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心
語碼轉換研究一直備受語言學家的關注,他們對于語碼轉換的定義各有側重。在本研究中語碼轉換定義為說話者在對話或交談中,從一種語言或方言轉換到另一種語言或方言的現(xiàn)象。《愛情公寓5》于2020年初播出,講述了一群年輕租戶在“愛情公寓”中友愛和有趣的生活。該情景喜劇使用了年輕一代熟悉的夸張語言和眾多的語碼轉換,從而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觀眾的注意。本文將以《愛情公寓5》為研究對象,運用于國棟的語碼轉換順應性模式,去分析該劇中語碼轉換的動因和功能。
自從語碼轉換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以來,有關其研究的理論就層出不窮。于國棟指出,過去的語言學家無論是用語法學方法還是社會語言學方法去研究語碼轉換,都無法全面系統(tǒng)地揭示其中的機制和功能。而語用學由于包含語言、認知和社會文化等因素,能夠對語碼轉換做出較充分的闡述。
在總結了過去眾多語言學家的研究結果和基于Verschueren的語言順應論的基礎上,于國棟提出了語碼轉換研究的順應性模式。該模式詳細地分析了交際者進行語碼轉換的原因,指出交際者進行語碼轉換是為了實現(xiàn)對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以及心理動機的順應,以期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交際目的。
于國棟認為,順應語言現(xiàn)實的語碼轉換指的是由于語言內部因素引起的語言變體的轉換。人們在交談過程中會因語言本身特點的限制而轉換語碼,以更好地實現(xiàn)交際目的。順應語言現(xiàn)實可以實現(xiàn)填補語言空缺、保持便捷的功能。
1.填補語言空缺
對語言現(xiàn)實的順應性取決于詞匯的可用性。由于文化、思維和語言系統(tǒng)之間的差異,很難找到對等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語碼轉換將有助于促進交際和彌補語言空缺。
例1:
大力:要不要我去和趙海棠談談,我有辦法讓他走。
張偉:不用了,我已經(jīng)同意他留下來了。
大力:為什么?
張偉:你曾經(jīng)和我說過啊,戀愛就像游戲闖關,早晚會遇到Boss,只有不斷升級變強,才能順利通關。
在英語中,Boss指的是老大、老板,但在游戲中Boss是有其內涵的,一般指在游戲的每個關卡最后出現(xiàn)、非常難對付的對手。張偉在這里直接說Boss,是因為漢語中沒有對應的字詞翻譯,因此他使用了語碼轉換,使聽話人更容易理解話語意思。
2. 保持便捷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我們能夠了解到中國以外的文化,也學習到了其他語言的簡單表達。例如“hello”“cool”“come on”, 這些英語單詞或詞組比漢語中的對應詞更方便,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使用它們。
例2:
一菲:再說了,你那App啊其實就是收智商稅一玩意兒,乍一聽挺好,仔細一想,全是廢話。
子喬:你說的是勵志師1.0,我想過了要把這個項目賣掉,必須升級到勵志師2.0。
在例2中,“App”是指手機應用軟件,其來源于英文單詞“Application”,因音節(jié)過多過長而被縮寫成App。該縮略形式僅有一個音節(jié),且廣為人們所知,因此,在這里一菲使用縮寫是為了使得語言簡潔便利。
人類是社會化的生物,一些無形的規(guī)則約束著人們的舉止。于國棟認為,對特定社會的文化習俗做出的順應則是對社會規(guī)約的順應。人們在生活中受到社會和文明的約束,違反這些規(guī)則將導致交際失敗。因此,語言使用者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注意相關的社交習慣,從而滿足期望并成功地進行交流。
例3:
大力:其實,我和張偉還沒有kiss過。
例4:
張偉:趙海棠你干嘛?
