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每一座高山都值得仰望

      2021-11-11 15:25:36潘永翔
      北極光 2021年10期
      關鍵詞:后媽生產(chǎn)隊上學

      □ 潘永翔

      寫了大半輩子的文字,極少寫到父親。不是不想寫,而是不敢寫,怕我笨拙的筆無法表達我對父親的敬仰和崇拜。

      說起父親,人們總是說:父愛如山,因為他總是默默地為兒女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我的父親為我們撐起的那片天空雖然有云有風有雨,甚至是霜凍,但是我還是覺得父親為我們撐起的,就是我們希望的那片最好的天空。因為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我們家五個孩子在這片天空下,雖然沒有成長為棟梁之才,但是每個人都成長為一片獨特的風景,以回報父親的呵護和愛。

      我的父親是一位平淡無奇的農(nóng)民,沒念過書,一個大字不識,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認。沒見過世面,除了我們那個小縣城,就連省城也沒去過。他沒有做過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讓人歌頌的英雄事跡,但是他卻是一位勤勞善良、堅韌豁達、高瞻遠矚的人。他是我人生路上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山,他是我心里的英雄和偉人,讓我一生心懷敬仰和崇拜。六七十年代,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終止高考,使得“讀書無用論”盛行,農(nóng)村尤甚。我父親卻堅信讀書有用,他讓我們家五個孩子都上了學,而且我和我的大哥都因為上學改變了命運;我母親去世早,我的父親怕“后媽”虐待我們,沒有再娶,從四十多歲開始,一個人既當?shù)之攱?,在十分艱難的生活中把我們都撫養(yǎng)成人。這不正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嗎?

      1982年春天,改革的春風勁吹,社會和自然一樣,到處是生機勃發(fā),一切向好,一切都在朝氣蓬勃地發(fā)展。就在這個季節(jié)里,父親突發(fā)心臟病去世。因為不在一個城市,沒能送父親最后一程。本來我以為躲過了一次悲痛,沒想到這悲痛像浪涌一樣不斷地涌來,一浪高過一浪。人們常說:時間是治愈一切創(chuàng)傷的良藥。說這話的人是因為一個人永遠不會懂得另一個人的悲痛。事實上有些悲痛是永遠無法治愈的,它要和你的生命一起走到你人生的終點,直到生命消逝。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覺到了我那一個大字不識、連縣城都沒走出去過、當了一輩子農(nóng)民的父親,雖然他心里沒有十里春風,也沒有鐵馬冰河,但是他的任勞任怨,他的責任和擔當,他的遠見卓識和寬廣的胸懷,毫不夸張的說,在我心里他就是一位偉人,一位英雄。

      我的祖輩是從山東逃荒來到北大荒一個叫做“二克山”的地方落腳,以種地為生。我查閱資料,這里就是現(xiàn)在的黑龍江省克山縣一帶。祖父有五個兒子,二個女兒。聽我父親說,在老家山東的時候,祖父覺得家里應該有一個讀書識字的人,想選一個孩子送去私塾讀書,女孩不用考慮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早晚是別人家的人,不可能去讀書。因為家里窮,也不可能男孩都去讀書。所以選來選去就讓我二伯父讀書了。原因是爺爺覺得二伯父懶,不愿意干活,為此事父親一直耿耿于懷。讓父親不能釋懷的不是自己沒能上學,而是祖父的這個選撥標準?!安荒芨苫?、懶,就該讀書?”直到多年以后,父親對我們說起這事,那口氣還是氣嚷嚷的。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在那個普遍都覺得“讀書無用”的社會大背景下,在別人家孩子過了十多歲都當社員干活了,父親卻讓我們都上學讀書了。記憶最深刻的是,每當開學需要交書費、學雜費的時候,父親都咬著牙說:你們好好學習,學習總會有用處的!錢的事有我呢。就是砸鍋賣鐵,你們也要讀書!這就是一個農(nóng)民、一個大字不識的父親,對于文化、對于知識、對于學習的最樸素的認識!這樣的一位父親,你能說他不胸懷天下,腹有詩書嗎!

