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清
茯苓,俗稱云苓、松苓、茯靈,產(chǎn)于云南、四川等地,屬藥食兩用之材。茯苓有養(yǎng)生保健的功效?!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其“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民間有“一兩茯苓一兩金”的說法。
茯苓藥性平和,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之效,適用于心氣不足、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尤其對老年人的失眠、多夢、眩暈等癥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茯苓是一味很好的食療材料,用它制作的茯苓餅、茯苓膏、茯苓酸奶,都是很有名的食療佳品。關(guān)于茯苓餅,還有一段傳說。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出產(chǎn)的一種傳統(tǒng)名點。相傳晚清時期,老年的慈禧太后得了心疼病,日夜煩憂,生怕自己活不成了。有人勸她向香山法海寺的老方丈求醫(yī)。于是,慈禧派人請來老方丈。老方丈送上自己親手制作的圓餅數(shù)枚,告訴慈禧:“人生在世不求仙,五谷百草保平安。此餅?zāi)死像乃绍蜍咚?,名曰‘茯苓餅,有養(yǎng)生健身之效。”從此,慈禧太后便經(jīng)常進食茯苓餅,果然心疼病很少犯了,連頭發(fā)也由白變黑。故茯苓餅深得慈禧太后喜愛,此餅也因此成了御膳名點。
雖然這只是流傳于民間的傳說,但后人研究慈禧的養(yǎng)生保健藥方發(fā)現(xiàn),這些藥方中茯苓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可見,茯苓確實對女性和老年人有較好的滋補效果。下面就介紹幾款好吃易做的茯苓食療佳品。
材料:茯苓100克,糯米粉100克,白糖80克,油、黑芝麻、水適量。
做法:1.將茯苓研磨成粉,與糯米粉、白糖混合,加水調(diào)成面糊狀。2.在面糊中加入黑芝麻攪拌均勻。3.不粘鍋內(nèi)刷少許油,使用“心”型煎蛋器給面糊造型,煎至兩面金黃即可。
功效:健脾補中、寧心安神,可用于氣虛體弱之心悸、氣短、神衰、失眠、浮腫、大便溏軟人群。
材料:茯苓15克,黃豆30克,薏米30克,水適量。
做法:1.將黃豆、薏米洗凈并用冷水浸泡5~8小時。2.將茯苓、黃豆、薏米倒入豆?jié){機進行常規(guī)設(shè)定即可。
功效:常飲可滲濕利水、寧心安神、健脾益胃。
材料:面粉200克,茯苓1 5克,發(fā)酵粉3克,泡打粉3克,白糖20克,干果適量,清水200毫升。
做法:1.將茯苓打成粉過篩,與面粉、泡打粉、糖混合備用。2.把發(fā)酵粉和清水混合靜置10分鐘,倒入備用的混合粉中,攪拌成較稠的面糊,再將面糊放于溫暖處發(fā)酵至2倍大。3.取一個較大的容器,底部及四周抹油,將發(fā)酵好的面糊倒入,上面撒些干果,放入蒸鍋,水開后蒸25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補中、利水消腫,能夠調(diào)節(jié)胃腸道功能,改善水腫、乏力、便秘等癥狀。
材料:茯苓40克,低筋面粉1 05克,杏仁粉45克,黃油95克,白砂糖45克,鹽1克,雞蛋1枚,生蛋黃1個,杏仁若干。
需要提醒的是,茯苓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每日用量不宜超過15克。
做法:1.將黃油放至室溫,待其融化后放入白砂糖攪拌至微微發(fā)白,之后放1個雞蛋攪勻,再倒入茯苓粉、杏仁粉、過篩的低筋面粉,揉成面團。2.將大面團均勻分成若干小面團并按成餅,用毛刷在餅面涂抹蛋黃,在每個面餅上面各放一顆杏仁。3.將面餅放入烤箱,調(diào)至170℃烘焙20分鐘,即成美味茯苓酥。
功效: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可用于脾虛濕盛之肥胖、腹瀉、浮腫人群。
材料: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
做法:1.將茯苓研磨成細(xì)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曬干,再漂再曬,反復(fù)3次。2.將漂曬過3次的茯苓再研磨成細(xì)末,加入白蜜調(diào)勻。3.將混合物加熱熬至滴水成珠即可。4.裝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服用12~15克,白開水送服。
功效:本品適合老年性浮腫、肥胖人群服用。
材料:純牛奶500毫升,原味酸奶100克,茯苓粉10克。
做法:1.將牛奶煮開后放置,降溫至40℃左右。2.在溫牛奶中加入茯苓粉和酸奶,攪拌均勻,蓋上蓋子。3.將調(diào)制好的酸奶放在30℃左右的保溫容器中,發(fā)酵8~10小時即可。食用前可依據(jù)個人口味調(diào)入蜂蜜。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和中,能助消化、促食欲、提高機體免疫力。
需要提醒的是,茯苓具有明顯的利尿作用,每日用量不宜超過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