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晴
(安徽大學 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如今社會,“她經(jīng)濟”儼然成了經(jīng)濟發(fā)展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女性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旅游業(y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空閑時間選擇旅游。特別是大多數(shù)高學歷高收入的女性群體,工作壓力比較大,生活節(jié)奏比較快,通過旅游可以達到自我調節(jié),從而放松自己,因此女性旅游人數(shù)增多,女性旅游市場也迅速發(fā)展了起來?!秶衤糜涡蓍e綱要(2013—2020年)》中主要任務的第三條提到,要開發(fā)適合不同人群需要的旅游休閑產品,其中專門提到了婦女這一類人群,可見女性是旅游群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吨袊糜文觇b》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近年我國女性旅游人數(shù)一直呈上升的趨勢,“她經(jīng)濟”的出現(xiàn)促進了女性旅游的進一步發(fā)展,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女性旅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旅游動機,它既反映了旅游者主觀需求,又影響了旅游感知、旅游決策、旅游滿意度、忠誠度及重游意愿等旅游行為要素。而在女性喜愛的旅游目的地方面,同程旅游發(fā)布的《2018女性旅行消費趨勢報告》中顯示,國內游方面,最受女性青睞的十大國內游目的地依次為:麗江、三亞、廈門、成都、重慶、蘇州、杭州、西藏、黃山、北京,可見西藏對女性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但目前針對女性旅游動機方面的研究尚且不是很多,專門對進藏女性游客動機展開的研究則更為匱乏。由此可見,對進藏女性游客旅游動機的研究十分必要。
從理論意義來說,國內外學者對游客旅游動機的研究已經(jīng)比較成熟,“推-拉”理論在游客旅游動機研究領域也較為常用。然而,在細分市場上,從性別角度出發(fā),基于女性游客到某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動機研究較少,如,王芳(2015)等人對中國大陸女性赴韓旅游動機對游客滿意度的影響的研究[1]。本研究選取民族特色鮮明的旅游目的地——西藏,以女性游客為研究對象,旨在了解女性游客進藏旅游動機,是對游客旅游動機研究領域的補充。
從現(xiàn)實意義來看,本文通過了解進藏女性游客的旅游動機,有助于從實踐上認清女性游客到西藏旅游的心理訴求,從而站在女性視角,與女性游客建立情感上的連接,細分女性旅游市場,及時推出合乎女性市場需求的旅游項目。同時,增強對進藏女性游客旅游動機的了解,能夠為西藏的旅游產品設計、旅游形象樹立、游客滿意度提升等工作提供有益參考,為西藏旅游發(fā)展及營銷提供借鑒。
1.“推-拉”理論研究綜述
動機產生的基礎是需要,它激發(fā)并促進人們產生特定的行為從而使某一目標得以實現(xiàn)(1981)[2]。旅游動機這一概念是從心理學上引用過來的,Murphy(1986)指出旅游動機的功能是激活、指向、維持和調整,他認為人們出去旅游的內部因素就是受到了旅游動機的影響[3]。謝彥君(2010)認為,旅游需要促使旅游動機的產生,旅游行為發(fā)生的內在原因是旅游動機,它是旅游行為產生的原始動力[4]。因此,旅游動機是旅游行為產生的直接推動力。在關于旅游動機分類的研究中,德國學者Glucksmann(1935)是最早對旅游動機進行分類的,他通過分析旅游者旅游行為的原因從而把旅游動機分為心理動機、精神動機、身體動機和經(jīng)濟動機這4個動機類別。[5]
