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邦嶺
復習是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學生科學選擇合適的復習策略,充分整理學習內容,在輕松愉悅的過程中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高效復習技巧。以下筆者結合復習過程中常用的組織策略談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一、組織的概念界定和常見復習策略
組織的概念是對材料進行加工,按材料的特征或類別進行整理、歸納或編碼,是學習和記憶新信息的重要手段。組織復習策略是將知識由繁到簡,由無序到有序,系統(tǒng)有效地編排,即根據知識經驗之間的關系,對復習內容進行系統(tǒng)、有序的分類、整理與概括,使之結構合理化,它是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策略。常見的組織策略有:
1、列提綱。列提綱是用簡要的語詞寫下主要和次要的觀點,也就是以金字塔的形式組織材料的要點,較具體的細節(jié)都包含在高一級水平的類別之中。列提綱旨在把握學習材料的綱目、要點及其內在聯(lián)系。在單元復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該方法提綱挈領地列舉單元必須掌握的知識。
2、繪圖形。圖形是用來圖解各種知識如何聯(lián)系的。具體做法是先提煉出主要知識點,然后識別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再用適當的解釋來標明這些知識點的聯(lián)系。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化學的概念和定律、化工生產流程是化學學習的的核心內容,運用繪圖法復習這部分知識有助于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框架,形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和學科素養(yǎng),從而真正的使學生會學。具體方法有:
(1)系統(tǒng)結構圖:如“物質的分類”復習時建構相關概念結構圖。
(2)流程圖:如“化學工藝流程題”的專題復習流程圖。
(3)模型圖:在復習酸和堿的通性時采用繪制“五指圖”來建立模型圖。
(4)價類二維圖:在“碳和碳的化合物”專題復習時,可以抓住含碳元素的化合價及物質的分類幫助學生復習構建常見含碳物質的轉化關系圖。
3、建表格。
①一覽表:對材料進行全面綜合的分析,抽取主要信息,從一個角度將這些信息全部列出來,來反映材料的原貌。如在復習初中化學教材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時,可以根據反應的基本類型將方程式分類整理。
②雙向對比表:雙向對比表是從縱橫兩個維度羅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如在對比復習氫氣、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時可以采用雙向對比列表比較幾種物質的異同。
4、概括與歸納。概括與歸納是學習化學最為常用的一種組織策略,學生可以采用歸類來簡化紛繁復雜的記憶知識、解題方法或規(guī)律。概括的原則包括:略去枝節(jié),省去不重要的材料;刪掉多余,對已涉及的內容不再重復;用上位的概念代替下位的概念;自述要義,主動構建核心知識及其內在聯(lián)系。
二、復習過程中采用組織策略的具體途徑
根據系統(tǒng)論、控制論的觀點,復習過程要對復習內容整體把握,及時反饋,迅速糾正。在復習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已學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對復習的知識點通過列表比較進行合理組織和分類,結合不同物質間的轉化關系建構網絡圖,這種復習方法符合組織策略的操作思路,有利于學生建構化學知識系統(tǒng),促進學生利用組織策略形成科學高效的復習方法。
1、改“牽手”為“放手”,提高學生自主復習的機會
“最好的老師,是讓學生知道他們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保髱熤Z告訴我們,只有學生自己學才可能學得會,老師的責任是教會學生自己主動獲取知識,老師教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復習方法,學會自己組織相關信息材料。為此,我們要精心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改“一言堂”為“群言堂”,改教師一人組織為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真正做到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
2、引導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掌握必要的組織復習資料的步驟和方法。組織材料的具體步驟為:
(1)告知學生明確復習提綱,按照物質構成的奧秘、身邊的化學物質、科學探究、化學計算、化學與社會發(fā)展等具體知識板塊進行縱向復習。
(2)引導學生將知識結構編織成網,將所學過的內容有機地連接在框架結構的各個節(jié)點上,這樣有利于學生明確每一個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地位以及與其他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只有當學生能夠像穿珍珠那樣把知識串起來,并編制成網,形成知識體系,才能夠比較清楚地了解化學知識的全貌,進而學會從全局的高度去總攬化學知識。
(3)組織學生開展化學雙基的記憶。材料組織的意義性心理研究表明:只有在意義上理解了的東西才能牢固記住它、正確運用它。根據化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學習化學的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的合理組織記憶材料的方法,實現有效的識記,從而形成科學的記憶方法。為此,化學知識的記憶要以足夠的感性認識作基礎、以形象的感性材料為依托。特別是對化學概念、化學反應的記憶,必須與反應現象和實驗過程的記憶相伴隨。切忌只死記一些概念、定律、化學方程式,把本來豐富生動的化學知識變成了一堆枯燥的結論。
(4)幫助學生建立化學模型,形成解題規(guī)律。學生要做的工作:一是將具體的問題轉化成化學模型;二是尋找這個模型所遵循的一般規(guī)律。單元復習或者是專題復習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模型所遵循的規(guī)律加以整理,以便得心應手地運用這些規(guī)律。一般學生在解決化學問題的時候,都是先審題,題意弄清楚,模型抽象出來后,模型所對應的規(guī)律也回憶起來了。接下來就會用“試錯”的方法解題:不斷地嘗試一種解法,出現錯誤,就回過頭來換另一種方法來試探,直到正確地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必要的概括能力
每一種信息加工策略都具有實質性,即它自身的關鍵特征和操作要點。案例三的成功之處,不僅在于執(zhí)教者對學生的組織材料的步驟和方法作了有效的策略指導,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介紹了概括法,即在復習過程中應抓住化學核心知識進行重點復習,略去細枝末節(jié),刪去多余,代以上位,注重對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yǎng)。因為學生掌握了必要的概括性能力,在復習時就不會“眉毛胡子一把抓”。
總之,在復習課教學中,教師要把復習策略或方法融入具體的學法指導之中。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能形成科學的復習方法,學會自覺地運用復習策略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真正實現高效學習,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