      解放前夕,父親在克山的時候曾經(jīng)結過婚。但是結婚不到一年,該女子死于一種地方病——“克山病”。當時“克山病”肆虐,死的人很多,祖父只好帶領全家移居到現(xiàn)在的海倫縣境內(nèi)生活。后來我父親在此處認識了喪偶的我母親,二人結了婚。當時母親帶過來一個男孩,名字叫海,四歲了。后來母親又相繼生了姐姐琴、哥哥珍、弟弟久和我四個孩子。父親一個勞動力,要養(yǎng)活一家六口人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是父親不抱怨,不退縮,不畏懼,樂觀對待生活。海哥八歲到了上學的年齡了,村子里的人都說:又不是親生的,上啥學???干活得了,能掙半個勞動力工分呢。當時村子里的孩子十有八九都沒上學,海哥也擔心父親不能讓他上學。沒想到,父親連猶豫都沒有,就讓海哥上學了。父親說:不管是不是親生的,來到我家,就是我的孩子。轉(zhuǎn)眼我們幾個孩子都陸續(xù)到了上學的年齡,和海哥一樣,父親都讓我們上學了。

      五六十年代,天災人禍不斷。父親一個勞動力要供五個孩子上學,真是困難重重。每當開學之初,要交書費、學雜費時,都是我們家最尷尬的時期。這邊學校催著要錢,回家我們又不好意思和父親說。我們五個孩子都很內(nèi)疚,因為是我們上學增加了家里的負擔,尤其是海哥,每當這時,他都低著頭對我父親說:三叔,我大了,能干活了。要不我就不念了,讓弟弟妹妹們念吧。我父親在家排行老三,村子里的孩子們都叫我父親“三叔”,海哥也叫我父親為三叔。海哥來到我們家時已經(jīng)四歲多了,在村子里隨著孩子們叫我父親“三叔”叫習慣了,不肯改口。我母親和父親成親后逼著海哥叫我父親“爸爸”,海哥不肯改。我父親對我母親說:不改就不改吧,隨著孩子叫吧。不就一個稱呼嗎,叫啥不一樣?這樣海哥就一直叫我父親為“三叔”。

      我父親知道海哥學習好,平時也讓我們兄妹幾個向海哥學習,用功讀書。每當這個時候,父親都對海哥說:說啥呢?以后不許再提不讀書的事!然后對著我們五個說:你們給我聽好了,誰也不許提不念書的事!你們都給我好好念書,學費的事你不用考慮,我來解決。過不了幾天,父親就會把一把毛票分別交到我們手里,去交學雜費。有時候是父親賣了一頭豬,有時候是賣了幾只雞鴨鵝,加上平時賣雞蛋積攢的??傊總€學期父親按時都會把學雜費交到我們手里。

      一次我和父親去我二伯父家,二伯父對父親說:不行就別叫海上學了,回村里干活得了,也幫你減輕點負擔,再說又不是自己親生的。當時我父親很生氣:來到我家就是我的孩子!不論哪個,他們考到哪里,我就供到哪里!就是砸鍋賣鐵我也要供他們上學!父親很生氣,激動得臉通紅,拉著我的手就走了,這個情節(jié)至今記憶猶新。這也是我學習的動力,我知道父親對我們學習抱有多大的希望啊!

      后來村子里的人陸續(xù)和我父親說過同樣的話,孩子這么大了還不下來干活?念書有啥用???那時農(nóng)村教育資源匱乏,教學質(zhì)量不高,已經(jīng)取消了高考,即使學習再好高中畢業(yè)了,也是回家當社員。尤其是文革開始后,讀書就更顯得沒有用了,這樣說的人就更多了。村子里的孩子大多也都輟學下地干活了,能讀書的寥寥無幾。只有我們家在村子里極為特殊,五個孩子都上學。村子里的人對我父親的做法普遍不理解,還有瞧不起的,說風涼話的。他們說我父親這是“馬路上種莊稼——白費功夫!”甚至有的人還拿這個事譏笑我父親。不論怎么說,父親讓我們念書的決心就是不動搖。父親一直對我們說:只要你們愿意念,你們考到哪兒我就供到哪兒,頭拱地也要供你們念書。然后又自言自語補充一句:我就不信,讀書怎么沒用呢?

      海哥考上初中之后,要到十幾里地的公社里去上學,中午要帶飯。那時父親白天干活,為了多掙工分,晚上給生產(chǎn)隊放夜馬。俗話說“馬不吃夜草不肥”。每年一到五月下旬,草長高了,生產(chǎn)隊的馬白天干完活不喂,要去草甸子放夜馬,讓馬吃那些嫩草,一來生產(chǎn)隊省下了草料,二來馬也能吃得膘肥體壯。放夜馬每天晚上生產(chǎn)隊給一個大饅頭,長方形,有半斤多。那時農(nóng)村的主要糧食是高粱、玉米、谷子,除了節(jié)假日很少能看到白面。生產(chǎn)隊給的饅頭父親舍不得吃,早晨帶回家給海哥帶著上學做午飯。一個夏天,海哥總有饅頭吃,我們兄弟幾個都很嫉妒海哥。

