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招勇
(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崇仁中心小學,福建南平 354100)
“1+X”閱讀模式的廣泛運用,為語文閱讀教學帶來更多啟示,教師在閱讀模式構建切點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對學生做出更多針對性引導,確?!?+X”閱讀模式的順利啟動?!?+X”閱讀模式可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增加其閱讀量,這對全面提升學生閱讀學習品質具有重要幫助。
學生閱讀具有選擇性。在布置課前預習閱讀任務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時切入“1+X”閱讀模式,讓學生開展整合性閱讀,圍繞教材內(nèi)容進行關聯(lián)性閱讀?!?+X”閱讀模式未必是多篇文本的綜合性閱讀,也可以是同一篇文本中對多個閱讀點的關聯(lián)性處理,其都能夠給學生帶來豐富的閱讀感知和體驗[1]。
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為學生設計一些關聯(lián)性閱讀任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還能夠為閱讀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2]。例如,在教學五年級語文下冊《景陽岡》一課時,在課堂預習階段,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閱讀任務: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戶曉,多種文學體裁都有涉及,如山東快書的“武松打虎”,請同學們借助多種渠道收集相關信息,閱讀后進行模仿,準備參與課堂展示活動。學生對山東快書不是很熟悉,在具體收集、聆聽過程中會產(chǎn)生深刻的心理觸動。在課堂展示階段,教師選擇幾名學生說一段山東快書,課堂學習氛圍漸濃。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布置了特定閱讀任務,讓學生打破教材的限制展開閱讀,學生感到很新鮮,從中獲得的閱讀認知也更為豐富,為閱讀課堂學習提供了更多幫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課前預習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給學生設計了具體的任務,還給學生做出一些相應提示,要求學生借助媒體手段收集相關信息,為閱讀預習做好鋪墊。課前預習整合階段引入“1+X”閱讀模式,不僅開闊了學生的閱讀視野,還培養(yǎng)了其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閱讀預習時做出針對性指導,其教學意圖極為鮮明,有利于深化學生的閱讀認知,為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課堂教學啟動后,教師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處理。在教學目標設計時,教師要有拓展意識,向學生推薦延伸閱讀材料。閱讀教程啟動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課外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對比性閱讀學習機會,讓“1+X”閱讀模式順利推進。小學語文教材以主題為單位進行單元設計,為教師推行“1+X”閱讀模式創(chuàng)造了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圍繞一篇文本展開“1+X”閱讀模式設計,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性閱讀認知。
閱讀教學中的語言鑒賞是語文學科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在具體教學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學法指導,還要利用多媒體手段,投放更多閱讀素材,以開闊學生閱讀視野[3]。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教師先與學生一起閱讀文本,然后設計了語言鑒賞學習任務:找出文本中最為精彩的片段,進行語言鑒賞,說說這些片段的表達效果。學生快速找到經(jīng)典片段內(nèi)容,利用所學舊知展開具體分析。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投放了一些閱讀素材,有繪本故事形式的《田忌賽馬》,也有動畫片形式的《田忌賽馬》。學生熱情地觀看這些素材內(nèi)容后,對文本的理解更為全面了。教師對學生的鑒賞情況進行具體指導,特別是鑒賞角度的選擇,以及鑒賞程序的設置,都給予規(guī)劃和提示。學生觀看了更多閱讀材料,其所獲的信息量更為豐富了,為學生鑒賞文本提供了重要助力。
教師利用多媒體開展對應調(diào)度,為學生提供“1+X”的閱讀契機。課文屬于文本故事,動畫片具有直觀性,二者相得益彰,這樣的設計能夠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學習行為。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閱讀感知的基礎角度展開思考,以增強教學契合性[4]。學生對動畫信息具有更強的敏感性,教師以此作為課本內(nèi)容的補充,能夠使學生接收到的信息更為直接,由此建立起來的閱讀認知更為直觀和立體。
在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任務,這與“1+X”閱讀模式有更多契合點。課內(nèi)課外結合,是閱讀教學的一貫追求。教師要為學生布置清晰的課外閱讀任務,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也要傳授一些閱讀方法,讓學生在更廣泛的閱讀學習中獲得豐富的認知體驗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做好閱讀訓練整合優(yōu)化工作,以提升其成效。
在設計課后訓練時,教師要有拓展意識,要求學生開展延伸性閱讀,以便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意識[5]。在教學《手指》這篇課文時,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形成了對應的梳理和歸結。在課堂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設計了課外閱讀學習活動:有一個相聲叫《五官爭功》,與這篇課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請同學們課外查找這個相聲作品,認真聆聽后將《手指》的一個片段改編成相聲,參加班級展示活動。將文本改編成相聲,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學生積極進行課外信息收集和學習。在課堂展示階段,教師將所有作業(yè)都集中起來,組織學生進行評選,挑選比較出色的創(chuàng)編腳本,在課堂上進行集體展示。學生閱讀這些相聲作品,其閱讀思維得以順利啟動,課堂互動氣氛熱烈。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拓展性閱讀學習任務,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將學生閱讀學習推向高潮。針對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編課本劇,是一種挑戰(zhàn)性訓練,與“1+X”閱讀模式高度吻合,其助學效果值得期待。學生對演繹性活動有高漲的參與熱情,教師對此要有清晰的認識,以便做出適宜的教學設計和組織。
課外閱讀實踐能夠對學生學科學習形成重要支撐,教師要具有創(chuàng)新實踐的意識,對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做出正確評估,以矯正課外閱讀實踐設計方向。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語文學科教學提供了更多契機,學生可以利用多種信息渠道收集閱讀素材,形成豐富的閱讀體驗。網(wǎng)絡不僅能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還能讓學生接收更多的學習信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在教學《童年的發(fā)現(xiàn)》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實踐性閱讀任務:這篇課文中,作者有很多童年發(fā)現(xiàn),這給你帶來了哪些啟發(fā)呢?請同學們深入生活,做一次發(fā)現(xiàn)探索,看看有哪些收獲,寫成發(fā)現(xiàn)日記;也可以在網(wǎng)絡上開展一次探索,看能夠找到哪些有價值的閱讀信息和素材,并整理成讀書筆記。學生對生活有濃厚的探索興趣,通過觀察、操作、思考等實踐,逐漸有了一些感知體驗。學生利用網(wǎng)絡收集了海量閱讀信息,形成了嶄新的閱讀契機,獲得了更多的閱讀感知。在成果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夠將自己的探索情況展示出來。
綜上所述,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成功引入“1+X”閱讀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閱讀契機,還培養(yǎng)了其主動閱讀學習的良好習慣。課前整合“1+X”閱讀資源、課中運用“1+X”閱讀模式、課后延伸“1+X”閱讀域度,都能夠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教師要從閱讀教學實際出發(fā),為學生提供全新的閱讀感知體驗機會,以形成更大的學習助力,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