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炜?/p>
摘要:課內閱讀教學刪繁就簡加強方法指導,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思維與表達能力。精心設計教學,使課內外有機銜接,適當的拓展延伸和相關鏈接閱讀,引領學生走進閱讀新天地,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課內閱讀 課外閱讀??開放語文教學??課內外有效鏈接
從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的具體要求,以及全民閱讀的氛圍營造等等,我們都清晰地知道閱讀對一個人文化和精神成長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總是想方設法要讓學生多讀點書,培養(yǎng)其閱讀的興趣。然而,很多家長和老師仍然為此苦惱,有的學生始終把看書當作任務,有的學生雖愛看書,看了很多書,但語文能力還是很弱,一到寫作文就怕。問題出在哪兒呢?問題就出在學生的閱讀實踐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的閱讀也不得法,這是造成閱讀低效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要改變它,就要最大能量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課內外閱讀有機銜接和整合。守住課內閱讀這塊根,才能讓課外閱讀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首先,我們要刪繁就簡,在課堂閱讀教學改革上下工夫。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因此一堂課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在課前下工夫研讀教材,選取適當的訓練點,結合學生實際,使教材為我所用。緊扣語文教學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以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來設計科學的教學方案。如果我們還是逐段逐句地去分析理解,深怕講得不夠透,不夠深,往往事與愿違,耗時又低效,學生也不得勁。我們要提醒自己,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慢活,是有一個過程的,急不得,我們要在精講巧練上下工夫。比如《刷子李》是人物描寫一組的第二篇。在第一篇里小嘎子、嚴監(jiān)生、鳳辣子的刻畫,作者通過動作、語言、神態(tài)、衣著打扮等來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是學生學習描寫人物的范本。這些文章,細細去講,反而失去了味道,學生需要的是在老師引導下變著法地讀,形式多樣的讀中去領悟作者的用詞之準確傳神,透過重點詞句感受人物性格,學生與同學分享中用自己的語言去交流獨特的體會和感悟。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生自然而然習得作者的表達方法。課堂上的小練筆設計,學生能活學活用,也會很有成就感。而《刷子李》一文在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精彩語句品讀中,學生感悟作者如何寫出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有很好的表現。文中對曹小三的描寫也很多,怎么去讀,該如何處理。老師抓住作者的側面描寫烘托法,設計了關于黑衣白點的三處描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去猜測,練寫人物的內心變化,將想象表達和理解課文有機結合,學生分享交流小練筆后又用四字詞或成語概括人物的心理,既有發(fā)散想象思維又有概括訓練在其中,從學生的呈現結果看,花的時間少但卻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學生的思維與表達在課堂都得到了生長。作家善于從小處著筆,巧妙構思,讓情節(jié)跌宕起伏,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學生對文中作者的表達方法,表達效果的體會就滲透在恰當的巧練之中了。
其次,我們要在課內閱讀中開放語文教學,拓展閱讀面。我們的教學圍繞的不能僅僅是一本語文書,一篇篇教材。這樣閱讀得少,會導致學生提筆無話可說,開口無詞可言。張志公先生曾提出:“貧乏是語文能力的致命傷”。我們根治它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開放教學,有意識地利用語文課本,引導學生由精讀到博覽,由課內到課外,做到課內外結合。課堂上適當補充與課文有關的文章或內容,更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課文所學內容。比如課堂通過引導學生品讀馮驥才筆下寫刷子李的精彩語句,交給學生抓住重點語句品讀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表達效果,從一件小事巧構思中學習如何讓文章有趣吸引讀者。接著出示馮驥才筆下另兩個人物——泥人張、蘇七塊片段描寫,在讀一讀,猜一猜中,學生對馮驥才小說集《俗世奇人》中另外的人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效地實現了從課內向課外的遷移延伸。同樣,老師在上《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課堂鏈接《三國演義》中的張飛、關羽,《水滸傳》中宋江等人物的片段描寫,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外貌衣著凸顯人物性格特點,又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對名著,對名著中人物的閱讀興趣。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備課時,要利用同步閱讀教材書或其他途徑,做到將教材例子與課外的經典有機鏈接,這是學生獲得最佳閱讀效果不可或缺的途徑。如學《丑小鴨》由課文鏈接原著中的原文,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安徒生童話》的閱讀興趣,學習《大禹治水》鏈接《精衛(wèi)填?!贰逗篝嗌淙铡返裙适拢瑢W生對神話的閱讀一下子興趣盎然。上《媽媽的賬單》一課,老師設計了學生質疑解讀環(huán)節(jié),自讀自悟中學生了解了小彼得為什么給媽媽寫賬單,媽媽怎么做的,對比讀兩份賬單,學生自己體會到了媽媽無私無價的母愛。隨后老師課堂鏈接學生學過的表現母愛的古詩《游子吟》,現代詩《媽媽的愛》以及一組歌頌母愛的,很適合三年級孩子朗讀的詩句,朗讀中學生動容又動情。隨后結合母親節(jié)的感恩卡,讓學生寫下對媽媽感謝的話語。因為有了情感共鳴,學生的寫作表達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加強課外閱讀后續(xù)管理,使課內外閱讀持續(xù)有效。學生課堂上被點燃的課外閱讀激情,如果沒有老師的后續(xù)管理工作,很快火苗就會熄滅,熱情銳減。所以,只有課堂教學改革還不夠,老師很多時候的推薦不能停留在說說而已。還需要結合班級活動,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如:開展精彩片段朗讀賽,讀書故事會,讀書筆記展示,知識問答賽等等,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收獲,在班級閱讀氛圍中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相信浸潤在書香中的孩子,因為有了老師課內閱讀的引導,課外閱讀也就有根可尋,將不再盲目,不再隨意。能運用課堂所學方法,能閱讀適合自己年段的一些經典文章或書籍,在老師的引領下走進經典的閱讀天地。我們激發(fā)了學生對語文本身的熱愛,才能讓他們的生命得到潤澤和滋養(yǎng),煥發(fā)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