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才
道德和法制這門課理論知識繁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而且這門課不單純是純理論,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融合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更好的融匯貫通,最后還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而在當前教育中,卻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脫離實際,道德與法治課更多是泛泛而談,學生缺乏實踐的指導。所以,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規(guī)劃好教學活動,明確教學目標,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使學生不僅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可以聯(lián)系實際生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這才是這門課設置的真正目的。下文從聯(lián)系實際,從生活中領會所學的知識、模擬生活情景,熟練的應用所學知識、借助文本繪畫教學,豐富教學手段這三個項目進行研究分析。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是否可以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或是對所學的知識是否可以舉一反三的關注度少,因此導致學生的思維堵塞,不夠靈活,這對于小學生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小學學習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一是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性格特征,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期,年齡小且對于事情的理解能力有限;二是學生看待問題比較片面,在他們眼里黑是黑,白是白,更加單純一些,并沒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課本的知識和生活中常見的事例聯(lián)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我們小聲點》這一課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和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互動,生活中的哪些事例我們覺得很反感,不受歡迎。在學生舉出的事例中,有些是最討厭在自己睡覺時其他人大聲喧嘩,影響自己睡覺;有些討厭自己在做作業(yè)時,周圍人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影響自己的思維方式……然后教師進入主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習起來很輕松,更使人意想不到的是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學生也會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的哪些行為是自己和別人所討厭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改掉生活中的一些壞習慣。
模擬生活情景,將學習中的理論知識還原于生活,可以使學生的理解更容易、印象更深刻。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不僅僅可以借助先進的教學工具,而且還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工具—場景。在模擬生活情景時,要抓住教學任務核心,并且要注重模擬的情景要形象、生動,可以將其他人代入這個情景中。同時,在模式情景時,選取的情景模式要積極向上,對于學生有一定的啟發(fā)效果。
例如,在學習《我們不亂扔》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這種情景,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教室對應的分為兩部分,在左半部分中,教師打掃的一塵不染,學生的桌子整理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且靠近左邊的窗臺上還擺放了鮮花。而相對應的右半部分,則是地上扔滿了紙團,而且學生的書桌更是亂七八糟的。教師開始讓學生發(fā)言,自己更喜歡哪種環(huán)境,為什么?學生在親自感受了這兩種環(huán)境后,當然更傾向于前者干凈美觀的環(huán)境。通過模擬生活情景,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環(huán)境清潔,不要亂扔垃圾,要愛護環(huán)境,這在無形中促使他們養(yǎng)成了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的道德觀,對于培養(yǎng)的核心價值觀意義非凡。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模擬生活情景外,還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來滲透道德和法制的核心素養(yǎng)。在現(xiàn)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舉辦一些主題活動、黑板報、手抄報等,通過繪畫這個過程,讓學生領悟到道德和法制觀的重要性。并且,采用文本繪畫形式,可以豐富教學模式,使整個教學充滿了活力,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吃飯有講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吃飯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為主題,每個人辦一份手抄報。學生運用文本繪畫的方式將餐桌禮儀一一展現(xiàn)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也懂得了在生活中他們應該怎么做,不僅學會了吃飯時該注意的禮儀,也懂得了謙讓和孝敬,懂得了感恩和包容。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和法治觀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核心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是要注重教學方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二是可以通過模擬生活中的場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和法治觀,三是教師可以通過繪畫來滲透道德觀和法治觀,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以上就是我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生道德和法制核心和素養(yǎng)的幾點看法,希望在社會的關注下,教師的精心教育下,小學生的道德觀和法治觀可以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