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居間身份與戰(zhàn)爭記憶
      ——《同情者》中的暴力書寫

      2021-11-23 17:23:33吳華秀潘敏芳
      現(xiàn)代交際 2021年18期
      關(guān)鍵詞:越南人敘述者暴力

      吳華秀 李 敏 潘敏芳

      (廣東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廣東 廣州 510006)

      文學是反映社會發(fā)展與政治生活的一面鏡子。自越南戰(zhàn)爭落下帷幕后,大量相關(guān)文學影視作品紛紛涌現(xiàn),以深入探討越戰(zhàn)所帶來的各種深遠影響。文學方面有蒂姆·奧布萊恩的《追尋卡奇亞托》、麥克爾·赫爾的《越戰(zhàn)親歷記》等;影視方面代表作則是《現(xiàn)代啟示錄》《野戰(zhàn)排》《第一滴血》等。這些作品大多都是從“戰(zhàn)爭”本身進行刻畫描寫,在讀者、觀眾中產(chǎn)生廣泛共鳴。

      越裔美籍作家阮清越(Viet Thanh Nguyen)的小說《同情者》發(fā)表于2015年,取材于“越戰(zhàn)”。阮清越在訪談中表示,他“有意將出版日期推遲到2015年4月”[1],以紀念越戰(zhàn)結(jié)束四十周年。該作品一舉奪得了2016年普利策獎。小說《同情者》講述了一個無姓無名的北越間諜從北越到南越再輾轉(zhuǎn)到美國的顛沛經(jīng)歷,敘述者經(jīng)受了各種身份的割裂與折磨,在混血人的“血緣身份”、政治革命的“間諜身份”、不同種族融合相處中的“移民身份”,以及在同情支持越南革命的“革命身份”之中尋找存在的意義、身份的認同感,敘述者忍受了經(jīng)由身份問題引發(fā)的各種矛盾、沖突,甚至是暴力。

      以往對《同情者》的研究大多從身份危機、離散族裔理論、世界主義倫理與反諷主義等角度出發(fā),尚未有關(guān)于身份危機與暴力之間相關(guān)聯(lián)系的研究?;诖?,本文以小說《同情者》為研究對象,從混血身份、間諜身份、移民身份、革命身份出發(fā),探討身份危機與暴力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混血人身份與隱性暴力

      阿瑪?shù)賮啞ど岬矫總€人都歸屬于多個群體,在不同的群體里個體的身份也會相應(yīng)有所變化,即人有多種不同身份。身份的劃分可以使人獲得歸屬感,從而促進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2]單一的身份界定會產(chǎn)生排斥感,帶來群體的對立。小說《同情者》中敘述者有一個終生逃避不了的身份。敘述者是一個普通越南女人與一個法國傳教士的私生子,即他是一個混血兒。他的血緣身份在當時保守傳統(tǒng)的越南社會里是一個異類,他既不屬于父親所在的種族,也不容于越南社會。敘述者從小遭受到了各種各樣的排擠?!拔页錾碡毢y(tǒng)曖昧,它們是我的兩個劣勢”[3]165。小時候家族人聚會,廚房有好吃的時候,年幼的敘述者會被驅(qū)趕出去;過年時,敘述者很認真地背下新年祝福語,努力取悅大人,但無論他如何努力,周圍的人,包括他的親戚,對他依舊冷漠,連紅包都不愿給他,因為他是“雜種”。從血緣關(guān)系中,敘述者與家族人應(yīng)是親近的,但是人們只關(guān)注他的“混血身份”,缺乏同理心,將敘述者從家族關(guān)系中剔除出去。族人們對年幼敘述者施加的暴力,如歧視、排擠等,借由身份的單一界定而帶上了看似合乎情理的外衣,使得這樣的暴力在家族中變得尋常。殊不知這樣的對待給敘述者心靈帶來了傷害。

      阿蘭·德波頓指出,人既然以個體存在,就必然有相應(yīng)的身份和相應(yīng)的生存權(quán)利。人的身份認同,在社會學中,包括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4]敘述者面臨的身份危機,其實是由一種群體意識引發(fā)的,即人需要參與到更大的群體中去以確定自己的身份認同,然而混血身份不可避免地將他劃入了邊緣群體。敘述者的混血身份使自己沒有歸屬感,處于一種非此非彼的居間狀態(tài),他行走在社會的灰色地帶,無法被任何群體接受。在美國,敘述者遵循美國人戀愛自由的原則,試圖追求將軍的女兒拉娜,但是將軍直接斥他為“雜種”,潛臺詞是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兩個字將他的混血身份直接打回原形。對于敘述者來說,別說與那些在美國出生的亞裔談戀愛,就是與和他一樣的人談戀愛都是奢望。而這不過是敘述者新近遭受的打擊,他坦承“我早忘了,最低賤的人隨時會被招待的這種待遇?!盵3]337

