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博物館的日常經(jīng)營和管理中,針對文物藏品的保護和利用是核心的工作內容,多數(shù)博物館對以上工作越來越重視。但是在文物藏品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外界影響因素,如環(huán)境溫度、濕度、光照、氣體、灰塵以及微生物等,為了避免以上原因造成的文物藏品損害等問題,博物館需要增強文物藏品保護意識。并且為了讓文物藏品的價值得到完美呈現(xiàn),應該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利用率。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利用
0引言
博物館是歷史文化輸出的重要途徑,主要采用文物藏品展覽的形式,讓文物藏品的各種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如教育價值、欣賞價值以及研究價值等,向社會傳播正能量,讓人們對歷史文化的欣賞意識得到提升,樹立正確的文化傳播理念,使中華歷史文化得到良好的傳承。
1.對博物館藏品存在影響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分析
1.1 儲存環(huán)境溫度
對博物館內的藏品來說,高溫使其出現(xiàn)脫水的現(xiàn)象,并且經(jīng)過長時間的儲存,會表現(xiàn)出變形和老化的問題。同時在此種環(huán)境條件下,有利于一些蛀蟲及霉菌的生長,并且霉菌的不斷繁殖會讓博物館的書畫等藏品失去應有的色澤,不僅影響外觀,對書畫的利用率存在較為嚴重的影響。雖然采用低溫儲存的模式可以減少以上問題的發(fā)生,但是此種環(huán)境下對藏品的保存存在不良影響,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最佳環(huán)境溫度是16—18℃。
1.2 儲存環(huán)境光照
博物館內的光照主要分為兩種,即自然光和人工光。無論在以上任何一種光照條件下,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照射都會對藏品產生一定影響,尤其是紅外線以及紫外線的照射,對紙質文物存在較大的損害,使得藏品自身的性能降低,在保存等方面的難度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并且由于光照時間過長,導致文物藏品周圍的溫度升高,會出現(xiàn)霉菌及蛀蟲增多的問題。
1.3 儲存環(huán)境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灰塵
除了溫度及光照之外,博物館內部的有害氣體以及灰塵對文物藏品存在一定傷害,如在空氣中有酸性氣體以及氧化氣體。其中酸性氣體會與空氣中的水分進行結合,散落到藏品外部,進而對藏品造成不同程度的侵蝕,而氧化氣體帶來的危害是將文物藏品分解。同時在博物館儲存文物藏品的環(huán)境中,避免不了會出現(xiàn)灰塵,灰塵屬于有機物及礦物質的微小顆粒,通過與文物藏品的摩擦,對其產生傷害,并且經(jīng)過長時間的接觸,藏品的字畫會出現(xiàn)模糊及缺損等情況,影響藏品的美感及使用。
1.4 儲存環(huán)境濕度
對博物館的紙質藏品來說,環(huán)境的濕度控制十分重要,如果內部的相對濕度在45%以下,雖然對霉菌等生物的生長不利,但是會導致藏品的缺水,過于干燥使得藏品內使用的顏料發(fā)生起皮現(xiàn)象,久而久之造成藏品的紙質干裂和變形。但是如果博物館內部的相對濕度較高,達到60%以上時,不僅會滋生霉菌,使得文物藏品遭到破壞,還會讓顏料出現(xiàn)水解的情況,致使原有的畫面遭到破壞,需要管理人員提高對濕度控制的重視。
1.5 儲存環(huán)境中的微生物
對微生物的滋生來說,對其存在有利影響的條件有很多,如高溫、潮濕等。微生物的滋生會對文物藏品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書畫的腐蝕、殘缺等,不僅會讓書畫的強度降低,還能讓其表面的色澤黯淡。同時蛀蟲的繁殖會讓紙質文物藏品出現(xiàn)破損的情況,博物館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增強以上方面的防護意識。
2.加強對博物館文物藏品保護的措施建議
2.1提高對藏品修復和養(yǎng)護的重視
針對博物館紙質文物藏品的日常保護工作開展來說存在較多的要求,在對書畫類藏品進行欣賞的過程中,需要佩戴棉質手套,以免觀賞者手部的臟污污染藏品,或者其手指甲劃傷藏品。除此之外,在儲存環(huán)境方面存在較為嚴格的要求,如避免陽光直射以及掌握紙質藏品的移動力度,避免因外力過大導致其出現(xiàn)損壞的情況。同時針對霉菌和蛀蟲的防治來說,工作人員可以利用相應的噴霧或者殺菌紙等做好相關工作。如果紙質文物藏品出現(xiàn)蛀蟲侵蝕的情況,需要將蛀蟲消滅后再做修復工作。
2.2提升藏品庫設計的科學性
