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紅
廣州市花都區(qū)新華棠澍小學
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第一學段(1-2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小學生在六年中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趯πW生課外閱讀總量的調查,提出有效指導小學生提高課外閱讀總量的教學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積極的課外閱讀態(tài)度和對課外閱讀的正確認識是搞好課外閱讀的動力,這一動力是由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正確認識而產生的。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各年級學生課外閱讀態(tài)度基本上是積極的,但在對課外閱讀主要意義的認識上存在弱點與欠缺的地方,具體表現(xiàn)在對課外閱讀是“自我成長需要”的認識上,因而影響了課外閱讀的方向和范圍。因此,學校領導、班主任、各科教師及家長,在取得對學生必須加強“自我成長需要”教育的一致性認識基礎上,充分利用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態(tài)度,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實施課外閱讀是“自我成長需要”和補充,是豐富自身知識結構需要的教育,使其提高認識,獲得動力,并采取切實措施,保證小學生課外閱讀朝著“自我成長需要”的目標進行。
二、分學年段確定課外閱讀范圍
從調查中得知,由于學生對課外閱讀意義的認識存在弱點與欠缺,課外閱讀的范圍不完整,帶有明顯的無目的性和無計劃性,達不到《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建議的范圍。因此,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努力引導學生明確《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有關課外閱讀總量的規(guī)定和建議的閱讀范圍,全面而準確地認識課外閱讀意義;第二,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的有關課外閱讀總量的規(guī)定和建議的閱讀范圍,結合課堂知識學習內容,分年級整體規(guī)劃學生課外閱讀范圍與量;第三,遵循由淺入深、由窄到寬、循序漸進的原則制訂出各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計劃,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例如按年級、按班級、按讀物開展課外閱讀競賽;一天一讀活動;親子課外閱讀活動;課外閱讀體會??龋谪S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和技能,提高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第四,要堅持按學生課外閱讀范圍和計劃閱讀,經常指導學生“查漏補缺”,并分階段對照計劃進行考核。
三、全面課外閱讀與個體特長的重點課外閱讀相結合
從總體上講,學生課外閱讀一定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課外閱讀總量的規(guī)定和建議的閱讀范圍全面的閱讀。在全面的基礎上,又要發(fā)揮各自特長重點閱讀。對技能學科課外閱讀這一部分,同樣如此,既要求學生全面閱讀各技能知識讀物,又要堅持提倡學生重點閱讀各自專長技能知識讀物。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個體特長的發(fā)展是辯證統(tǒng)一的。講全面發(fā)展,絕不是指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平均發(fā)展,成為同一模式的人,而是包含著個性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使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因此,課外閱讀的指導要實施全面發(fā)展教育與個性發(fā)展相結合的教育。
四、構建“二位一體”的學生課外閱讀引領與指導模式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指導小學生較好的完成課外閱讀的總量,并非只是學校的任務,應該是學校、家庭共同的使命。學校要構建“二位一體”的學生課外閱讀引領與指導模式,只有當學校和家庭指導形成了合力,通過家校合作,全面整合學生課外閱讀資源,開展父母引讀、親子共讀、親子互讀、師生激勵、生生合作、個性化家校聯(lián)系卡等多方立體互動,有效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就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和課外閱讀的積累技術,順利完成課外閱讀的任務。
五、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與條件
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與條件,這是幫助學生逐步達到《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課外閱讀總量和滿足閱讀范圍的物質保證。學校要訂購學生必需的讀物,新訂購的讀物要用板報的形式向學生介紹。這不但起到了課外閱讀的導向作用,而且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同時學校各科教師、班主任要引導和指導學生自己訂購優(yōu)秀讀物,一是可彌補學校藏書的不足,二是可培養(yǎng)學生買書、讀書、藏書的好習慣。此外,學校還應該號召學生之間彼此將自己的讀物交換著閱讀,這既能擴大課外閱讀面,又能讓學生在這種課外閱讀活動中學會交往,一舉兩得。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