      為了供我們念書,父親除了在生產(chǎn)隊干兩份活之外,還想了許多辦法。我家養(yǎng)豬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鵝,雞鴨鵝下蛋我們家舍不得吃,都拿到供銷社換錢了。一個雞蛋七分錢,一個鴨蛋八分,一個鵝蛋一角二分。一個雞蛋正好可以換一個32開的小本子,我們寫作業(yè)的本子都是用雞蛋換的,沒錢買本子,我們就拿雞蛋去供銷社換,這個至今我連價格都記得清清楚楚。家里房前屋后的小園子都開出來種菜,吃的時候我們只掰葉子,留下根開花結種子,父親賣菜籽換些錢。父親也撿拾麻繩頭、廢鐵等廢品,拿去供銷社賣錢。那時雖然家家都窮,但是全村的人沒有撿拾廢品的,只有我們家。我們幾個孩子也知道父親供我們上學艱難,所以放學我們都主動干家務。出去采野菜、采草籽喂豬喂雞鴨鵝。我們幾個孩子冬天撿糞賣給生產(chǎn)隊換工分。

      “功夫不負有心人”,文革開始前,海哥考上了大學。他是我們方圓十里八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父親笑哈哈地撫摸著海哥的頭說:“看看,還是讀書有用吧?臭小子,我就知道你有出息!”我看到海哥的眼里滿含淚水,父親彎下的腰似乎挺直了一些。1977年,文革結束后的第一屆高考我也考上了一所中專學校,畢業(yè)后分配來到了城里工作。珍哥、芹姐、久弟都是自己不愿意念書輟學的,沒有一個是父親不讓念的。用父親的話說:我家的孩子都識文斷字,沒當“睜眼瞎”。說的時候我看到了父親的驕傲和滿足。不當“睜眼瞎”也許就是父親讓我們上學的初衷,因為他常說自己是“睜眼瞎”,一個大字不識。

      對于父親來說,經(jīng)濟困難不是最大的難題,最大的難題是母親去世后父親既當?shù)之攱尩碾p重角色。在我八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了,父親領著我們幾個孩子生活。白天父親在生產(chǎn)隊干活,夜晚還要給我們幾個孩子縫補衣服,洗洗涮涮,操持家務。那時由于生活困難,我們都是弟弟撿哥哥的衣服穿,一件衣服要穿好幾年,每件衣服都是補丁摞補丁。夜里我醒來經(jīng)常看到父親用他那粗糙的大手,給我們縫補衣裳。至今想來我依舊會淚流滿面。我在唯一一首寫給父親的詩里曾經(jīng)寫到:“媽媽走了/帶走了爸爸的暴躁和粗心/也帶走了爸爸挺直的身板/又當?shù)之斈锏娜兆永?我常??匆姲职衷跓粝?把日子嘆息成沒有彩虹的黎明/你那粗大的手/拿著細小的縫衣針/笨拙地/把日子一點點縫起來/使我們的生活才不至于支離破碎”。我是一直流著淚把這首詩寫完的。這首詩我讀一次,流一次淚。那是我真實情感的流露,也是真實生活的寫照。后來有評論家說“這是寫給父親的最讓人感動的詩”,并被收入多個選集。

      母親去世時,父親才四十多歲。許多人勸父親再找一個吧,幫助料理家務,照顧孩子。父親為人和善,不計較得失,在村子里人緣很好,很受人尊重。所以母親去世后許多人上門提親,都被父親拒絕了。一次我和父親去二伯父家,二伯父嘆著氣對父親說:再找一個吧,你一個人又當?shù)之攱尩模D難了。父親說:不行啊。再找一個還得帶來孩子。前一窩后一窩的矛盾太多,日子沒法過。然后父親又說起前屯誰誰家后媽虐帶孩子,后屯誰誰家后媽對孩子不好的事?!袄щy點就困難點吧,還是我自己帶放心?!逼鋵嵞嵌螘r間我們幾個孩子都提心吊膽的,怕父親再娶,來了后媽虐待我們。在父親不在家的時候,我們也偷偷地議論。當時農(nóng)村后媽虐待孩子的事比比皆是。我有個姓李的同學就經(jīng)常被后媽虐待,李同學幾乎每天身上臉上都有傷口。他說稍不如意,后媽就拳打腳踢,即使他再十分小心,還是不如后媽的意。中午后媽經(jīng)常不給他帶飯,我們大家常常接濟他。那時候農(nóng)村流行一個民歌《小白菜》:小白菜呀,地里黃呀;兩三歲呀,沒了娘呀。跟著爹爹,還好過呀;只怕爹爹,娶后娘呀。娶了后娘,三年半呀;生個弟弟,比我強呀。弟弟吃面,我喝湯呀;端起碗來淚汪汪呀,親娘呀,親娘呀……回家后我偷偷地把父親和二伯父的對話向哥哥姐姐們說了,我們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但是我知道,父親把生活的苦難深深地藏在他滿臉的皺褶里,而露出來給我們看的都是陽光燦爛。

