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國
(青海省西寧市園山回族小學 青海 西寧 810000)
合作學習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它采用的是兩人或多人合作的方式,將學生們聚集在一起,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共同將學習任務完成的更好的方式,極大程度的發(fā)揮了每個學生的才能。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提高了課堂效率,還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間互相交流也促進了同學關系的發(fā)展。
1.1 基于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如今社會環(huán)境復雜,想要站穩(wěn)腳跟,需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1]只有合作學習,具備團隊合作的意識,才能與別人共同進退,建立友好的人際關系。
1.2 基于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在新課標的實行下,課堂逐漸以學生為主要對象,在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同組交流、互相探討,學生勇于發(fā)言的同時也需要傾聽別人的看法。這樣才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合作學習的最大效用。通過合作學習交流環(huán)節(jié),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1.3 基于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充分的投身于互動中,教師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充分發(fā)揮能力優(yōu)秀的學生的優(yōu)勢,更帶動了能力稍弱一點的學生的進步,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一起進行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環(huán)節(jié)每個個體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感。
2.1 改變小學信息技術單一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再適用。當下小學教育勢必跟上形勢,教師不再如往常一樣,只通過課本授課,而是多思考、多利用新技術手段,增加課堂活躍度,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進行課本《用IE瀏覽網頁》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像學生普及電腦網絡知識,如因特網起源于美國,英文名Internet,讓學生對網絡有初步的了解,接著提問:通過網絡,我們可以做什么?指明某個學生回答,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緊接著按步驟實際操作給學生看一遍,如先說明需要使用的軟件叫Internet Explorer,簡稱IE,雙擊打開它,在網址框內直接輸入網址,就可以查看搜索的網站里的一切內容。教師操作完,就讓學生跟著多操作幾遍,到各大網址瀏覽一下,了解網絡的便利。[2]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充滿了興趣,教師的授課難度也得到了極大地降低。
2.2 利用有趣的活動增加合作學習的樂趣??偨Y以往教師授課效率低的經驗,得出多數的教師講課時總是一味地講解書本上僅有的知識,不注重學生的興趣發(fā)展,教課時古板,課堂內容也無趣。學生多半不是發(fā)呆就是瞌睡。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愈演愈烈,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多融入一些有趣的點進去。例如在進行課本《圖文資料的下載》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精美圖片,供學生欣賞,然后提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這些圖片是哪里來的?然后告訴學生,是從網頁上下載下來的,接著布置任務:同組學生合作找出并保存關于青海省景點網頁上的圖片,由同組指定一名代表展示找到的圖片。同學間互相合作,找到精美的圖片,并選出幾張最美的用來展示,這樣不但解決了課堂氛圍不濃烈的問題,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3 合理分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合作學習是以兩人或者多人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短板,教師需要發(fā)現每個人的長處,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例如在進行課本《人物之美-處理圖片》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多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發(fā)現他們各自的特點,合理分配角色。例如處理圖片有兩種方式,一個是沖印,一個是編輯,有的學生擅長圖片的粗加工,就給他分配沖印的活,有的同學心細,審美更好些,就給他安排編輯的活。沖印模式主要負責調整圖片的曝光、高光增強、填充光線,編輯可以更細化圖片處理,如剪旋轉、添加邊框等功能,教師針對不同需求合理分配每個人合作角色,將任務最大化限度完成。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也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2.4 建立信息技術教學合作學習評價體系。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難免會有遇到挫折,或者做的比較優(yōu)秀的情況。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時候,課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好的給予夸贊和獎勵,不好的及時更正。建立完善的合作學習評價體系,學生才能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信心,從而提高升學率。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中將合作學習的理念融入到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不僅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還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意識,課堂氛圍也因為學生的互動交流極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