“推-拉”理論(“Push-pull”Theory)是用作研究人口在各地區(qū)之間的移動以及人口遷移現(xiàn)象的基礎理論之一,最早體現(xiàn)“推-拉”理論思想的是《人口遷移規(guī)律》書中七條關于人口遷移的規(guī)律。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Lee將人口遷移理論系統(tǒng)化,形成了著名的“推-拉”理論。Dann(1977)認為人口遷移中的“推-拉”理論也能夠用來解釋旅游者流動的原因,便將其運用到了旅游研究領域,Dann提出動機的推力因素一般表現(xiàn)在內在的需要,而動機的拉力因素則是來自外部環(huán)境或是與目的地自身水平、條件等相關聯(lián)的因素,以此來說明旅游行為的形成,這也是推力動機和拉力動機的基本因素[6]。在旅游“推-拉”理論中,推的因素體現(xiàn)在自我內心方面,內心的緊張不安會對人們的旅游行為產生一定影響,如緩解工作壓力等。推的因素是內在的,只要能夠使內心的不安情緒有所減少,那么這些刺激因素都是行為所指向的目標,這種行為是非選擇性的。相反,與拉的因素相聯(lián)系的是特征吸引物及目的地自身條件,即對人們選擇哪個旅游目的地游玩具有一定的影響,如選擇觀賞鄉(xiāng)村田園風光或是山川湖海的壯闊景象等。拉的因素是外在的,選擇的旅游目的地不同,感受體驗也就不同,因此拉的因素體現(xiàn)出來的是可選擇性。Crompton(1979)是最早運用“推-拉”理論對游客的出游動機進行分類的,并將其概括為社會心理動機和文化動機兩大類,分別對應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7]之后,在分析游客的旅游動機時有很多學者都用到了“推-拉”理論。例如,Cha(1995)等人運用“推-拉”理論將日本出境游客分成三大類:運動型、求異型和家庭/休閑型。[8]
2.女性旅游動機的研究綜述
國外很早就開始了對女性旅游領域的研究,并且相關研究以女性旅游者行為和女性旅游市場這兩方面為主,研究學者多運用社會學的方法搜集資料,如進行問卷調查或訪談,最后通過定量分析得出結論。國外對女性旅游動機的研究分類細致,例如,Neil(1999)發(fā)現(xiàn)男性游客與女性游客傾向的旅游方式有所不同,大部分女性游客更喜歡游覽參觀、悠閑徒步和購買商品的旅游方式。[9]Antoine(1998)研究旅游決策過程的對象為已婚女性,結果顯示:已婚女性的旅游動機主要體現(xiàn)在購買商品、品嘗當?shù)靥厣〕缘确矫妗10]Lotf(2001)等人專門調查了美國高學歷女性的出游動機,調查發(fā)現(xiàn):在27項動機因素中,平均得分最高的是“享受自然”這一動機因素[11]。
相較而言,國內關于女性旅游動機的研究起步稍微晚一些,且研究方向多元化。陸恒芹(2006)等人在研究中得到的結論是女性外出旅游的動機主要是欣賞自然美景、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以及增進與親友的感情。[12]胡小玲(2010)等在《現(xiàn)代女性旅游動機調查》一文中指出,女性的主要旅游動機是欣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所有年齡段女性中較強烈的是對購物的熱衷,最后,整體看女性的旅游動機,大多數(shù)以觀賞美景、放松調節(jié)、休閑娛樂等方面為主。[13]徐彩球(2012)在農村女性旅游行為探析中指出,農村女性的旅游動機主要是情感動機和經(jīng)濟動機,現(xiàn)代都市是多數(shù)農村女性選擇的旅游目的地。[14]張兆龍(2014)等在女性參與體育旅游動機的研究中得出結論,參與體育旅游的女性具有年輕化、高學歷、高收入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15]石潔(2015)研究的女性背包客旅游的動機與決策行為中,女性背包客的旅游動機可分為自我拓展、體驗觀光、社會交往和放松逃避四種。[16]王芳(2015)等人研究得出,赴韓國旅游的女性旅游動機多種多樣,但最為強烈的是文化動機。[1]
從現(xiàn)有的文獻看出,國內學者大多運用定量或是定性的方法對女性旅游市場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并對女性旅游動機從不同方面做出了分析。本文從女性游客的視角,通過發(fā)放問卷的方式選取有進藏旅游經(jīng)歷的女性游客為調研對象,獲取被調查女性游客對進藏旅游動機變量重要程度的看法;然后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從獲得的原始動機變量中提取動機公共因子,以便準確分析我國女性游客的進藏旅游動機構成。
本研究以國內外旅游動機方面的相關文獻為基礎,結合西藏旅游目的地實地情況,以此作為根據(jù)設計了調查問卷,提取與進藏女性游客旅游動機相關的18個推力因素和10個拉力因素,在做完因子分析后對因子載荷較小的指標進行了刪除,最終提取了16個推力因素和8個拉力因素。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進藏女性游客旅游動機評價指標體系
