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新
摘要:許棐作為江湖派詩人對當時的詩壇領(lǐng)袖劉克莊頗為尊崇,以致在詩學思想上也有追隨之處。通過對許棐詩歌創(chuàng)作的整理可以感受到二人詩歌理論相容之處,許棐對劉克莊的“吟詠情性”、“四必”之說以及“自然”觀均有所學習和闡釋。
關(guān)鍵詞:許棐 劉克莊 詩學
許棐,生卒年不詳,宋史無傳,活動軌跡約在理宗年間,和書商陳起交好,其詩集《梅屋詩稿》被書商陳起刻入《江湖詩集》中,他不僅是一位江湖派詩人,還是“江湖派中較有特色的詩人” 。作為江湖詩派領(lǐng)袖,劉克莊的詩歌成就在江湖派其他詩人之上,他的《后村詩話》和一些論詩文字提出過一些很有價值的詩歌見解,在宋詩學中具有總結(jié)性質(zhì)。張毅在《宋代文學思想史》中指出“江湖詩集加起來除去重復后有一百一十余家 ,不僅人數(shù)上遠非理學詩派所能比擬 ,其創(chuàng)作追求也反映了當時文學思想的發(fā)展方向。南宋后期有成就的詩人和有價值的詩歌理論,多出自江湖派?!?,比較許棐和江湖詩派領(lǐng)袖劉克莊的詩學思想,有利于我們進一步研究和了解江湖詩派。
一、“細把劉郎詩讀后,鶯花雖好不許看”
劉克莊強調(diào)詩歌的本質(zhì)要“吟詠情性”。江湖派詩人提倡“唐音”,原因在于“唐音”常常以寫景為基本題材,生動形象,韻味豐厚,充分吟詠詩人內(nèi)心的感情。他以當時詩壇的現(xiàn)狀對有宋以來的詩人創(chuàng)作進行了總結(jié):“本朝則文人多,詩人少。三百年間,雖人各有集,集各有詩,詩各自為體,或尚理致,或負材力,或逞辨博,少者千篇,多至萬首,要皆經(jīng)義策論之有韻者爾,非詩也?!?對盛行的理學詩和創(chuàng)作僵化的江西詩派提出批評。他在《何謙詩跋》中說:“余嘗謂:
以情性禮義為本,以鳥獸草木為料,風人之詩也?!?強調(diào)“情性” 是融化書本材料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好方法,并指出:“變者,詩之體裂也,歷千萬世而不變者,人之情性也?!笨隙恕靶郧椤笔窃娭衼児挪蛔兊囊?。在詩歌的情感表達上,劉克莊認為“性情”是思想情感最為直接的流露,毋需受到技巧的束縛。
這種強調(diào)“性情”的詩歌理念,在許棐的一些詩作中得到了詮釋。在江湖派詩人中,許棐對“四靈”的接受比較多,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有較多數(shù)量歌詠閑適生活、表露真情實感的小詩?!巴七^詩編把酒斟,挽春佳句讓鶯吟。門前卻喜無人掃,積得殘花一寸深”(《春晚》) 喜愛讀書的詩人按照以往的習慣,斟酒讀書來度過漫漫春光,附近樹上鶯啼的聲音婉轉(zhuǎn)動聽,竟勝過手邊詩卷。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這真實的自然景色更能觸動詩人的詩心,更加能引發(fā)詩人的“性情”。然而從另一方面看,熱愛自然的詩人也會因美妙的詩句而忘乎所以?!按簛碛挝幢楹?,已是風光一半殘。細把劉郎詩讀后,鶯花雖好不需看”(《讀南岳新稿》) 鶯花和鶯吟均是靈巧的自然趣味代表,卻被鐘情自然的作者拋諸腦后,這種記錄個人心境喜樂的小詩,正是劉克莊“性情”一說的體現(xiàn)。
二、“才吟詩好日,便是命窮時”
作為一種漸進的、累積性的文學批評范式,“窮而后工”說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間演變歷程,而正式提出者是北宋歐陽修,他在《梅圣俞詩集序》時,提出了著名的“窮而后工”論:“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這種觀點可以上溯到先秦孟子:“人之有德慧術(shù)知者,恒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開啟了后人發(fā)憤著書之旨。司馬遷賡續(xù)了孟子的觀點并提出著名的“發(fā)憤著書說”,在《史記·太史公自序》指出人在經(jīng)歷磨難、有所郁結(jié)之后,往往通過著書行為來“述往事,思來者” 。鐘嶸《詩品序》亦稱:“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故詞人作者,罔不愛好?!睆膭?chuàng)作主體的角度指出窮賤幽居狀態(tài)與詩歌創(chuàng)作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真正對這種觀點形成起到直接作用的是韓愈的“不平則鳴”論,“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聲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荊潭唱和詩序》), 愁苦之言似乎更接近于人性的真實,因此也更具備感人的力量。