趙海棠:怎么看你都時日無多了,我去買身新衣服,等你被大力正式out了,我好無縫銜接呀。
中國人通常以隱性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尤其是在涉及愛、性、親吻、死亡和其他敏感話題時。所以當和其他人談到親吻這一話題時,大力將語碼轉為英文kiss。例4中,趙海棠和張偉雖然是情敵,但同為愛情公寓的住戶,平日里的交談都是比較禮貌的。所以當趙海棠想要表達的是等張偉被甩時,他將語碼從中文轉換為英文,這樣的表達就不會太過于挑釁和激進。
為在特定語境下實現(xiàn)特定的交際目標,交際者的語碼轉換需要順應心理動機,這是一種內部動機而非外部動機。順應心理動機的語碼轉換,可以實現(xiàn)創(chuàng)造幽默、拉近情感距離、強調和解釋、追求時尚的功能。
1.創(chuàng)造幽默
幽默是使人發(fā)笑或感到有趣,可以通過語言來實現(xiàn)。語碼轉換可以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產生幽默效果。
例5:
你是個樂觀的女娃兒嘞,你可以向生活的所有不順利說NO,記住天使與你同在,困難難不倒你(四川話)。
你是個樂觀的妮兒(河南方言)。
你是個皮實的好老娘們兒(東北方言)。
你是個討喜的潘西(南京話版)。
你系個Charming girl(廣東話)。
儂是一個結棍的小姑娘(上海話)。
例6:
趙海棠:有本事你再用豬益達試試。
大力:豬益達實在廢到cry,人家carry全場,他sorry全場,全服玩家都抗議了,要么改角色,要么取消。
例5是呂子喬針對不同的顧客設計的鼓勵話語,運用了多種方言。普通話到方言的語碼轉換,拋棄了普通話的嚴肅僵硬,讓該劇中人物的語言更生動活潑、更接地氣兒,同時也增加了幽默感。在例6中,大力年輕,受過教育,緊跟網(wǎng)絡潮流,使用的這些詞cry,carry和sorry都是觀眾知道的單詞,且這幾個詞產生了押韻的效果,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從而使得她的話具有很強的幽默感。
2.拉近情感距離
在語碼轉換過程中,會出現(xiàn)趨同和發(fā)散兩種現(xiàn)象。趨同是指交際者根據(jù)交際對方的習慣來適應語言或語言變體,以達成一致,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趨同反映了人們參與語言社區(qū)并獲得他人認可的需求。下面的示例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例7:
關谷父親: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向你們宣布。
美嘉:悠悠拿了東洋奧斯卡?
張偉:有那玩意兒嗎?
關谷父親:各位,我真誠地邀請大家來日本橫濱參加唐悠悠小姐和我兒子關谷神奇的婚禮。
眾人:なに?。ㄈ照Z“什么”)
關谷神奇是日本人,曾是愛情公寓的租戶。當他的父親通過視頻聊天告知眾人悠悠和關谷要結婚了,他們很驚訝,但為了對方能理解,他們改變了語碼,使用了關谷的日語口頭禪なに,拉近了雙方的情感距離。
3.強調和解釋
語碼轉換有時具有強調和解釋的功能。當用漢語說話時,交際者可能會覺得自己還沒有把話說清楚,因此他們可能會轉換到另一種語言來再次解釋或重復他們所說的內容,以成功地進行交流。
例8:
一菲:你們就是老王介紹來的敲墻工人吧,怎么稱呼?二位貴姓?尊姓大名?What’s your name?朋友叫啥名字???
工人:……
面對兩個不會說普通話的裝修工人,一菲先使用了漢語,但是她很快發(fā)現(xiàn)對方聽不懂,于是又接連說了英語和漢語方言去詢問對方的姓名。她使用了三種語碼重復同樣的內容,試圖和對方進行成功的交流。
4.追求時尚
眾所周知,時尚是指流行的衣服風格、發(fā)型和行為方式。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僅在穿著打扮上追求時尚,在語言和說話方式上也熱衷于追求時尚,下列語碼轉換就是追求語言時尚的例子。
例9:
張偉:子喬今天親自下廚,什么日子?。?/p>
美嘉:前兩天立個flag說要做嬰兒床,結果三分鐘熱度一過,啥也沒做出來,我昨天嘲笑他,他不服,非要做頓愛心三明治早餐,在我面前挽回顏面。
趙海棠:等會兒再diss子喬,咱們接著說夢想中的家。
在這段話中,flag本意為“旗幟”“信號旗”,立flag是近幾年的網(wǎng)絡流行語,表示立下一個要實現(xiàn)的目標;diss意思為“批判”“辱罵”,因說唱歌手在節(jié)目里頻繁使用而成為網(wǎng)絡流行詞。美嘉和趙海棠使用語碼轉換,是為了緊跟潮流,讓觀眾更容易找到共鳴。
本文以《愛情公寓5》為研究對象,基于于國棟的語碼轉換順應模式,對劇中的語碼轉換案例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愛情公寓5》中語碼轉換的動機是為了順應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及心理動機,這些順應實現(xiàn)了填補語言空缺、使用便捷、表達委婉、創(chuàng)造幽默、拉近情感距離和追求時尚等功能。該研究證明了此模式不僅可以用來分析電視劇中的語碼轉換,也可以幫助觀眾更加深刻地了解影視作品想要表達的含義,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適當使用語碼轉換策略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