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萍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國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地推進。語文學科作為貫穿我國教育的重要學科,始終占據(jù)教育的主要地位。但是由于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課堂內(nèi)容豐富,課堂教學方式多元化,種種原因導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無法得到保證。在高考中,語文科目占有較高的比重,所以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有效性,成為了當下的教學重點。再加之高中課程學業(yè)壓力較大、課后的練習任務繁重,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有效的語文學習正確方法,最后考試成績往往不盡如人意。所以只有教師在課堂上能夠高效地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滿足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本文就從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入手進行探究,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教育;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
引言
高中語文學科包含了歷史古籍、世界名著、古文詩詞等內(nèi)容,是一門極具人文色彩的學科。學習的內(nèi)容是固定的,但是學習方法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語文知識和文學素養(yǎng)以及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高中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科對高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由于受到其他科目的時間壓縮就需要學生帶著高效率去學習語文。但是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欠佳,導致語文成績不理想。久而久之放棄語文學習[1]。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應當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通過更多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來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一、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有限性現(xiàn)狀
當前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首先,語文課教學的趣味性較低,教師基本參照課本內(nèi)容和教學大綱,進行課堂教學,尤其是文言文古文學習,大多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教師講解注釋翻譯,學生進行標注,課后要求全文背誦。這樣的學習方式枯燥乏味沒有師生的互動交流,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不僅無法加深古文的印象和重點難點詞語的理解,而且讓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無法得到有效地提高。其次,是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指導不足,學生對課文的死記硬背無法充分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被動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失去對語文科目的興趣,并且一味地采用錯誤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和學習習慣。最后是課堂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自己為課堂的中心,把自己認為課文中的重難點向學生進行解釋和講解,但是部分學生對于其他知識點的理解能力較弱,沒有全部掌握,并且自己不主動向老師提出問題,這些知識點的遺漏,日積月累就造成語文成績不理想的關鍵[2]。
二、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有效性的應用
(一)有效的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提高高中語文課堂的趣味性,需要教師與時俱進掌握多媒體教學方法,通過圖片聲音視頻等方式來多面的展示課堂內(nèi)容,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會被吸引才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效率。并且要注重學生間的交流,在課堂上保證學生多次的互動交流,形成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腦,多動嘴[3]。
(二)有效的指導學生改進語文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當通過當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來,有效地指導學生改進語文學習方法。在語文課堂中,課文閱讀的效率成為了教師解決的重要問題,所以教師要保證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閱讀課文的內(nèi)容,而迅速地掌握文章大量的信息就需要教師去正確的引導指導。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不同,接受知識和消化知識的能力也不同。所以在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方面也有差異化。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中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高效的閱讀方式,教師在上課期間應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閱讀,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多的讓學生自主用心去品味和思考文章,這樣才能夠提高現(xiàn)代文閱讀水平和能力[4]。
例如,在學習語文必修二第四單元《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這篇課文時應當安排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情景帶入,體會當時蔡元培的心情以及全文中兼容并包的思想。
(三)建立以學生為主的語文課堂模式
建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模式,就必須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在課堂上多交流多表現(xiàn)自己,通過用問題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中,以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并且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去更好地感悟和理解當時的寫作環(huán)境、寫作背景、作者心情以及作者的想法。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當解放學生的天性,用自己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來對課文中出現(xiàn)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展開自己的思考與討論,并且進行多次的交流,通過這樣的思想碰撞,才能夠讓學生的思路開闊,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學習高中語文必修四《拿來主義》這篇課文時,首先就是讓學生對全文進行分段朗讀,對于文中的詞語和句子進行賞析。然后在送去主義和拿來主義對比,讓學生體會當時作者的心理矛盾以及內(nèi)心的想法。最后,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政治特點,讓學生結合全文來討論“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稱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稱為新文藝”這句話[5]。讓學生深刻的體會魯迅在我國文學上的突出貢獻,以及對我國人民思想進步的巨大推動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的有效性,必須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保證高中語文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來豐富課堂內(nèi)容,烘托課堂氛圍。首先要保證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其次針對每一個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改進語文學習方法。最后要建立以學生為主的語文課堂模式,學生在交流中達到了思想碰撞,保證學生思路開闊,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也會潛移默化的養(yǎng)成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陶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管理應用研究[J].高中生學習,2018:46-46.
[2]徐冠.關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178.
[3]姚桂彬.如何通過課堂管理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南北橋,2017:118-118.
[4]唐光明.探討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管理應用[J].時代教育,2017:121-121.
[5]王曉志.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東西南北:教育》,2018: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