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豐富教育教學理念,發(fā)展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將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使用到位,讓課程更加具有活力、教學張力和強大的生命力,這對于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都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值得教師和學生都認真地加以咀嚼和把握。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導入的同時,不要以一種耳提面命的狀態(tài)來命令學生,而是要成為一個問題的提出者、開拓者和發(fā)起者,讓更多的小學生能成為小學語文課的主人翁,同時又能在接受教師的導入的同時,呈現(xiàn)出自我的認識和觀點。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曹沖稱象》的課堂導入的同時,可以試著去詢問學生,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古代的早慧、神童的案例嗎?小學生可以積極地回答,例如有人說孔融,有人說仲永,有人說甘羅等等。小學生的回答中有的是切中肯綮的,有的是似對非對的,也有的是不合題意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聽到這些回答后,不要以一種訓斥和針砭的態(tài)度來判定學生,而是要讓這種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tài)延續(xù)下去,由此更多的小學生也愿意積極回答問題,從而得到超出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小學語文教師收獲更多的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小學語文教師如果能成為一個栽培者,讓小孩子深入到土壤中,自行挖掘相應的知識,這樣所得到的教學效果比把浩繁的知識直接傳輸給學生要好很多。
小學語文教師也要積極地使用語文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要善于督導更多的小孩子,令小學生在彼此合作的狀態(tài)下,更好地合作,相互幫助,彼此支持,由此讓更多的小學生養(yǎng)成和同伴協(xié)同學習的習慣,學生必然能在此同時得到屬于本人的發(fā)展和進步。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伞C恳粋€學生都有著他人所不懂得的知識和智慧,同時,每一個小學生在彼此合作、彼此交流的同時,難免發(fā)掘到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知識和技能,小學生由此必然能呈現(xiàn)出更加優(yōu)秀的自己。小學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學習課程的同時,也要樹立起集思廣益的意識,讓學生在這種集思廣益的意識中,充分地鍛煉自我,同時,學生又能養(yǎng)成謙卑好學、從善如流、善于自省、善于學習的習慣。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坐井觀天》這篇文章時,可以督導學生開展相應的小組合作,從《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提煉出相應的智慧,并且尋找到和《坐井觀天》異曲同工的寓言故事,由此打開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內(nèi)在積累量,同時又能讓學生在彼此協(xié)作、彼此合作、彼此交流的同時,得到意外之喜,這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也是意義不凡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凝聚學生的力量,讓學生在深入學習的同時,得到一些令人感到欣喜、出人意料的發(fā)現(xiàn),搜尋到常人難以得到的生成性資源,從多個角度來理解“坐井觀天”,學生在通過小組合作得到了關于《坐井觀天》的更多資源后,教師也要讓學生成為一個吸納資源的人,在學習了相關的文章后,也要懂得把相關的資源和道理融入實際之中,懂得養(yǎng)成好學、謙虛、謹慎,克服一切的夜郎自大、自以為是、目空一切和畫地為牢,唯有不斷地打破本人的眼界,勇敢開拓新境界,才能看得到更加精彩的世界,步入到全新的境界中去。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要切記自謙的道理,在謹慎、踏實的同時,能優(yōu)化自我的知識結構,時刻打破既定的學習水平,把更多的知識引入到大腦中,造就更深厚的智慧。
小學語文教師不能讓學生成為一個不善于學以致用的個體,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了經(jīng)典的文本后,認真地將所學習到的知識融入實踐中去,并且在投身實踐的同時,能積極地進行探索,得到更多的生成性資源,實現(xiàn)本人的長足提高、發(fā)展、進步和壯大,同時也能對于所閱讀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難忘的潑水節(jié)》時,可以帶領全體小學生參加相關的少數(shù)民族的潑水節(jié)的活動,與此同時,學生又能在參加和潑水節(jié)相關的節(jié)日活動中,及時地拍照片、拍視頻,并且在活動中品嘗到節(jié)日的樂趣,并且還能在參加相關活動的同時,更加深刻地認識少數(shù)民族的節(jié)日樂趣,從實際活動中認識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學生和學生之間可以在參加潑水節(jié)活動后,又能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好地認識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展文化和民族智慧。小學生在學習《大自然的聲音》時,可以結伴去參加相關的親近大自然的實踐活動,小學生可以在露營活動中,尋找相應的植物標本,對比樹葉的不同,觀看各種鳥類和昆蟲,由此增加本人對于大自然的認識。小學生可以通過實踐活動,把自己的所得、所想記載在觀察日記中,同時可以形成一份實踐考察報告,學生又能在考察的同時,成就更為優(yōu)秀的自己,獲得全方位的提高和進步。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同時,要善于使用生成性資源,在引導學生學習課程的同時,教師要疏通教學空間,讓學生更加懂得積極動腦、積極回答相應的問題。教師要在課堂導入、小組合作和課后實踐中更好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更加懂得生成性資源的力量,在運用生成性資源的同時實現(xiàn)高質量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