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丹
(哈爾濱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00)
在高校教育工作改革的影響下,學生的管理工作相較于以前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的自主管理逐漸發(fā)展為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潮流之一,意味著學生干部承擔了受教育者、自我管理者以及服務者多個角色,且他們的思維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1]。所以,若高校輔導員仍采用之前的管理方式,難以滿足現(xiàn)階段學生管理工作的需求。輔導員管理藝術的形成通常來源于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管理是一門藝術,學生干部的管理工作無法在書本里得到答案,輔導員只有根據高校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和總結,才能得出一套屬于輔導員的管理策略,使學生在大學四年得到健康的成長,也為高校的穩(wěn)定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雖然許多高校的輔導員在學生干部管理工作中表現(xiàn)良好,管理體制也趨于成熟,但是偶爾仍會出現(xiàn)一些棘手的問題,阻礙管理工作的開展。
第一,輔導員工作繁忙。由于很多輔導員不僅需要處理日常學生工作方面的事情,還要處理學生干部管理工作,他們分身乏術,承擔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對于每個學生的了解也僅限于學生干部的匯報,這就導致管理工作僅停留于表層,無法深入推動對學生干部的管理,導致學生干部管理工作低效。
第二,學生干部的自身問題。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學生干部的本質角色是個學生,但是有的學生干部由于不能有效地權衡工作和學習兩者之間的關系,忘記了學習是學生的首要任務,他們把過多精力投入活動中或學生管理任務中,在學習上表現(xiàn)一般甚至面臨補考的情況,這會給學生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甚至有部分學生干部對自己的身份定位錯誤,最后在學習方面取得了極為不滿意的結果,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學生干部自身的發(fā)展,且學生干部的權威性在普通學生心里也大打折扣。
第三,輔導員的管理方式單一。許多輔導員政治觀念很強,但是缺乏管理經驗,在面對不同情況時仍采用固有的方式進行管理,導致效果欠佳。比如有的輔導員認為大學生應該注重他們的自我管理,采用較為寬松的管理策略,但事實是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經常有破壞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情況出現(xiàn),對學生們的日常學習造成不良影響;有的輔導員強調嚴格管理,但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關心,學生們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以及不公平的思想,為學生干部管理工作的開展增加難度[2]。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輔導員對大學生的狀態(tài)和需求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導致他們采用的管理方法缺乏靈活性,在管理工作上效率較低。
雖然學生干部這個職位的設立很大程度地幫助輔導員提升了管理效率,但是并不代表輔導員可以僅通過學生干部獲取全部信息。輔導員應該階段性地融入學生生活,和他們亦師亦友,認真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輔導員在獲取學生真正的需求和問題之后,才能對學生干部的管理工作下達正確的指示,有效地避免他們工作的盲目性。與此同時,輔導員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作用,一方面結合學生干部反饋的情況以及自己了解的情況,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然后再發(fā)揮學生干部在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助作用,使每個階段的管理工作更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3]。
一個高中生成為一個大學生,這是他們蛻變的過程,但也意味著他們可能要背井離鄉(xiāng),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求學。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習慣,難免會在大學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交友問題、矛盾問題、學習問題等。輔導員僅根據學生干部的反饋就確定學生的狀態(tài),是不妥的做法。遇到問題的學生往往希望找到一個傾訴對象,及時幫助他們調解問題,而不是一個學生會議或一次學生活動。因此,輔導員需要及時了解每個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在合適的時間與學生進行適當的交流,引導他們傾訴問題,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找到問題的源頭所在,幫他們指出正確的方向。
