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術志 編輯:夏洛
前段時間,一個95后刷墻女孩火了。但她的刷墻,并不是普通的拿著刮刀刷漆,是在墻上作畫。她還曾受央視的邀約,參加《黃金100秒》的節(jié)目在線作畫,連主持人都驚嘆于她的技藝,她就是95后女孩張麗佳。
張麗佳出身于安徽蚌埠的一個農村家庭,爸爸是送外賣的,媽媽是清潔工。因為父母奔波于生計,她一直跟著外公外婆生活。而她從小就對畫畫很癡迷,沒事就會在紙上涂涂畫畫。高中時,佳佳就跟父母說想當藝術生,以后想從事藝術領域的工作。雖然藝考培訓費對家庭來說是筆很大的負擔,但父母還是義無反顧地支持了女兒的夢想。佳佳很努力,從懷遠二中畢業(yè)后順利考入了廣東某大學服裝設計專業(yè)。
大學期間,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她的課余時間幾乎都在勤工儉學,她做過平面模特、禮儀小姐,給學化妝的人練手,在大夏天穿著公仔衣服發(fā)傳單。大二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開始接觸壁畫,當時學校附近一家面包店開業(yè),老板想在墻上畫一些浮雕壁畫,于是和兩個同學一起聯(lián)系了老板。
“我們接到這個單子是要求我們直接上手做浮雕壁畫,當時懵了,感覺好難,但我們三個同學還是一起做出來了,效果還挺好。之前大家畫的壁畫都是平面的,而當時我猜測,凹凸不平的浮雕壁畫以后應該會有市場,也許會成為一種流行?!?/p>
畢業(yè)后,她回到老家,向父母表達了從事壁畫行業(yè)的想法,意料之中遭到了反對。在父母看來,女孩子就應該按部就班找一份辦公室里的工作,或是做一個美術老師,不管哪種選擇,都比四處為家的壁畫師安穩(wěn)。張麗佳最終還是離開了家。
起初,她是在一家全國連鎖的藝術涂料公司工作,給背景墻畫壁畫。畫壁畫看起來仿佛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很難。首先需要用粉筆在空白墻上確定每個物體的位置,用劈刀和鏟刀在墻面上抹浮雕料,刮膩子,做出凹凸的感覺。如果是做荷花、孔雀等元素的壁畫,表面要刷得光滑一點,還要刷一次水;如果創(chuàng)作山水壁畫,要展現(xiàn)山石歷經風吹雨打后的粗糙感,則不宜刷得過于光滑。做完浮雕,等待干透,打磨掉表面的毛刺;涂一遍純白的乳膠漆,進行上色,再上一層透明的罩面,以此保護壁畫長期不掉色。
這樣畫上一幅至少都需要一周的時間,先不說繪畫和浮雕技術的問題,光是站在這么高的架子上,對于心理就是一種挑戰(zhàn)。何況還要一個人抬腳手架、空壓機。畫一幅完整的畫,爬架子爬上爬下也要爬幾十次,因為有時候要換顏料、加水、洗調色盤,或者畫的時候離得太近了,看不到畫面整體效果,就又需要爬下來放到遠處看看……
前一秒,你可能看到她拿著鏟刀豪氣地站在幾米高的鐵架子上,用畫筆在白墻上勾勒,然后用鏟刀將山水的輪廓“刮”出來,最后用涂料填補上色。下一秒,她和工人們一起做飯,或者鋪上一層泡沫紙就地打盹,雜亂的工地環(huán)境對她來說早已司空見慣。
第一次接到外地的活,是去東莞的一個社區(qū)畫宣傳畫。當時作畫需要爬到9米高的腳手架最上面的橫欄,因為踩空,她差一點摔到地上,嚇得她緊緊抱住架子,事后想來還是覺得十分驚險。“當時覺得命懸在了半空中……想想都覺得后怕!”好在畫完之后效果奇佳,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但真正讓她火起來的是張麗佳在短視頻平臺,分享了自己刮膩子的視頻,她也辭職離開藝術涂料公司開始單干。
2020年底,張麗佳受央視邀請在四川綿竹清平鎮(zhèn),和另一位藝術家,共同創(chuàng)作了一幅面積達40平方米,帶有傳統(tǒng)年畫元素的裸眼3D壁畫《童話竹寶》,以紀念綿竹人民在經歷“5.12”汶川大地震后,用樂觀的精神面貌重建家園的精神。2021年2月,張麗佳還受邀成為中央電視臺《年畫·畫年》紀錄片的被訪人之一,向全國人民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
她也希望更多的人接觸壁畫,“壁畫傳承了傳統(tǒng)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我希望大家在家里就能看到這種美好。”這一切,都與她內心的堅定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