續(xù)表1
1.問卷設計
問卷共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別羅列了24項影響女性游客進藏的推力動機因素和拉力動機因素,形式上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分值越高代表重要程度越高。問卷的第三部分旨在收集女性進藏游客的人口學特征,如年齡、職業(yè)、經(jīng)濟狀況及婚姻狀況等,以期發(fā)現(xiàn)不同人口學特征的女性是否在進藏旅游動機方面存在差別。
2.數(shù)據(jù)處理
2019年11月—1月利用“問卷星”小程序在網(wǎng)絡QQ群、微信群、豆瓣等社交平臺上向有進藏旅游經(jīng)歷的女性游客發(fā)放電子問卷,共發(fā)放問卷284份,剔除無效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97份,有效回收率為69.37%,適合進行樣本研究分析。為了確保量表的一致性與穩(wěn)定性,本研究對進藏女性游客的旅游態(tài)度及影響旅游的推力動機和拉力動機進行了信度檢驗。結果顯示,其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數(shù)(Cronbach Reliability Alpha)為0.892,表明這一測試量表可靠性較高,說明數(shù)據(jù)信度質量高,可用于進一步分析。
如表2所示,經(jīng)過對進藏女性游客的人口學特征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1.從年齡層次來看,24歲及以下游客最多,占比35.75%,這部分的女性多為在校大學生或是已經(jīng)就業(yè)但還未成家的女性,她們對世界的認知更加感性,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且空閑時間相對較多,出游自由度較高,所以旅游動機更強;其次為25~34歲的女性,占比22.28%,此年齡段的女性游客具有穩(wěn)定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但需要承受的社會壓力也相對較大。為了減輕身心的勞累,獲得精神上的放松,陶冶審美情趣,所以這部分女性出游意愿比較強,而西藏正是逃離生活壓力、放松身心的絕佳之選。總體來說,年齡在44歲及以下的女性游客占比70.47%,說明去西藏旅游的女性以青年游客為主。
2.從戶口所在地類別來看,城鎮(zhèn)占比51.81%,農村占比48.19%,兩者比例基本均衡,無顯著差異,說明城鄉(xiāng)區(qū)別對女性出游無明顯影響。
3.從長期居住地區(qū)來看,東部占比40.93%,中部占比32.64%,西部占比26.42%,居住在東部地區(qū)的女性游客更喜歡來西藏旅游。我國東部地區(qū)人口密集,工農業(yè)較為發(fā)達,經(jīng)濟條件好于中西部地區(qū),且中青年女性多生活在城市區(qū)域,工作壓力強度大,逃離都市生活前往空曠遼闊的高原地區(qū)是她們的心之所向,因此長期生活在東部地區(qū)的女性更容易被西藏獨特的高原景色吸引。
4.從文化程度來看,文化水平整體較高,大學及以上文化的女性人數(shù)最多,占比45.08%,其次是高中(中專),占比24.35%,高學歷女性思想開闊、見識深遠,且學歷越高出游意愿越強[17],所以進藏旅游的女性游客整體學歷偏高。
5.從職業(yè)來看,以學生、事業(yè)單位與公司職員為主,兩者占到總量的56.99%。學生寒暑假時間長,因此大多會選擇旅游開闊視野,而事業(yè)單位與公司的職員工作時間穩(wěn)定,可以利用法定節(jié)假日出去游玩,旅游動機明顯。
6.從月收入來看,收入分布比較均衡,分別為1 000元及以下占比20.21%,1 001~2 000元占比18.65%,2 001~3 000元占比11.4%,3 001~4 000元占比14.51%,4 001~5 000元占比17.1%,5 000元以上占比18.13%,由此可見,并不只有高收入的女性會到西藏旅游,窮游也是一種選擇,或學生依靠父母的支持來旅游,收入的高低對女性游客是否會進藏旅游并沒有太大影響。
7.從婚姻狀況來看,未婚女性占比41.45%,已婚女性占比45.59%,離異女性占比12.95%?;橐鰻顩r對女性旅游未形成大的影響,人們普遍需要一個像西藏這種純粹的地方來放松身心、獲得心靈的解脫,從而能夠更好地回到日常生活中。
