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嘉蓉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妙西學校 浙江 湖州 313025)
由于應試教育的升學壓力,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對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學生,學生也認為音樂課是沒有用的,所以也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音樂課上。另外,音樂作為藝術門類的一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到自身的各種條件的影響較大,所以學習效果相差也會比較多,如果小學音樂教師只是進行傳統(tǒng)的教學,無法引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那么學生在枯燥的學習氛圍下,很容易產(chǎn)生厭倦的心態(tài),對音樂失熱情,進而無法專注于音樂課堂。
我國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了達成這個教育目的,學校會開設能夠發(fā)展學生各項能力和素養(yǎng)的學科,小學音樂課程就是其中一項。音樂課程可以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音樂知識,學會體驗音樂所表達的各種情感。小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1]另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學也是學生的美育的重要方式。通過音樂教育,學生可以形成對美的正確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學是促進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可以促進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fā)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另外,學習音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音樂學習離不開情感的共鳴,音樂可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提升小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而音樂學習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
2.1 借助課堂游戲開展音樂教學。教育心理學指出,只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新鮮的體驗,并且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不夠成熟,心理上也表現(xiàn)出自我、好動、對未知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針對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增加趣味性,課堂游戲能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課堂上。[2]小學音樂中音樂情感較為簡單,并且有明確的生活化和場景化的特征,律動感也較強。結合小學音樂的種種特點,同時對教材進行透徹的分析,在把握音樂教材中情感特點和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入游戲教學,為情感訓練的優(yōu)化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例如在《百花園》的教學中,可以將班級同學分成小組,讓各小組成員來練習對唱和表演唱,并能根據(jù)音樂的特點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表演。在游戲的過程中吸引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2 結合音樂背景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情感。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是音樂學習的目標之一。人們具有天生的感受一切的情感,對一段音樂作品而言,了解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歌曲所表達的故事是能體會到音樂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教學中介紹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歌曲所描述的故事,并能帶領學生隨著音樂做出律動,進而讓學生更能體會音樂表達的情感,同時也能教會學生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感情。例如在學習《抗戰(zhàn)》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了解抗戰(zhàn)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然后教師可以播放歌曲,同時講解歌曲中不同部分的音樂節(jié)奏所代表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同時教師可以結合畫面來幫助學生理解歌曲。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還能促進音樂對學生的熏陶,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2.3 利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音樂課堂中加入樂器演奏的元素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而且符合音樂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樂器演奏能力的要求。音樂教師可以通過演奏樂器,讓小學生把握音樂情感和音樂節(jié)奏,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演奏樂器來親自感受音樂的情感。[3]例如,在《歡樂的村寨》教學時,教師可以教授學生演奏簡單的樂器,例如豎笛。同時教給學生簡單的節(jié)奏和樂曲,幫助學生能夠獨立演奏一些簡單的曲目。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親自接觸和感受音樂的節(jié)奏,另一方面,每個學生作為小樂隊的一份子,會更加集中注意力在樂曲上,可以幫助學生產(chǎn)生對音樂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通過微課和多媒體教學等等各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感受音樂的魅力,也能促進了小學生音樂學習能力的提高。
小學生音樂的學習能力不僅可以為將來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小學音樂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開發(fā)智力和陶冶情操的重要課程,所以學校和教師要注重音樂課的良好開展。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在音樂課堂中努力增加課堂的活力,小學音樂教學質(zhì)量才能得到更大的提升,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