到了南宋,“窮而后工”說的意義得到了更為寬泛的解釋,劉克莊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趙孟侒詩》中,劉克莊表達了較為靈活的態(tài)度:“詩必窮始工,必老始就,必思索始高深,必鍛煉始精粹?!边@段理論被概括為“四必”,在《章仲山詩序》中,劉克莊再一次強調(diào)“四必”之說,為江湖群體的存在而發(fā)聲“詩非達官貴人所能為, 縱使為之不過能道富貴語?!试姳靥斓鼗?,山林退士,然后有標致必空乏拂亂,必流離顛沛,然后有感觸又 必與其類鍛追璞,然后工”。
許棐對“四必”之說頗為認同?!白愿呐f詩多未穩(wěn),獨斟新酒不成歡?!保ā墩懈呔諠尽罚┤粢晕膶W成就來看,許棐在江湖詩派中的地位要在高翥之后,所以他會有想要找高菊澗來切磋詩藝的想法,盡管在此前作者本人已經(jīng)將自己的舊作反復拿出來修改過。如果說這其中體現(xiàn)的是對劉克莊“必鍛煉始精粹”的認同,那么許棐在《贈術(shù)士張癡》中的“才吟詩好日,便是命窮時”就是對“窮而后工”的闡釋了,且是他結(jié)合自身和朋友的經(jīng)歷而得出的。許棐一生漂泊江湖,不曾出仕,從他留下的作品來看,他的生活境遇是每況愈下的,這為他認同詩派領(lǐng)袖的觀點提供了背景因素。
三、“買書人散桐陰晚,臥看風行水上文”
“自然”是為宋人所崇尚的一種詩學理論,常常體現(xiàn)出詩人自我表現(xiàn)與自然呈現(xiàn)相契合的特色?!叭顼L吹水,自成文理”這樣的比喻暗合了古人對人文等同于“自然之文”的意識,是宋人自然詩學觀最精彩的概括。
宋初田賜在《貽宋小著書》中初次使用過這個比喻:“若使援毫之際,屬思之時……隨其運用而得性,任其方圓而寓理,亦猶微風動水,了無定文,太虛浮云,莫有常態(tài)。”(《咸平集》卷二),其中包含的“自然成文”思想逐漸演化為宋人重要的詩學觀。其后,蘇洵在《仲兄字文甫說》一文中進一步使用風水相遭的隱喻闡釋了“自然之文”的定義,提倡將心靈的自然轉(zhuǎn)化為文理的自然。蘇洵之后,“如風吹水,自成文理”幾乎成為宋人討論寫作的口頭禪。如蘇軾稱贊和尚辯才作詩“如風吹水,自成文理”;張元干在《跋蘇詔君贈王道士詩后》中主張“文章活法”應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樓鑰論文主張平易自然,認為“水之性本平”,遇到外物會產(chǎn)生一系列形態(tài)的改變,所謂“遇風而紋,遇壑而奔。浙江之濤,蜀川之險”,均不是水本有意為之。許棐的論述承續(xù)上述觀點,用“風行水上文”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平易自然的詩歌理論,從中還可看出詩人平淡的心境和人格特征,和劉克莊提倡的自然詩風既相合又區(qū)別。劉克莊批評近代的詩歌“文字日趨于工”“雜博傷正氣,繪損自然,以其太工。”而詩歌的極至應為“中庸不可能者”,可見對自然之道的推崇。相比許棐而言更具有詩學批評的純粹性,但同時也失去了“自然之文”這一概念的復雜性和文化性。
綜上所述,通過比較許棐和劉克莊詩學思想的同異性,江湖詩派的詩學觀念基本是以劉克莊為代表的,許棐可以代表具體進行創(chuàng)作的詩人,從他對劉克莊詩學觀的認同來看,江湖詩派的詩學觀念雖駁雜不成系統(tǒng),大體還是可以有所依據(jù)的。
參考文獻
[1]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25頁
[2]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中華書局1995年4月出版,第270頁
[3] 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438頁
[4]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763頁
[5]傅旋琮:《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46頁
[6]傅旋琮:《全宋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6852頁
[7]洪本?。骸稓W陽修詩文集校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093頁
[8]朱熹集注:《四書章句集注》卷13《孟子·盡心上》,,中華書局出版社1983年版,第353- 354頁
[9]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300頁
[10]劉真?zhèn)?、岳珍:《韓愈文集匯校箋注》,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121—1122頁
[11]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