表2 調查對象社會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
根據(jù)對調查問卷的整理分析,得到了進藏女性游客旅游動機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的李克特5分量表測量值,計算出每個因子的平均得分,并按其高低進行分類排序(如表3)。由表可知,“對西藏的好奇與向往”和“欣賞美景(包括沿途風景)”是女性游客進藏最重要的推力因子,其次是“挑戰(zhàn)自我,體驗未知與冒險”“拍照打卡西藏網(wǎng)紅地”和“尋求心靈上的沉淀,洗滌心靈”。而最不重要的推力因子是“選購紀念品、旅游商品”。在很多人的眼中,西藏是一個神秘且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它被稱作“千山之巔、萬水之源”,因此心中的好奇和向往促使女性游客來到西藏,如畫的美景對女性也有著很大的吸引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女性地位上升,在生活中也更加獨立,自我意識逐漸展現(xiàn),更加關注自己的文化休閑、內心成長,更加渴望嘗試新鮮多元的生活方式,體驗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西藏高寒缺氧的特殊環(huán)境也是女性對自我的挑戰(zhàn)和冒險,而來西藏拍照打卡不僅體現(xiàn)出女性喜歡拍照的鮮明特征,還說明了女性喜歡在網(wǎng)絡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心理活動,展現(xiàn)出她希望別人看到的一面,她們不斷與生活方式相近、興趣愛好相同的網(wǎng)友進行互動,逐漸獲得群體對于女性自身的身份認同[18]。另一方面,遠離都市生活的浮躁、沉淀內心也是女性來西藏旅游比較重要的推力因素。
在拉力因子里面,排名前三的因子分別是“西藏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小眾旅游目的地”“西藏神秘的色彩”和“品嘗當?shù)靥厣朗场?,最不重要的拉力因子是“特殊事件影?野人之謎、紅雪之謎、象雄之謎、神授說唱藝人等)”。西藏自身的獨特與神秘與其他地區(qū)形成鮮明對比,無論是獨特美景還是特色美食,都對女性起著強大的吸引作用,因此西藏這樣具有神秘色彩的小眾旅游目的地使女性很感興趣。雖說特殊事件也給西藏增添了神秘感,但與“西藏神秘的色彩”這一拉力因子相比,“特殊事件影響”這一拉力因子的影響力顯然不夠。由此可以看出,女性游客對西藏僅有一個模糊的認識,碎片化的信息使其認為西藏很神秘,但對西藏真正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對這些特殊事件并不熟悉,從而導致特殊事件這一因子并不太吸引女性。
表3 因子重要性排序
因子分析是社會研究的一種常用工具,是分析行為資料內部關系及結構性的統(tǒng)計技術,通過因子分析從量表的所有變量中提取一些共同的因子,每一個共同因子都與某一組代表量表基本結構的具體變量高度相關。因此,因子分析能比較全面地揭示游客旅游的主要驅動力。
1.推力因子分析
在本研究中,首先對進藏女性游客推力動機的16個項目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進行統(tǒng)計檢驗。計算得到KMO(Kaiser-Meyer-Olkin)值為0.831,大于推薦值0.6,說明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度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適合做因子分析。然后對推力動機的16個項目提取公因子,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標準,提取出4個公因子,如表4所示。依據(jù)各項目的含義及其共同特點,將這4個因子分別命名為:“探新求異與精神滿足”“社交與自我探索”“靜心與情懷”以及“加深感情與購物”。4個因子的累積貢獻率為53.160%,表明提取出的四類主要推力動機因子可以概括女性游客內在進藏旅游動機原始量所包含信息的53.160%,另外,這16個推力因素中因子載荷均大于0.4,說明各變量與相應的因子有較強的相關性,公因子方差比均大于0.4,表明各變量的信息被提取的比例較高,即被公因子解釋的程度較高。