      父親越來越老了,腰越來彎得越低了。早晨起來經(jīng)常咳嗽的直不起腰,也不能干重活了。只給生產(chǎn)隊干些看青、放豬等一些輕體力勞動。好在我們都大了。珍哥和芹姐姐相繼輟學,到隊里干活,減輕了父親的負擔。后來芹姐出嫁了,珍哥也結婚了。家里只剩下父親和我、弟弟三人生活了好幾年。那時我已經(jīng)高中畢業(yè)回村里當了人民公社社員,弟弟也輟學參加勞動了。家里沒有女人,生活還是十分艱辛??p縫補補,洗洗涮涮,我替換了父親承擔了起來。村子里人開玩笑說我們家是“一雙筷子夾一根排骨——仨光棍”!那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1977年初冬,雪花伴著北風呼嘯而至。在這寒冷的日子里,春雷炸響,人間沸騰,高考制度恢復了!那時我剛剛當上民辦教師。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心里很復雜:這是一個改變命運機會??墒俏易吡烁赣H和弟弟怎么辦?那時父親已經(jīng)老態(tài)龍鐘,滿身是病。東北人特有的“肺心綜合征”折磨得父親痛不欲生。弟弟還小,不足以撐起家里殘缺的天空。

      當晚,帶著復雜的心情,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父親。父親二話沒說,態(tài)度十分堅決地對我說:你一定要參加!看著我滿臉的猶豫,父親又說:家里的事你放心,我和你弟弟沒事,一挺就過去了。你要是不考,你就對不起我這么多年供你念書!為了證明他還行,第二天早晨父親早早地起來了,一聲聲的咳嗽伴隨著黎明,父親打掃院子,收拾屋子。我知道父親是做給我看的,我含著淚把父親扶到炕上。我答應父親:我一定參加高考,這時父親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我不想傷了我爸爸的心。帶著矛盾的心情,也帶著對考試的懵懂無知,1977年寒冬,我參加了文革結束后的第一年高考。說來不怕你們笑話,那時我連什么是本科、什么是??贫疾恢馈F鋵嶎}答的對錯至今我都不知道,能不能考上我也不知道。那時農(nóng)村讀書的人很少,沒有復習的地方,也沒有復習資料,我知道考試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走過場,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重在參與”,考上考不上我都無所為,我是為了完成父親的一個心愿。但是,我唯一安慰的是,我是我們那屆畢業(yè)生里學習最好的之一,我如果考不上,估計就沒有幾個能考上的了。

      過了春節(jié),我繼續(xù)做民辦教師工作。一天,我正在準備學校開學工作,接到了錄取通知書,我被省內(nèi)的一所農(nóng)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錄取了,讓我頗感意外。至此,在方圓十里八村,能憑自己的實力考出去的,只有我們家的兩個孩子。父親高興之情溢于言表。父親的腰也挺起來了,說話的聲音也大了。從村子東頭走到西頭,坦然地接受人們的祝賀。人們這才恍然大悟:這老潘頭有兩下子啊,到底沒讓孩子白念書!從此,村子里教育孩子也拿我們家給孩子樹立榜樣。

      在準備上學的日子里,一天父親領著我去二伯父家,得意洋洋的對二伯父說:怎么樣?我說上學有用吧?我就覺得讀書怎么能沒用呢!孔老二說的就是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是生產(chǎn)隊“批林批孔”時父親記住的。我記得有一次晚上父親學習完回家時,氣嚷嚷地自言自語:盡他媽的胡說八道!讀書怎么能沒用呢!

