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璇
重視素質(zhì)教育的幼兒園一般是在各項活動中對幼兒實施教育教學。在眾多活動學習方式中,游戲應該是幼兒最感興趣,最愿意參與的一項活動。因此,我們在對幼兒的看圖繪畫、識字說話、數(shù)字計算、身心健康等內(nèi)容的教學中多可嘗試融入游戲活動,并不斷實踐,生成幼兒喜歡的游戲化課程,讓幼兒在游戲化課程與活動中學習與成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是新時期幼兒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多是圍繞并落實這一文件的。這一文件重視游戲化課程的構建,要求幼兒教師支持與引導游戲活動,充分認識并建構游戲化課程,并將幼兒學習內(nèi)容滲透在游戲化課程的實施中,達到促成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將幼兒的教學與游戲進行整合,構建游戲化課程呢?
幼兒教學是一個人的啟蒙教育,一般來說,幼兒要學習健康、科學、社會、語言和藝術等領域的知識,獲得身體、認知、情感的發(fā)展以及對家庭社會等的初步融入能力。但認識到幼兒教育中要借助游戲活動讓孩子們獲得知識與能力。那么,我們在某一個學習點上,就要充分利用教材,并結合我們幼兒和幼兒園的實際情景,創(chuàng)新一些游戲活動,給孩子們提供游戲活動的情境,建構游戲化課程。
有的教材本身就是游戲化課程,如《玩玩做做學語言》《玩玩做做學數(shù)學》這樣的讀物本身就可以認為是游戲化課程。而在其他類型的教材、讀物的使用中,我們老師要注意進行游戲化課程的建構。如在大班語言類的學習中,我們要幼兒認識常見的水果,認識詞語“蘋果”“葡萄”“桔子”“菠蘿”“香蕉”“草莓”等就可以創(chuàng)設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先讓幼兒結合水果圖形的卡片認識、識記對應水果的漢字;然后,隨意出示,讓幼兒辨認;最后,讓孩子們玩“開水果店”游戲,扮作顧客和售貨員開展購買水果的游戲。在游戲中讓他們說說自己喜愛的水果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口味、各是什么價格等等,推動他們聯(lián)系生活進行游戲活動。
如此,我們幼兒游戲化課程的建構,主要是幼兒老師的研究和設計??梢允墙梃b和使用成熟的游戲化課程的教材,也可以是在網(wǎng)絡資源使用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與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進行改編或者創(chuàng)作校本課程。當然,我們在游戲化課程的建構中,要多學習、多借鑒、多實踐、多反思,不斷地生成適合師生和本地幼兒園的游戲化課程。
如果一所幼兒園充分認識到游戲化教學對幼兒各項成長的意義和價值,就會注重建構游戲化課程,也會注重幼兒游戲化教學活動的實施。
首先,要突出教學內(nèi)容的有效落實,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如在“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學習中,我們在游戲化課程實施中,可通過游戲活動的方法讓幼兒認識道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道路安全意識。我們在游戲開展中,要把各種道路安全的知識融入游戲中,讓幼兒們進行感知、體會,從而能夠自覺遵守道路安全規(guī)則,做道路上的文明人。
其次,重視幼兒在游戲中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現(xiàn),讓幼兒有游戲的興趣并獲得個性的認識。有些老師在開展幼兒游戲活動學習中,給幼兒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而且看到幼兒游戲中與規(guī)定不符就會讓游戲停下來糾正和點評。如此,幼兒的游戲興趣和游戲中獲得知識、認知就會是被動接受的。如在語言類的“甜甜的棒棒糖”的相關內(nèi)容學習中,我們運用游戲化的教學,讓孩子們分別扮演故事中的小動物,讓他們進行角色表演。我們提供的道具是真的棒棒糖,結果孩子們表演中,“小熊”偷偷地給“小魚”他們舔一舔棒棒糖。但是,孩子們一個個都是按照故事的劇情進行表演,把自私的“小熊”和它朋友們的語言、神態(tài)都較好地表現(xiàn)出來了。對此,我在孩子們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沒有說什么,結束之后,我委婉地批評了他們,他們虛心接受,保證下次好好表現(xiàn)。這樣,孩子們愉快地結束了游戲,獲得相應能力的訓練。這一游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學會分享,而孩子已經(jīng)學會了分享,我們老師就沒有必要過多的嚴格要求。
另外,我們在實施中,還要注意多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融入游戲活動中。我們的游戲化課程的實施是要讓幼兒獲得相應的知識,但是也要讓他們能夠聯(lián)系生活、應用于生活,通過“融合式”的認知游戲來提升他們感受生活、理解生活的意識和能力。這里,我們就要注意觀察幼兒的平時表現(xiàn),多跟家長進行交流,并在游戲化教學中讓被關注的幼兒做主角,引導和幫助他們走出原有生活認識的誤區(qū)。如在生活類的游戲活動中,讓平時不喜歡做力所能及家務的孩子做主角,讓他們在群體游戲中進行學習和鍛煉,使其感受到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而光榮的事,從而改變他們的一些生活習慣。
總之,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幼兒學習主體性的激發(fā)和提升,通過在感興趣的游戲化活動課程中進行學習,激發(fā)和提升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并在寓教于樂的活動中獲得知識與能力,促成他們身心健康和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