并且由各因子的貢獻率可知,公因子1“探新求異與精神滿足”是四類推動機中最主要的,其特征值為4.848,它解釋內在進藏旅游動機原始變量所包含信息的30.302%,它在“欣賞美景(包括沿途風景)”“拍照打卡西藏網(wǎng)紅地”“拓寬眼界,增長見識”“逃離日?,嵤隆薄皩ξ鞑氐暮闷媾c向往”“了解藏族特色風土人情,體驗當?shù)厣罘绞健边@六項因素中具有較大的因子荷載,說明女性具有求奇、追新、不斷探求知識、豐富人生閱歷的心理傾向。同時也體現(xiàn)了她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逃避,以至于將情感寄托虛擬網(wǎng)絡空間,通過拍照發(fā)布在網(wǎng)絡社交平臺展現(xiàn)自己,在得到別人的贊美后獲得精神層次的愉悅。其次是公因子2“社交與自我探索”,它的特征值為1.435,解釋內在進藏旅游動機原始變量所包含信息的8.971%,它在“尋求志同道合的伙伴,結交新朋友”“挑戰(zhàn)自我,體驗未知與冒險”“想要獨處”“追求自主獨立”“尋找與實現(xiàn)自我”這五項因素中具有較大的因子荷載。它體現(xiàn)了女性的自我意識與社交心理。然后是公因子3“靜心與情懷”,它的特征值為1.209,解釋內在進藏旅游動機原始變量所包含信息的7.558%,它和“緩解工作壓力、尋求心靈上的沉淀”“洗滌心靈、擁有西藏情結”“雪山情結”這三項因素聯(lián)系密切,這反映出部分女性生活和工作壓力大,內心焦慮,因此通過到西藏旅游去忘掉煩惱,凈化內心。最后是公因子4“加深感情與購物”,其特征值為1.013,解釋了原始變量6.329%的信息,它和“與家人或朋友增進感情”“選購紀念品、旅游商品”兩項因素聯(lián)系較強,體現(xiàn)出女性注重感情、熱衷購物的特質。
表4 推力因子分析結果
2.拉力因子分析
在對女性游客進藏旅游推力動機進行因子分析后,本研究對其進藏旅游拉力動機同樣進行因子分析。首先對女性進藏旅游拉力動機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進行統(tǒng)計檢驗。結果,KMO值為0.740,大于推薦值0.6;Bartlett球度檢驗給出的相伴概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適合做因子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對8個拉力指標進行分析,按照常用的特征根大于1的標準,提取了3個公因子(如表5),得到方差累積貢獻率為62.072%,說明這3個因子較好地概括了拉力動機8個項目的含義,并將這3個因子命名為:“西藏的獨特性”“藏民的特質”“美景與神秘感”,并且拉力動機8個項目的因子負荷均高于0.4,說明這些項目與各公因子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公因子方差比均大于0.5,表明各變量的信息被公因子解釋的程度較高。其中公因子1“西藏的獨特性”“西藏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小眾旅游目的地”“品嘗當?shù)靥厣朗场薄疤厥馐录绊?野人之謎、紅雪之謎、象雄之謎、神授說唱藝人等)”和受到“‘世界之巔’‘地球第三極’‘圣地’‘天堂’”等稱號的吸引這四項因素中具有較大的因子載荷,它的特征值為2.768,解釋內在進藏旅游動機原始變量所包含信息的34.60%,這是女性游客到西藏旅游最重要的拉力動機,說明女性熱衷于體驗異于尋常的旅游目的地,更講究旅游的品質。公因子2“藏民的特質”在“當?shù)鼐用駸崆楹每?,對游客友善”“藏民虔誠的信仰”這兩項因素中具有較大的因子載荷,它的特征值為1.188,解釋內在進藏旅游動機原始變量所包含信息的14.85%,表明當?shù)亓己玫姆諊鷮ε缘轿鞑芈糜萎a生了無形的吸引力。公因子3“美景與神秘感”在“著名的旅游景點,美麗的自然風光”“西藏神秘的色彩”兩項因素中具有較大的因子載荷,它的特征值為1.010,解釋了原始變量12.62%的信息,表明特有的景觀和神秘感是吸引女性游客選擇西藏作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誘因。
表5 拉力因子分析結果
1.本研究根據(jù)人口學特征對女性游客進藏旅游的動機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進藏旅游的女性游客中以中青年、高學歷、事業(yè)單位或公司職員的已婚女性為主,居住在東部地區(qū)的女性偏多,戶口所在地及收入分布均衡,沒有明顯影響。