      二伯父不以為然地說:有什么用?考上大學出去了,不在自己身邊,那也是給別人培養(yǎng)的孩子。

      父親說:不論給誰培養(yǎng)的,只要孩子有出息就行。

      至此我才明白,為什么二伯父家的四個孩子都沒有上學。但是我不明白的是,父親那輩只有二伯父上過學,為什么二伯父就不讓自己孩子上學呢?而我一個大字不識的父親,卻讓我們家的五個孩子都上學了。世間的事就是這樣,看似簡單的事,卻隱藏著無數(shù)的未知,你永遠無法理解,也沒辦法參透其中的奧妙。

      中專畢業(yè)后,我分配到本省的一座城市工作。當時弟弟已經(jīng)結婚,父親和弟弟一家一起生活。1982年春節(jié)回家,我答應父親,“五一”放假我回來把父親接到我那座城市,和我一起生活。父親愉快地答應了。

      北方的四月,冰消雪融,萬物復蘇。冰凌花最先展開了她的笑容,鵝黃色的花瓣在寒風中招搖,淡淡的花香彌漫了村莊。梨花、杏花、丁香蠢蠢欲動,一個花香四溢、春風十里的春天馬上到來了。沒想到就在這個生機盎然,生命力最旺盛的季節(jié)里,父親突發(fā)心臟病離開了我們。由于當時通訊不是很方便,弟弟沒有告訴我。我知道父親去世的消息時已經(jīng)過去好多天了。我問弟弟為什么沒有告訴我?弟弟說,人都沒了,告訴你有啥用?你還白折騰一趟。弟弟有弟弟的樸素想法:人都沒了,我回去也不能起死回生,回去干啥。每當想起沒有最后看父親一眼,沒有和父親說一句話,我都悲從心起,尤其是我也當了父親之后,對失去父親的悲傷,越來越強烈。“你走的時候/我沒有在你的身邊/我以為躲過了一次悲痛/沒曾想/卻有更多地悲痛浪涌一樣/一層層浸透了我的一生”。這是我的詩歌《寫給父親的信》中的一節(jié)。

      每個父親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父親都是孩子的榜樣。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忍耐、堅韌、遠見、承擔和責任。用簡單的“付出”已無法表達父親對我們的良苦用心和他一生所承受的壓力。有人說: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是和母親面對面長大的。而我們家五個孩子的幸福在于,在成長的過程中,既看到了父親山一樣的背影,又面對面地看到了父親在燈下一針一線的慈祥和含蓄的愛。

      回想起父親的一生,再普通不過了。父親當過生產(chǎn)隊長,當過“打頭的”,趕過車,扶過犁,放過馬,看過青,放過豬,什么活都干過。父親是一位好莊稼把式,扶犁點種、趕車打場、調(diào)換茬口樣樣精通,干什么都是一把好手。然而,對于我們孩子來說,他最稱職、最偉大的還是一位優(yōu)秀的父親。

      初春的陽光照射進來,滿世界都是光明,就像在我所有對父親的回憶里一樣,每個瞬間都是光明和溫暖。我在每一棵樹背后,在每一朵花里都能看能到父親的身影。

      我相信所有的父親心里都有星辰大海,仗劍天涯的情懷,只是受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父親們把這些變成了一點一滴的父愛,變成了瑣碎生活的責任和擔當,他們用生活中的平凡和庸常代替了自己的理想,他們把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寄托在了孩子們的身上。這就是父親,這就是偉大的父愛!大江大河,長風浩蕩。

      回首歲月,父親那逐漸彎下的腰,越來越挺拔了,直到矗立成一座高山。我知道,每個父親都是一座高山,讓我們攀登、仰望;每一座大山都有無盡的風景,讓我們欣賞!那座大山,像是路標,像燈塔,更像一座豐碑,并將在我今后的人生路上永遠矗立。

      其實,不管你信與不信,我知道我的父親就是一個奇跡。其實,每一位父親,都是一個奇跡。

      猜你喜歡
      后媽生產(chǎn)隊上學
      淺析生產(chǎn)隊政治夜校對農(nóng)民的影響
      廣告大觀(2020年10期)2020-10-20 00:08:43
      把錢袋子給她
      后媽
      后媽變“親媽”,這是世間最真摯的母子情
      幸福家庭(2019年14期)2019-01-06 09:15:04
      上學啦
      生產(chǎn)隊的那些日子
      劍南文學(2016年13期)2016-08-23 12:10:54
      我的后媽
      生產(chǎn)隊里開大會
      小說月刊(2015年3期)2015-04-19 07:05:55
      把好豆種換給集體
      中國青年(1965年8期)1965-08-20 04:02:58
      马关县| 巫山县| 新沂市| 梓潼县| 上高县| 屯昌县| 子长县| 章丘市| 廊坊市| 马尔康县| 泊头市| 绥中县| 平邑县| 高安市| 咸阳市| 定边县| 德清县| 交城县| 墨玉县| 庆阳市| 伊吾县| 南召县| 福贡县| 贵港市| 伊宁市| 凤山县| 贵港市| 桑日县| 揭东县| 侯马市| 凤山市| 梓潼县| 高唐县| 呼图壁县| 隆回县| 灵丘县| 赤水市| 云南省| 福泉市| 山丹县| 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