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第十一小學,安徽阜陽 236000)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對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要求也在逐漸發(fā)生變化,強調(diào)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自發(fā)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發(fā)揮輔助作用[1]。這與微課的特點相契合,微課這一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依托的教學方式,由教師根據(jù)知識重難點錄制教學視頻,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可以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在進行微課設計之前,教師必須以部編教材的課程內(nèi)容為依據(jù),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系列課程設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受到年齡和經(jīng)驗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得不夠透徹和全面,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并加深印象[2]。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一課中,“際”字不僅要求學生會寫,而且要求學生準確理解。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這個字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展示這個字的含義——“邊緣、分界處”,增強學生對“際”字的認識和理解。接著,教師可播放展示遼闊的草原和廣闊的大海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無邊無際”的概念,使學生對“際”字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微課這種方式,教師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概念,更能幫助學生掌握易混淆的生字。比如,學生經(jīng)常會混淆《坐井觀天》一課中的“渴、喝”兩個字。教師可以制作微課視頻,讓學生明白“口渴”時急需水,它是一種狀態(tài),通過重點強化“渴”的偏旁讓學生牢記這個字。而“喝水”是一個動作,教師可通過強調(diào)嘴巴,使學生牢記“喝”字。
微課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坐井觀天”“井底之蛙”的比喻義,使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這篇課文的意義,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懂得課文蘊含的深刻道理。
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區(qū)別在于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傳統(tǒng)教學是將學生和教師聚集在同一空間內(nèi),在規(guī)定的時間面對面教學,而微課教學打破了這種限制。微課主要運用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將教師講課的視頻錄制下來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分享,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和目前的知識掌握情況來靈活地進行微課學習。對于課堂上沒有掌握的某個知識點,學生可以在課下通過反復觀看微課視頻來繼續(xù)學習,直到掌握為止。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斷發(fā)展,微課這一教學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運用,但在微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微課不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微課主要針對一節(jié)課中的重難點,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在進行微課教學時,教師應將其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結合,當傳統(tǒng)教學方式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時,再用微課來進行講解。
拼音可以說是小學生的一大煩惱,教師制作微課幫助他們解決這一難題時,沒有必要從a,o,e 開始。教師可以精選學生易錯的知識點制作微課,既省時省力,又有針對性。如“巧辨b,d,p,q”“分清前后鼻音”等微課能夠有的放矢、高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拼音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學會正確、熟練地使用字典。這樣學生便可以在遇到生字詞時自己查找字典,從而掌握更多字詞。音序查字法比較簡單,教師可錄制關于音序查字法的微課,在課堂上讓學生跟著視頻練習查字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巡視,觀察學生操作是否正確,并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與音序查字法相比,部首查字法比較復雜,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部首查字法。筆者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如下關于部首查字法的微課。
筆者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風景名勝圖片導入,在圖片的右下角輔以景點名字,如“天安門”“黃山”“鼓浪嶼”,讓學生邊看邊說這是哪里?!皫Z”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此時引出對知道怎么寫但不知道讀音的漢字,可以通過部首查字法來查字典。
筆者在微課中以“嶼”字為例進行具體指導。首先,筆者提問:這個字的部首是什么?學生不難答出“山”字旁。接著,筆者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山”的筆畫,在部首目錄中進行查找,并對部首進行介紹,告訴學生這些部首是按照筆畫由少到多的順序排列的。學生在三畫的部首中找到“山”對應的頁碼,然后在檢字表中找到“山”,接著數(shù)“嶼”這個字除去部首還剩三畫,再在三畫中找到“嶼”在正文中對應的頁碼,這樣就可以找出“嶼”在字典中的位置了。
在此基礎上,筆者通過微課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與歸納,讓學生對部首查字法的步驟和需要用到的知識進行簡單的回顧,通過部首查字法兒歌加深記憶,讓他們牢記這種查字典的方法。
最后,筆者通過微課為學生布置練習作業(yè)。學生自己動手查閱字典,可以鞏固課上所學知識,提高熟練程度。
通過觀看“部首查字法”微課,班內(nèi)學生普遍掌握了這一方法。但低年級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筆者將部首查字法的微課上傳到學習平臺供學生反復觀看,避免在課堂上多次講解,節(jié)省了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
無論微課還是其他多媒體手段的輔助,都會使學生的專注力和學習興趣得到提高,進而使學生掌握更多知識。但教師受到自身技術水平的限制,往往難以制作出完美的微課。這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積極適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微課教育。
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低段學生年齡較小,能承受的壓力也比較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減少家庭作業(yè)的布置。微課教學也要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教師應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設計不同的微課教學。
低年級學生接受能力比較低,對他們進行微課教學的時間應控制在10 分鐘以內(nèi),一節(jié)微課中包含的知識內(nèi)容也不宜過多,一般以一個知識點或一個主題為佳?!暗?、地、得”的使用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是一個難點,他們在造句和看圖寫話中屢屢出錯。為此,筆者制作了微課“‘的、地、得’的用法”供學生學習,后來筆者發(fā)現(xiàn),一次性學完微課的學生遠不如分次學習的學生掌握得好。所以,教師在使用微課進行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
此外,微課中動畫的使用也不應占太大比例。教學《青蛙寫詩》時,筆者利用萬彩大師制作了動畫微課,課堂上學生被青蛙、小蝌蚪、水泡泡、小水珠動聽的話語和豐富的表情深深吸引,看得很認真。但在隨堂練習中筆者發(fā)現(xiàn),標點符號“逗號、句號、省略號”這一知識重難點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很多學生的注意力還停留在有趣的動畫形象上,標點符號并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由此可見,過多的動畫反而會弱化知識點。因此,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時,一定要讓微課為教學服務,而不能讓一些輔助手段喧賓奪主。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微課教學方式成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比較有效的途徑,不僅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還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