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清市逸夫實驗小學 康明磊
閱讀是一個感知、思考文章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之中能夠體會到作者的情感,了解文章的內容和創(chuàng)作背景,也是學生積累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之中,閱讀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推動他們的全面發(fā)展,還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使之掌握更多的文化常識。另外,學生在閱讀中也能夠與作者進行交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很大的幫助。
微課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通過微課進行導入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比如,教師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可以在上課之前先讓學生通過微課進行預習,然后要強化對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并讓他們在閱讀之中找出答案,使之在閱讀中思考、總結、分析,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而且利用微課去進行學習,還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性,改變學生之前在閱讀中感到枯燥的情況。學生在微課中也能夠學到一些閱讀方法,進而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這對于教師以后的教學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營造閱讀的氛圍,進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要選擇一些可以讓學生感興趣與積極思考的文章,并可以通過提問去調動小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多進行合作,一起努力去找出問題的答案。教師也要與文章的背景相結合,給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讓文章情節(jié)更加生動,豐富人物形象,強化學生的理解。比如,在教學《將相和》的時候,教師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聽過負荊請罪、完璧歸趙這兩個成語嗎?知不知道這兩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然后帶領學生走進課文。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會先了解到文章的內容,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簡單說出上面兩個成語的故事,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閱讀課文,學生也可以了解到藺相如具有臨危不懼、足智多謀等特征以及廉頗知錯就改的優(yōu)秀品質。此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做過錯事,在做錯事以后會不會主動認錯并及時改正呢?這樣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在閱讀教學之中,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主體,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并且要充分了解學生與教師的位置。在整個閱讀教學之中,教師要明白學生占據著主體地位,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引導學生,不斷激發(fā)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之中,具有自己發(fā)揮的空間。比如,在教學《獵人海力布》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文章,再提出幾個與教學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去了解作者的情感與主要內容。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并幫助學生找出問題的答案,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探索知識。這樣,就能夠充分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不僅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
在閱讀教學之中,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根據類型不同的文章去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可以使用精讀法與略讀法等去進行教學。如有些文章比較長,而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可以使用略讀法去進行教學,指導學生快速找出文章重點、了解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情感。精讀法是在略讀的基礎上而使用的,主要是在閱讀中找出文章的重點與難點,探索文章的內涵。以《落花生》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略讀課文,掌握文章的大致內容與結構;然后再精讀課文找出文章的重點、作者情感以及文章的內涵。通過把兩種方式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技巧,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可以給學生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且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點就是要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掌握好文章的主要內容。由此可知,小學語文教師在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之中,應該要全面了解學生的特征,明確教學目標,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