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 超 姚 昆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qū)朝陽中學)
頒獎詞在結構上一般采用總分式結構,以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為主。例如,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2009年度獲獎人物陳玉蓉的頒獎詞:
【割肝救子的暴走媽媽——陳玉蓉】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饑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上述頒獎詞第一句話統(tǒng)領全段,然后分開闡述“命運的馬拉松”,第三人稱的運用是對事實的客觀描述,更直白、更真實、更具有說服力,突顯文章的中心,使讀者產生共鳴。
現(xiàn)在許多學生不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臨到寫作時無話可說,無情可抒。頒獎詞通過展現(xiàn)一件件能夠弘揚時代主旋律,給人以心靈震撼和靈魂洗禮的人物事跡,為學生提供許多鮮活感人的寫作素材。他們中有來自民間的杰出人士(如大山深處孤身支教的徐本禹),有光彩照人的運動員(如在NBA占有一席之地,并承諾隨時聽從祖國召喚的姚明),有睿智的學者(如畢生夢想消除饑餓的袁隆平)。這些素材的注入,使得學生的作文能夠緊跟時代步伐,變得深刻,體現(xiàn)出“陽春白雪”的特色。例如,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2004年度獲獎人物徐本禹的頒獎詞:
【大山深處孤身支教——徐本禹 】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里,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于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的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著。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這些頒獎詞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寫作素材,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把人物姓名和詩詞名句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人物姓名的古典氣息和精神品質的高貴。例如,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2013年度獲獎人物胡佩蘭的頒獎詞:
【秋蘭為佩】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y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yī),是濟世良藥。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出自詩人屈原的作品《離騷》,“秋蘭”是香草的名字,“秋蘭為佩”,把這些美好的東西都戴在身上,寓意主人翁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向往。
初中階段對于文學名著閱讀的考查是以名著導讀的形式進行的,知識點較為瑣碎,題目設置不成體系。如果能夠引導學生積極為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擬寫頒獎詞,定將提高他們閱讀名著的興趣和文學鑒賞水平,長此以往,學生把握閱讀重點的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都會得到提升。例如,學《誡子書》時,我就要求學生為諸葛亮寫一段頒獎詞,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交流,他們的熱情超乎我的預料,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有學生這樣寫道:
自比管仲、樂毅是你少年時的豪情壯志;“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是你昔時的心境。然而,這一切都阻擋不了你那一顆憂國憂民的心。你擁有著遠大的抱負,好比潛龍在淵,正如你的號——臥龍。你一直在等待一個恰當的機會,一旦時機到來,便一飛沖天。你用你的智慧與忠勇實踐自己的諾言,你殫精竭慮,夜以繼日地工作,是你用忠誠撐起了蜀漢的一片天。雖然天道無常,但你用自己畢生孜孜不倦的努力與付出,印證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你的生命不朽,名垂青史,萬古長青!你的精神影響千秋萬代,光耀千古!
學生為名著人物擬寫頒獎詞,既能夠為他們的閱讀成果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又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相得益彰。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個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有朋自遠方來”,其中就涉及了以自我介紹為主要方式,與同學合作,展示自我風采的活動。教學過程中,我把這項活動進行了延伸,布置了如下任務:以撰寫頒獎詞的形式,向其他同學介紹班級里的“體育之星”“文藝之星”“勞動之星”等方方面面的榜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生活素材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實踐能力。
例如,有的學生為班級的“勞動之星”寫頒獎詞:每天,你都挽著晨曦的衣袖來到教室,再伴著夜色的腳步離去。你是班級的“清潔工”,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你忙碌的身影。你工作中的一絲不茍,為班級贏得了榮譽,更為同學們換來了健康的身體。你用默默無聞的精神與行動在同學們的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班級為貴,個人為輕”。
文中的“班級為貴,個人為輕”一句化用了詩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出自《孟子·盡心下》。“民貴君輕”成為后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為人引用。古詩詞的引用使得頒獎詞具有了深度和厚度。
歌詞和古詩詞為頒獎詞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得頒獎詞的形式和內容擺脫了單一化和固定化的模式,充滿了朝氣和活力,又不失韻味。同時,頒獎詞也是朗讀訓練的好材料,“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此中的真意在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得以體味,以讀促寫,散發(fā)語文教學無窮的魅力。
頒獎詞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語言精練,力求用最少的筆墨勾勒出人物事跡的精髓,言有盡而意無窮。例如,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2016年度獲獎人物王鋒的頒獎詞:
【忠義感乾坤】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槃,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這段文字概括了事件的過程和結果,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人物的光輝形象,場面感非常強,給人身臨其境之感,細節(jié)描寫撼人心魄。經過反復揣摩,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必然能夠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
敘述、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使人物事跡、精神品質和評價贊頌完美融合,有機統(tǒng)一,無論是語言的表現(xiàn)力,還是感情色彩,都大大增強了。例如,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2015年度獲獎人物屠呦呦的頒獎詞:
【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xiàn)。為了一個使命,執(zhí)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
這段頒獎詞運用了敘述、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其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語出《詩經·小雅·鹿鳴》。引用此典故,語言豐富、文白夾雜,相得益彰,既體現(xiàn)了濃郁的文學氣息,又表達了強烈的感情。
多種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為頒獎詞注入了活力,語言充滿了生機。例如,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2019年度獲獎人物中國女排的頒獎詞:
三十年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永不言敗。你們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你們的腳步是一個國家成長的歷程。奏國歌,升國旗,你們超越了體育,是國家的英雄。
這段文字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非常有氣勢,很好地詮釋了中國女排“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遵法、團結協(xié)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總之,巧用頒獎詞來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必須在“巧用”上下功夫,“詞”有定法而“用”無定法,只有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不斷地實踐、總結和創(chuàng)新,才能更好地把頒獎詞運用于寫作教學,相互促進,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