在當?shù)乜λ固氐孛蚕氯芏?、溶槽較多,且分布無規(guī)律,巖體自身穩(wěn)定性較差,塌方事故發(fā)生的概率較高。
應對措施:采用科學、動態(tài)的施工管理,采用超前地質雷達、TSP、超前紅外探水、超前水平探孔等措施,相互印證隧道前方圍巖情況,同時應以監(jiān)控量測信息為施工依據(jù),科學指導施工。施工期間配備充足的應急物資,加強項目管理人員和一線作業(yè)人員的險情應對培訓,增加其應對能力。
四線停車線斷面面積達到317m2,分區(qū)開挖也達到最小也達到34m2,開挖過程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初襯無法閉合的時間較長,拱架與臨時支撐也存在多次接撐的情況,圍巖也存在多次擾動的情況,對整個圍巖穩(wěn)定極為不利。
應對措施:短進尺開挖,縮短工序時間,保證錯臺距離,按照設計要求安裝臨時支撐,減少跨度,保證設計安全;合理組織施工,配置充足的施工生產資源,減少工序搭接時間;必要時加強支護措施,保證施工安全和結構安全[3]。
區(qū)間設計斷面類型多達28種,其中包含了4線停車線大斷面、雙線單洞、單線單洞等,依次采用工法包括“CRD”法、雙側壁導坑法、臺階法等,且根據(jù)不同的周邊環(huán)境采用的相應的爆破工藝。
三段4線停車線斷面,第1段由于下穿重要建構筑物,且拱頂埋深較淺,采用懸臂掘進機冷開結合爆破開挖的方式,增加了雙道臨時仰拱,其余兩段根據(jù)不同的支護參數(shù),采用雙側壁導坑法依次施工。
應對措施:深入研究施工設計資料,結合超前地質預報反映圍巖情況,針對不同施工條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編制有針對性的問題清單,強化過程管理。同時在建構筑物保護區(qū)域內施工,密切關注周邊建構筑物、地面附著物、地下管線等重要保護物的受影響情況,加強施工監(jiān)測,形成專題報告,以便及時有效采取保護措施。
區(qū)間隧道施工過程中,斷面變化頻繁,特別在小斷面變停車線C1型斷面時,經(jīng)過爬坡段、擴挖、挑頂以及多次開馬頭門等關鍵工序,才能滿足設計要求,且經(jīng)過多次換撐與拆撐,如何保證初支穩(wěn)定安全,是本工程的施工重點。
應對措施:充分理解設計意圖,施工過程中保證每道工序,符合設計和規(guī)范標準要求,通過嚴密的監(jiān)控量測,來指導施工,確定支撐的架設時機和拆除時機,工序轉換,通過精準的測量來定位預埋及預留件的位置,盡量保證實際結果與推算模型相契合。
停車線C1型斷面需下穿通過中環(huán)路高架橋橋墩基礎,斷面輪廓外側距離橋墩最近距離為2.87m,采用懸臂掘進機全冷開施工,遠遠不能達到工期要求,根據(jù)橋梁管理單位要求,采用爆破時,振速不得大于0.5cm/s且“0沉降”。
應對措施:施工前需與爆破單位認真研究爆破對中環(huán)路橋墩的影響,確定以冷開的方式提供臨空面,結合控制爆破方式開挖,以“低藥量、多段位,短進尺、多循環(huán)”的方式攻堅安全與工期難題。注重“試爆”參數(shù),注重巖體松散變化,及時調整爆破用藥量。
該施工技術在隧道小斷面突變大斷面施工中,在“CRD”法的應用上做出了優(yōu)化,增設了爬坡段施工、臨時橫通道,提前打開右線作業(yè)面,極大改善了隧道內空氣質量,使整個暗挖隧道的工期提前約3個月[4]。
在安全性及對周邊環(huán)境影響方面得到了保障,在施工期間對拱頂沉降、凈空收斂、地表沉降、橋墩基礎、爆破振速等方面全面、全程監(jiān)測,富源北路道路累計沉降要求為-30mm,實際布設點位39個,最大累計值為-5.62mm,中環(huán)路橋墩基礎累計沉降要求為-10mm,實際布設點位68個,最大累計值為-1.93mm,同時,在9個月施工期間各監(jiān)測項目變化速率低,整體安全可靠。如圖12、圖13所示。
圖12 下穿富源北路地表沉降曲線圖
圖13 下穿中環(huán)路高架橋墩基礎沉降曲線圖
本施工技術的應用在前期對施工條件、周邊環(huán)境、設計意圖等方面進行了多次深入的研究討論,從施工安全、職業(yè)健康、施工組織以及工期保障等方面制定技術方案,充分考慮了小斷面突變大斷面的爬坡、換撐、擴挖、返渣等相關工序的可行性和成本,最終得到了成功應用,大大降低了對周邊居民及環(huán)境的影響,確保節(jié)點工期的按時完成,得到了相關單位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