      亞裔美國文學中有為數(shù)不少的歐/美亞裔混血兒,“歐亞裔混血兒的身上既體現(xiàn)著文化的雜交,也體現(xiàn)了他們對于自身文化身份的困惑?!盵5]他們被西方社會排斥,甚至也被東方社會排斥,以至于他們弄不清“我是誰”這個問題。《同情者》中,敘述者的前半生一直生活在混血身份帶來的身份認同難題上,這也解釋了他為何會游走于美國、南越、北越三股勢力之間。敘述者結(jié)交了美國混血兒克勞德,克勞德“有十六分之一的‘黑鬼’血統(tǒng)”[3]5;敘述者還與邦和敏義結(jié)金蘭。敘述者的三位朋友代表著在越南戰(zhàn)場角逐的三股勢力,敘述者巧妙利用自己的混血身份,與三位朋友同時交好。然而,敘述者非此非彼的混血身份使他在內(nèi)心選擇支持越南共產(chǎn)黨,唯有打破現(xiàn)有的刻板印象,他才有獲得被認可身份的機會。

      二、間諜身份與主觀暴力

      敘述者因血緣身份被他人拒絕時,兩位朋友邦和敏接納了他。敏告訴敘述者何為革命,描繪了一個未來平等的社會藍圖,敘述者深受鼓舞,毅然決然地投入革命,成了北越一名間諜。小說開篇,敘述者在檢討書中就宣稱:“我是個間諜,是個臥底,是個‘內(nèi)鬼’,是個雙面人?!盵3]1間諜的英文是mole,mole這個詞有多重意思,包括(1)鼴鼠;(2)美人痣;(3)一類碼頭或港口;(4)化學計量單位;(5)子宮內(nèi)一大片異常組織細胞。Mole這個詞同敘述者的身份一樣,意義多重,不能具體限定其內(nèi)涵。此外,正如敘述者自己所說:“可以肯定,這種模樣的動物,除了它母親,在誰眼里都很丑陋。而且,它的眼睛近于失明。”[3]203模樣丑陋導致他人不愿意觀看,或者拒絕觀看。眼睛失明導致自身無法洞察周遭的環(huán)境,無法在混亂的政治環(huán)境中獨善其身。

      敘述者潛伏在南越將軍的身邊,斡旋于兩邊。他政治身份上的雙重性為他提供了兩個視角。小說敘述了美軍撤離越南后,越南人經(jīng)歷的混亂、無序的狀態(tài)。在描寫越南時,敘述者的口氣不無揶揄:“越南人素來討厭排隊。供少于求時,我們?yōu)榱说玫胶锰?,會鉆、推、擠、搡;一旦此類招數(shù)行不通,便賄賂、諂媚、撒謊、渲染自己的難處。”[3]38越南人如此的做事方式,是固有的文化呢?還是殖民統(tǒng)治的結(jié)果?敘述者對此沒有明言。從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到越戰(zhàn)結(jié)束的將近一百年的時間里,越南確實飽受壓迫,國土甚至在1954年被一分為二,這些對越南人民的傷害都是難以估量的。雖然敘述者對越南有所揶揄,但他內(nèi)心仍然對越南充滿同情。通過一場場暴力場景的描寫,敘述者再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生命的脆弱,以及審訊的非人性。

      小說的第一至三章,主要描寫越戰(zhàn)結(jié)束后南越軍官撤離西貢的場景。飛機降落后,機場里等待的人不顧一切地向飛機沖過去,而正在此時,炮彈襲來,機身被炸成兩截,隨即槍聲響起,邦的妻子和兒子被打死,邦瞬間成為流亡他鄉(xiāng)的孤身難民,帶著永遠無法愈合的創(chuàng)傷遠離了故土家園。通過對暴力場景直白的描寫,敘述者再現(xiàn)了最為純粹的主觀暴力。北越和南越在機場兵刃相見,而戰(zhàn)爭的始作俑者美國軍人已經(jīng)撤離大半,越南人傷害著越南人。正在上演的暴力是對生命的冒犯,它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將無法彌合。