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輔導員還需要考慮語言的運用問題。語言不僅是一樣工具,還是一項技巧。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闡述同樣的意思,往往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以輔導員的角度來說,語言不僅要表現(xiàn)輔導員的想法和情感,還需要體現(xiàn)輔導員的個人魅力,使自己說的話與學生產生共鳴。雖然輔導員需要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但是在傳達觀點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4]。所以,不要忽視每一次談話的重要性,每一次和學生的交流都要被視為上課之前的準備。在談話前,輔導員要在腦海里構思甚至在紙上記錄關鍵點;在談話后,要總結感想和經驗,逐漸提高語言水平。思考什么情況下的談話可以引得學生深思,什么情況下可以促使學生興奮,但最終目的還是激勵和引導。
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學生干部是輔導員接觸最為頻繁的學生群體,一支有素質、有能力的學生干部隊伍是一個優(yōu)秀集體的必要條件之一。只有這樣,才能觸發(fā)鯰魚效應,使整個集體煥發(fā)出活力和上進心。
競爭充斥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大學可以被視為一個迷你型的社會,在學生干部的選拔上,也可以采用競爭機制,引導一個積極競爭的環(huán)境,刺激學生們的競爭心理,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合適的鍛煉[5]。輔導員應號召所有的學生都參加學生干部的競選,通過演講的方式,闡述自己的優(yōu)勢、實施計劃和想法。然后結合師生的討論和投票結果選出班干部,再根據個人特長分配到合適的崗位。通過這種層層選拔的干部具有較強的能力和責任感,可以為之后的學生管理工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在學生干部確定之后,輔導員應該遵循用人不疑的原則,充分信任他們做出的每個決策,盡管他們不能做得面面俱到,但輔導員也應該給予鼓勵和認可,使他們感受到信任和鼓舞,并在適當情況下,對他們做得不夠優(yōu)秀的地方給予引導和適當協(xié)商,有利于提升學生干部的能力并激發(fā)他們的管理潛能。同時也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生干部的辛苦,希望他們主動配合學生干部的日常工作,給予學生干部關心和理解。但是不能為他們設立明顯的等級隔閡,因為他們本質是一個集體,并無領導者和下屬之分。在學生干部開展工作時,輔導員盡量不要束縛其發(fā)揮,要理解學生干部的獨立性和行事風格的差異性,尊重他們,使其展現(xiàn)風采。對學生干部的信任并不代表放任,作為學生代表,對他們的要求應該要強于普通學生。因此,輔導員需要設定定期考核制度,對所有的學生干部進行考核,讓他們明白肩上擔子的重量??己耸状尾缓细裾?提出相對的警告;兩次不合格者,將會面臨免職的危險;考核優(yōu)秀者,將會得到獎勵,表示對他們辛勤工作的認可。所有的考核都是在全體學生的監(jiān)督之下完成的,一方面能體現(xiàn)學生干部的不易,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公正公開的原則。
在當今時代,現(xiàn)代科技技術的應用在教育行業(yè)也可以發(fā)揮作用。輔導員在兼顧眾多工作任務時還要確保學生管理工作的高效性,現(xiàn)代技術的使用是解決方法之一。比如微信、微博、QQ 等平臺,都是當代大學生樂于使用的溝通方式,所以,輔導員可以將其與學生管理工作相結合,增加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微信來說,輔導員可以創(chuàng)建微信工作號或者微信群,有效地增加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輔導員應在微信公眾號上發(fā)表相關信息,鼓勵學生參與討論,或者號召他們在微信公眾號中參與話題討論,指出學生管理工作的不當之處[6]。輔導員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收集學生的聲音,在平臺上回應學生的疑惑,也能通過微信平臺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線下交流。
其次,在大部分時間內,學生干部可以充當平臺管理者的角色,利用微信平臺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比如通過平臺推送學校的相關事宜、考試信息、競賽信息等。輔導員可以通過平臺發(fā)送一些就業(yè)信息,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朋友圈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學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產生更多除學習以外的共同話題,在必要時也能給予一定的幫助,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外,因為學生干部人數眾多,線下交流機會較少。輔導員可利用微信平臺增加與學生干部的互動頻率,了解他們的想法并與他們構建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或者幫助他們排解管理工作上遇到的難題,促進學生干部管理工作的開展。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思維不斷呈現(xiàn)多元化的特點,高校輔導員對學生干部和學生的管理工作難度也逐漸升級。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頻繁的教師,輔導員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紐扣作用,但卻不能完全依靠學生干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深入學生群體并了解學生狀態(tài)也是不能忽視的,應傾聽他們最真實的想法。另外,學生干部作為學生群體的代表和榜樣,在選人和用人方面,輔導員要樹立嚴格的標準,一方面篩選有能力和責任心的學生干部為學生服務,另一方面要尊重他們的行為方式并在適當情況下加以引導?,F(xiàn)代科技技術的應用不僅可縮進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還能提升對學生干部管理和溝通的有效性,以確保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大學生在學校中的成長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