2.本研究對“推力-拉力”因子的重要程度進行了排序并分析,在推力因子中,“對西藏的好奇與向往”和“欣賞美景(包括沿途風景)”這兩項是女性游客進藏最重要的因子,而最不重要的推力因子是“選購紀念品、旅游商品”;在拉力因子中,對女性游客吸引力最大的因子是“西藏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小眾旅游目的地”,“特殊事件影響(野人之謎、紅雪之謎、象雄之謎、神授說唱藝人等)”這一因子對女性游客的影響較小。
3.本研究在“推-拉”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因子分析法對女性游客進藏旅游的動機進行了研究,并提取公因子對進藏旅游的推力動機和拉力動機進行了歸類。推力動機中提取的4個公因子分別命名為:“探新求異與精神滿足”“社交與自我探索”“靜心與情懷”以及“加深感情與購物”,拉力動機中提取的3個公因子命名為:“西藏的獨特性”“藏民的特質”和“美景與神秘感”。結果表明,推力動機“探新求異與精神滿足”,拉力動機“西藏的獨特性”兩項是女性游客進藏旅游最重要的影響因子。
1.深度挖掘景區(qū)自身價值并提升服務質量
西藏的獨特性與女性求知獵奇的心理是影響女性游客進藏旅游的重要動機,因此做好西藏景區(qū)自身資源的深度利用、挖掘景區(qū)自身價值才是吸引女性游客的根本之道。當前西藏旅游景區(qū)提供的旅游產品都是最基本的形式,經(jīng)營方式比較粗放,盈利模式比較單一,基本屬于門票經(jīng)濟。想要提升景區(qū)吸引力,必須要深度挖掘和利用自身資源,打造獨特的核心競爭力,以西藏鮮明的特色資源吸引女性游客。同時要提升服務質量,使游客感受到良好的體驗,原因在于女性自我意識提升,追求精神上的滿足,需要的不僅是視覺的享受,更加注重旅途中的感受及身心上的體驗,提升服務質量有助于游客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提高對景區(qū)景點的滿意度。
2.開發(fā)女性風格與藏文化相融合的旅游活動及產品
從進藏旅游女性的身份特征來看,事業(yè)穩(wěn)定的都市女性和學生占很大比例,受社交網(wǎng)絡的影響,她們更愛打卡“網(wǎng)紅”目的地,喜歡主題明確的旅游活動,容易被“顏值高”、可愛的產品吸引。因此在開發(fā)旅游活動時可以在目的地植入合適的主題旅游產品,如林芝以賞花、踏青為主題的休閑游,以溫泉為主題的康養(yǎng)游,在納木錯打造可移動的“白日賞湖,夜賞星空”的網(wǎng)紅泡泡屋等。同時在旅游中購物對于拉動相關行業(yè)經(jīng)濟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女性出游購買力要遠遠超過男性,而在本研究中,推力因子“購物”的作用并不明顯,說明旅游產品特色不鮮明,因此在設計旅游紀念品時可以將經(jīng)幡、轉經(jīng)筒、藏刀、珠寶藏飾等有民族特色的物品融入女性化風格,使其更加美觀、精致可愛,更加吸引女性游客的目光。
3.營銷要注重女性游客的心理需求
與男性相比,女性情感更加豐富,來旅游的女性游客除了被西藏特有的景色吸引外,還有生活方式的不同。她們往往為了逃離生活或工作上的壓力而來西藏尋求一種悠然慢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又或是到這樣的“圣地”進行心靈的凈化,以此來自我探索自我發(fā)展。因此在營銷活動中要更加注重女性心理上的需求,加強女性心理與西藏之間內在情感的關聯(lián)性,激起女性游客情感上的認同,并以特色高品質的旅游體驗“留住”游客,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4.營造安全的女性旅游環(huán)境
女性旅游者旅游安全意識較強,對旅游安全的重要性感知較為敏感。[19]而西藏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及旅途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都會造成一定安全隱患,所以旅游環(huán)境的安全度是女性游客十分重視的問題。因此,西藏當?shù)芈糜蜗嚓P管理部門要多給女性宣傳安全知識并使其掌握一定的防護技能,如徒手自救、自衛(wèi)防身等技法,并設立專門機構做好應急管理,如女性高反、體力不支等如何救援問題。旅游開發(fā)商要注重營造安全的女性旅游環(huán)境,讓女性游客獲得身心上的安全感。比如在住宿的旅館要安裝防盜以及報警設施,在景區(qū)里要設立游客服務中心,完善景區(qū)周邊的治安環(huán)境,以保障女性游客旅游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