      逃往美國后,將軍懷疑身邊出了間諜,敘述者為擺脫將軍的懷疑,設(shè)計誣陷了一位軍官——酒仙少校。酒仙少?!叭怏w重于其罪惡”[3]107,不過是一個無害的吃客,但是將軍決意讓少校死,少校就得死,這是南越將軍的權(quán)威,也是越南人民命如草芥的明證,畢竟在越南“殺個男人,殺個女人,殺個孩子,容易得像翻閱一張晨報?!盵3]115后來,酒仙少校被殺死,他的死在美國也沒有激起什么浪花,他不過是一個“不幸的難民”[3]116。刺殺桑尼的行徑與刺殺酒仙上校如出一轍,敘述者成了暴力的化身,暴力的執(zhí)行者,恐怖行為的見證者。酒仙少校與桑尼的死展示了一幅暴力當?shù)赖膱D景,施暴的人給人帶來恐懼,是罪惡的化身,儼然是再生的撒旦。

      敘述者的身體既是暴力的施動者,也是暴力的受動者。敘述者雖然和南越軍官一起,嚴刑拷打北越共產(chǎn)黨;參與了兩次謀殺,但他并沒有因此凌駕于暴力行為之上。敘述者回到越南之后,遭到了越南政府的嚴刑拷問。小說第十九至二十三章,敘述者在越南被施以各種酷刑,其目的是為了讓敘述者徹底悔悟??嵝虒λ裆系拇輾нh大于肉體上的摧毀。敘述者最后逃離了越南,遠離了故土,身份被徹底擱置,這種主觀暴力帶來的精神折磨和肉體折磨只有處身其中的人才能感知。

      三、移民身份與系統(tǒng)性暴力

      體系性暴力由約翰·加爾通提出,指的是某群人遭遇的最廣泛意義上的社會不公正和不平等。不公正主要包括不同群體在經(jīng)濟、社會、政治和文化身份等方面遭遇到不平等待遇,具體表現(xiàn)為給不同群體貼上階級、性別、種族等身份標簽,驅(qū)使他們將身份標簽內(nèi)化和本質(zhì)化。[6]由此可見,體系性暴力本質(zhì)部分在于給特定群體劃分相應(yīng)身份,基于此身份施加不公正待遇和暴力,此類暴力不同于常見的物理暴力、語言暴力等,危害往往范圍更大,程度更深。敘述者隨將軍逃亡美國后,與其他在美越南人一樣多了一層身份——移民身份。作為難民初到美國時,幾千人共用一個沒有隔間的澡堂。越南人被分配在美國各個地方,不能聚在一起。越南人要離開難民營,必須得到擔保人。在得到擔保人的過程里,很多越南家庭被拆散,他們在美國社會里處境艱難,不被社會主流接納和理解,被社會邊緣化。敘述者從自己的境遇出發(fā),揭露了美國社會隱形的種族歧視。越南難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靠救濟度日。即使他們已經(jīng)在美國拿到綠卡,在美國白人眼中,他們?nèi)匀皇峭鈬?。交給系主任的關(guān)于“東方特質(zhì)”和“西方特質(zhì)”的作業(yè)上,敘述者動用了自己所了解的所有刻板印象,因此受到了白人系主任的高度贊賞,這贊賞本質(zhì)上進一步強化了西方人對于東方人的偏見。

      西方人對東方人最典型的偏見可見于小說中好萊塢電影的拍攝。在電影拍攝中,亞裔群體面對著媒介暴力。媒介暴力是一種虛擬暴力,主要表現(xiàn)通過媒介所呈現(xiàn)的含有暴力情節(jié)、畫面、語言等的暴力內(nèi)容,它通過合理化、美化之后呈現(xiàn)的暴力內(nèi)容,將暴力賦予正義性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中。美國導演要拍攝一部越戰(zhàn)影片,他將劇本給敘述者過目以尋求意見。當敘述者就劇本問題提出意見時,導演頗不高興,“我讀過約瑟夫·布庭格、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你讀過約瑟夫·布庭格、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他是研究世界上你那個巴掌大地方的頭號歷史學家,而她得過普利策獎,她剖析過你們心理。我想我多少了解你們的人。”[3]155導演自認為通過閱讀非越南人的書籍就對越南足夠了解,事實上,他既沒有去過越南,也不認識越南人,缺乏對越南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全面了解,他所謂的“了解”不僅是片面的,而且是膚淺的。