經(jīng)過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紙質文物藏品的儲存來說,對環(huán)境條件存在較高要求,為了使得此方面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需要采用專業(yè)的設計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首先,要保證藏品儲存位置具備恒溫以及恒濕的條件,同時能夠有效避免陽光的直射,以免霉菌及蛀蟲等滋生;其次,結合實際情況和基本需求,明確門窗的合理選擇,并做好日常的防塵、防水、防火以及防潮等工作,加大管理力度,避免出現(xiàn)文物藏品被盜用的情況。
2.3 樹立正確的文物藏品保護觀念
對新時期的發(fā)展形勢而言,傳統(tǒng)的文物藏品保護方式已經(jīng)處于滯后狀態(tài),為了更好地滿足現(xiàn)代化博物館的發(fā)展需求,需要不斷轉變藏品管理理念,增強保護意識。首先,博物館需要針對現(xiàn)有的工作規(guī)劃做好合理調整,將內部的文物藏品做好分類,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浪費過多的人力物力等資源,提高文物藏品保護工作的效率,使其實際價值得到全面體現(xiàn);其次,博物館應該提高文物藏品的利用率,在日常經(jīng)營管理過程中,加強與其他博物館的深入交流和溝通,讓人們擁有了解藏品歷史的途徑,使得文物藏品具備的藝術價值得到充分挖掘。
3.加強對博物館文物藏品有效利用的措施建議
3.1提高對文物藏品展示和陳列環(huán)節(jié)的重視
陳列是博物館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博物館的文物藏品具有十分貴重的特點,一旦出現(xiàn)破損等情況,不能被復制。為了讓人們的瀏覽更加方便,通常情況下,博物館會集合不同藏品的特點,采取適宜的形式進行陳列,讓藏品得到充分且清晰地展示,從而獲取最佳的宣傳效果。針對新時期的發(fā)展特點,通過對博物館文物藏品的欣賞,可以實現(xiàn)對時代背景的探尋以及對相關歷史的了解和掌握,讓人們對中華民族發(fā)展過程中智慧的結晶嘆為觀止。為了保證文物藏品的完整性,需要增強保護意識,采用光纖和激光等先進技術開展博物館的建設工作,通過科學合理的陳列向人們展示文物藏品,使其擁有更好的觀賞體驗。
3.2博物館應該深入研究和利用文物藏品
博物館內的文物藏品相對來說具備很高的實際價值,在社會經(jīng)濟建設過程中,有很多博物館專家針對文物藏品開展深入研究和分析工作,并且經(jīng)過努力得到十分顯著的成效。首先,需要針對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進行合理歸集和分類,進而開展科學合理的分析工作,對其存在的實際意義進行了解。通過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可以幫助人們準確掌握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同時有利于其他重要藏品的挖掘,使其具備更高的商業(yè)價值。并且通過對文物藏品的準確定位,可以研發(fā)出相應的文化衍生品,讓不同的時代擁有合適的象征;其次,由于文物藏品是一個時代的文化體現(xiàn),博物館在利用其文化內涵進行經(jīng)濟創(chuàng)造的同時,需要對不同形式的文化載體做好全面研究,讓博物館的建設工作得到有效促進。
3.3與學校做好溝通體現(xiàn)文物藏品的教育功能
多數(shù)博物館文物藏品以館內資源為主,加強對博物館內部文物藏品相關環(huán)境及人為影響因素的有效利用,可以實現(xiàn)在校園中教育宣傳,讓學生的素養(yǎng)得到提升。學生能夠通過對博物館陳列的文物藏品觀賞深入了解歷史,學校應該定期組織學生對真實的文物進行瀏覽,從書本中走出來,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激發(fā)其對歷史文化學習的興趣,讓中華歷史文化得到良好傳承。同時學校應該與當?shù)夭┪镳^做好有效溝通,聘請館內的專家學者走進校園,采用知識講座的形式與學生實現(xiàn)深入交流,從而使得館藏文物具備的歷史價值和意義得到充分體現(xiàn),并且使其利用率得到全面提升。
結語:對文物藏品來說,博物館是重要的儲存與陳列機構,同時在文化建設工作開展過程中,博物館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為了滿足新時期的發(fā)展需求,需要提高對文物藏品保護和利用的重視,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確科學的管理標準,加強文物藏品優(yōu)良的環(huán)境建設,避免因環(huán)境因素對其完整度產生影響。同時做好文物的陳列及研究分析工作,使其實際意義和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修東.博物館文物藏品的保護和利用[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7,2005):104-106.
[2]王麗.博物館文物藏品的保護和利用[J].北方文學,2016(16):170.
[3]劉威.試論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J].東方收藏,2020,126(05):108-109.
作者簡介:
王文嘉,女,鄭州,漢族,1991.9.16,本科,文博,河南博物院,450000,助理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