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函彬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白舍鎮(zhèn)中心小學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去讓學生理解文章,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否則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去開導學生,把握學生好奇心和想象力都比較豐富這一特點,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在英語教學當中,提問是主要的手段,所以在提問的時候,教師應該設計一些能夠吸引學生關(guān)注的問題,確保其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這樣才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果。
信息技術(shù)在當代被廣泛地運用,在教學時也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教學技術(shù),很多教師就會利用信息技術(sh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英語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shù)幫助學生背單詞,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英語知識,在對提問時如何利用信息技術(shù)是值得探究的。實際上信息技術(shù)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將提問教學和信息技術(shù)手段相結(jié)合,讓問題更加有趣更加逼真。[1]
例如:在講解有關(guān)顏色的英語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shù)可以使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shù)播放與顏色有關(guān)的視頻,可以是五顏六色的花或者是五顏六色的衣服,接下來教授就可以根據(jù)視頻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提問,“What colour is it?”隨后展示一朵紅顏色的花,學生就會回答,Red follower。這樣一來相比傳統(tǒng)教學,學生和你能夠生動形象的感受問題,在課堂中有情境,學生也能夠更容易的理解。相比傳統(tǒng)教學,圖片的展示,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當中都利用信息技術(shù)手段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相對于個人學習和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式的學習,既有團隊,又有個體,以團隊為中心,發(fā)揮個體的作用。一個人的單打獨斗,不能夠很好地達到學習的效果,集體教學不能夠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感受,小組教學可以讓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在學習上解決困難,并且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2]在教學過程當中提問的時候,可以以小組的形式提問,再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部討論,再請一個代表起來總結(jié)發(fā)。
例如:在講授《What can you do?》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將來想要做什么,這樣的問題也是接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回答起來也會更容易,也可以讓小組內(nèi)相互提問來進行教學。比如將學生組織成四人一個小組,圍繞“party”這個話題來展開提問,其中一位學生提問: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另一位學生可以回答:I can dance 或者I can sing,然后讓回答的學生在組內(nèi)進行表演,這樣課堂的氛圍不會死板,學生也會喜歡上課,活動也具有趣味性。因此在小組內(nèi)的相互提問不僅僅是一問一答,加入其他有趣的活動,這樣使學習的效果更好,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
喜歡游戲是學生的天性,利用游戲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喜歡上學習,也可以調(diào)節(jié)學習過程當中的緊張,使學習氛圍變得輕松愉悅。利用游戲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把提問的方式融入于游戲當中,以游戲為情境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可以邊玩邊學,教師也做到了寓教于樂。一邊游戲,一邊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大幅的增加。
例如:在講授眼、鼻、耳、手等器官的單詞時,主要是讓學生記住單詞。如果讓學生死記硬背單詞,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降低,甚至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這時教師幫助學生楊晨喜歡記單詞的習慣,用有趣的方式教給學生,去如何記單詞。可以以提問的方式來進行記單詞,將學生兩人分為一組,其中一個學生指向自己的鼻子,然后另一個學生不能說鼻子這個單詞,要說除了鼻子以外的器官單詞。這樣一來能考驗學生的反應能力,不斷的聯(lián)想與之相對應的英文單詞對單詞記憶有非常大的幫助。
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學生是檢驗學生在學習中是否認真聽課,也能夠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對于聽課不認真的學生也能夠讓他們進行自我反省。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僅有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在新型教學當中,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提問,而且要進行多樣化的提問,本文中從信息技術(shù)小組合作教學游戲等提問方式,能夠讓課堂氛圍更加的活躍,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