      導演將拍攝的地點選擇在菲律賓呂宋島,而不是越南任何一個城市;他對參演的人員進行了消音,“越南人沒能力演越南人角色,我們必須被代表,由其他亞洲國家的人演?!盵3]186導演不僅剝奪了越南人作為主角的參演資格,還將影片中的越南人全部用同一種叫聲表達情緒,抹掉了他們的臺詞。敘述者與導演就越南人的叫聲的爭論隱射了亞裔美國文學中率先進行族裔身份討論的“哎—咿集團”。以趙健秀為首的“哎—咿集團”認為,“黃種人就是那些在受傷、傷心、憤怒或發(fā)誓時發(fā)出‘哎—咿’的哀叫、呼喊或者尖叫的族類?!盵7]以此為基礎(chǔ),“哎—咿集團”收錄了一批亞裔美國作家的作品,并認為這些作品表現(xiàn)了“亞裔感性”。敘述者以調(diào)侃的語氣表達了自己作為亞裔美國人的感受,認為叫聲不是“AIIIEEEEE”(“哎—咿集團”的表述),而是“AIEYAAHHH”。其實無論怎么叫本質(zhì)區(qū)別都不大,最重要的是這些叫聲都沒有意義,都是亞裔群體被消音、被代表的明證。

      這部隱射好萊塢著名影片《現(xiàn)代啟示錄》的電影在劇情安排上,“越戰(zhàn)”成了背景,“越南人民”成了襯托,故事情節(jié)是為突出“美國英雄形象”而服務(wù)。這部所謂的好萊塢影片從導演、劇本劇情再到整個電影拍攝過程,無一不在影射美國社會對越裔群體的排擠與歧視,在美越南人的生存空間小且得不到應(yīng)有的尊重。這種媒介暴力,利用電影的傳播功能,潛移默化地向廣大觀眾或是讀者傳遞出美國的高大形象和越南的卑微形象,對于價值觀念尚未健全,且缺乏一定的知識累積和思辨能力的人來說,難以避免媒介暴力的負面影響?!锻檎摺分杏煤谏哪姆绞皆佻F(xiàn)了美國好萊塢拍攝越南戰(zhàn)爭時的情景,人物形象被刻意妖魔化和英雄化,媒介暴力發(fā)揮了特殊的威力。

      電影攝制組不過是美國社會的一個微型單位,生活在美國的越南難民遭受的除媒介暴力之外的系統(tǒng)性暴力無處不在。將軍等難民在美國向生活一步步妥協(xié),從開酒莊到開飯館,付出的體力勞動越來越多,實現(xiàn)美國夢的難度越來越大。邦一直無法融入美國生活。這樣的難民角色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不僅如此,阮清越在自己的短篇小說集《難民》中,以一篇篇精致的短文刻畫了形象各異、生活困頓、遭受美國社會系統(tǒng)暴力的難民形象,極大地豐富了世界難民文學的寶庫。

      四、革命者身份與民族暴力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一書中建構(gòu)了以同情為基礎(chǔ)的倫理體系,他將“同情”定義為“無論一個人被認為是如何自私,依然天賦存在一種被我們稱之為同情的關(guān)注他人命運的本性?!盵8]其內(nèi)涵包括認可別人的激情、承認別人的感情、同情共感、憐憫情感及贊同別人的激情。具體說來,同情是人的一種天賦本性,是人對他人產(chǎn)生的一種友好的感情,包括人道、善良、憐憫等。阮清越的小說《同情者》中刻畫了一個具有亞當·斯密定義的具有“同情”心的人,即小說的敘述者。敘述者是越南女人和法國神父的私生子,雖然接受了美國教育,但是骨子里同情越南共產(chǎn)黨,希望越共能救祖國于水火,受訓成為間諜,成為越南共產(chǎn)黨的堅定支持者。

      小說共有23章,前面18章都是敘述者的檢討書,詳細敘述了敘述者在越戰(zhàn)結(jié)束之際從越南去往美國然后又回到越南的經(jīng)歷。也就是說,小說通篇都是同情越南革命的共產(chǎn)黨、一位臥底回到了自己母國后遭受的非人待遇。敘述者在戰(zhàn)后的越南被迫一遍又一遍地寫檢討書、被迫關(guān)在屋子里,不讓睡覺,接受審訊。最終他悟到的答案是“空”,也就是說,“空比獨立與自由更加寶貴。”[3]430這對于支持越南共產(chǎn)黨的同情者來說,無疑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一次精神的幻滅,其本質(zhì)是越南民族主義者對內(nèi)部成員施加的暴力。

      革命者的理想是要在原來殖民地的土地上建起屬于越南人自己的家園,為此,敘述者安排殺死了自己的法國父親??墒窃侥细锩慕Y(jié)果是什么呢?越南難民流離海外,生活困苦?;氐絿鴥?nèi)的越南人不得不接受所謂的“再教育”。敘述者在最后問道:“對于我,或?qū)τ谒衅渌瓿稍俳逃娜?,越南還給我們留下什么?”對于越南戰(zhàn)爭的遺產(chǎn),或者越南的民族精神,還有什么,還剩什么,敘述者自己這樣回答:“在這個革命社會里,我們這類人甚至包括視我們?yōu)楦锩叩娜?,已無容身之地。我們不被視為這個社會的成員?!盵3]423此處的“我們”不僅指的是歐亞裔混血,還包括了同情越南革命的越南人。他們作為異己被排除在越南社會之外,沒有資格享受革命的勝利成果,只能是再教育的對象。越南戰(zhàn)爭是一場越南對陣美國的戰(zhàn)爭,理應(yīng)帶來越南民族主義者之間的團結(jié),可是親美與反美人士被主觀割裂,當權(quán)者壓制身份存疑的人,使得母國對于部分越南人來說成為指向不明的能指。可見,越南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仍在持續(xù)。

      阮清越在小說中的本意不是批判越南,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反思越戰(zhàn)。正如戰(zhàn)后的越南一樣,曾經(jīng)的敏、現(xiàn)在的“無臉男人”雖然是政府高級官員、“集權(quán)聚勢的保守者”[3]431,但是敏現(xiàn)在生活在具有象征意義的“集中營”[3]430,生不如死,擁有兩套思想,內(nèi)心分裂。美國曾經(jīng)也是世界民主的典范,但是在二戰(zhàn)之后演變成為帝國主義者,先后在亞洲發(fā)動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殖民、占領(lǐng)我們這個不順從其意的小國,打著拯救的幌子剝奪我們的自由?!盵3]431越南戰(zhàn)爭歷時13年,無數(shù)無辜平民喪生其中,美國最后突然抽身離去,留下了不知所措的南越人民、百廢待興的越南。美國建國時的口號是“獨立”“自由”,可是在越南戰(zhàn)爭中,越南人民并未絲毫感到“獨立”“自由”。戰(zhàn)后流亡到美國的越南難民遭受種族歧視,難以融入美國生活,更難品味“自由”的意味。這對于美國崇尚的“獨立”“自由”精神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五、結(jié)語

      《同情者》這部小說的主體是一部檢討書,也是作者對越南戰(zhàn)爭的反思,對越南難民生活的再現(xiàn)和同情。小說的敘述者作為一名歐亞裔混血,身份處于不確定之中。敘述者從越南流亡至美國,然后返回越南,隨后再次前往美國,他所處的地理空間不斷變換。同時他還處于北越、南越兩大力量的角力之中,表面跟隨南越軍官,事實是北越解放事業(yè)的同情者。這些均表明了敘述者的居間身份。小說中出現(xiàn)的隱性暴力、主觀暴力、系統(tǒng)暴力、民族暴力的描寫是對小說主題的深化。在這些暴力場面的背后,作者探討了亞裔美國人的身份問題。

      猜你喜歡
      越南人敘述者暴力
      反性別暴力
      “暴力”女
      《漫漫圣誕歸家路》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話語
      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 07:22:44
      一聲嘆息:越南人未富先老
      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 08:39:49
      暴力云與送子鸛
      以比爾為敘述者講述《早秋》
      越南人愛看中國電視劇
      華人時刊(2016年16期)2016-04-05 05:57:21
      向暴力宣戰(zhàn)
      札达县| 仁寿县| 佛冈县| 南投市| 田东县| 阿拉尔市| 汉源县| 三河市| 阜康市| 万山特区| 兴义市| 宣城市| 临泽县| 瑞昌市| 吉隆县| 宝坻区| 崇仁县| 开封市| 和静县| 陆丰市| 色达县| 芜湖市| 龙游县| 祁门县| 天峨县| 泗水县| 伊春市| 广西| 宁德市| 右玉县| 鄂尔多斯市| 镇原县| 宾阳县| 醴陵市| 兰西县| 右玉县| 静海县| 河西区| 梁平县| 抚远县| 万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