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惠君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江陰 214433)
目前,在新工科教育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很多學生開始接觸面向對象編程技術,在這方面的學習內容當中,VB.NET 是較為熱門的選擇,“VB.NET 程序設計”課程不僅需要理論知識學習,還需要在教學當中融合實踐教學,同時,本身復雜的語法規(guī)則和豐富的可視化環(huán)境也是“VB.NET 程序設計”課程的主要特點。教師在“VB.NET 程序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采用實例化教學,發(fā)揮這種教學方法強大的功能性,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維持較高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面向對象編程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避免過去傳統(tǒng)的純理論性教學模式。實例化教學是現(xiàn)階段較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技術支持,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該教學方法的開展得到了更大的力,值得在VB.NET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當中應用,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實例化教學的核心是把教學內容當中難度較高并且具有較強重要性的抽象知識通過具體化、形象化的方式表現(xiàn),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感受,更好的吸收了解,并適當?shù)膶热葸M行延展,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知識內容,使其真正掌握知識內容[1]。
VB.NET 語言的實例化教學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基本是在某個知識點教學的階段,先將該階段的內容提取出來,找出一個和該知識點有較強關聯(lián)的案例,將案例當中運用到的VB.NET 語言知識作為該階段教學的主線,將其他細節(jié)部分的案例作為拓展,將完整的知識點內容傳遞給學生。在引導學生解決案例當中的問題時,通過讓學生仿照案例當中的問題進行解答的方式,不斷收緊要求和條件,讓學生在面對不斷變得困難的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問題解決能力,完成教師的教學目的[2]。
在使用VB.NET 教學應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課件制作和案例選擇需要結合班級當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集體特點,制作具有針對性,適合學生學習情況的課件,讓學生對規(guī)則和算法的認識不斷加深,結合形象生動的視頻、演示動畫等教學資源,將原本較為抽象且難以理解的文字知識從書面轉換為可視化的內容,并將知識點內容制作為直觀可視化的構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所側重,抓住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另外,針對不同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問題條件設置和最終評價當中進行針對性的調整,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能夠更好的補齊短板[3]。
VB.NET 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編程工作當中運用的各種基本知識以及常用的基本算法,這是未來從事相關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
面向對象的編程,是以類和對象為基本單元進行編程,編程序不再是面向過程的模塊,而變成對象的引用、對屬性值和方法程序的修改和代碼設計,程序的執(zhí)行也由線性化變成事件驅動的隨機化。而表達方式也變得更復雜。面對具有一定編程知識的學生,教師應該想盡辦法設計一些典型的實例,將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具體化,形象化[4]。
從本科學生的認知特點來看,對難以理解的VB.NET 語言內容,如果利用具體的實例演示一個抽象的概念所蘊含的基本內涵,學生理解之后的心情必然會愉悅,從而讓其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和成就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講授時間間隔數(shù)函數(shù)DateDiff()時,可以現(xiàn)場提問一個同學,假設他的出生日期為2000 年3 月18 號,就可以利用函數(shù)DateDiff(DateInterval.Year,#3/18/1988#,Now)計算他的年齡,而不斷地改變參數(shù)DateInterval.Year 選項,就可以計算出該同學從出生到當前的月數(shù)、天數(shù)、周數(shù)等。也可以利用該函數(shù)計算出當天離畢業(yè)還有多少天,從而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函數(shù)中各項參數(shù)的含義和位置[5]。
例如,在VB.NET 中窗體中利用循環(huán)設計一行移動的字幕。第1 步,由教師創(chuàng)建一個VB.NET 項目,從中引出.NET 平臺的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中的標題、工具欄、菜單、窗體、工具箱、屬性窗口等基本概念,讓學生在前面介紹軟件功能的基礎上,對.NET 平臺的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具有感性認識。第2 步,介紹和分析本例的預期目標,從此引出實例背景圖案的設計思路,以及如何選擇窗體屬性、如何改變窗體屬性的默認設置等操作。第3步,分析實現(xiàn)字幕的動態(tài)顯示需要添加的控件,以此引出在窗體中如何添加控件方法。第4 步,讓學生熟悉標簽控件的常用屬性和用法,以及實現(xiàn)移動字幕的效果必須利用Timer 控件的功能,添加并設置Timer 控件的屬性,介紹這些屬性與移動字幕的各種運行效果的關系。第5 步,引導學生初始化窗體,編寫自動執(zhí)行過程Timer1-Timer()代碼,然后運行程序,讓學生真實感受移動字幕的效果。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演示修改標簽和Timer 等控件的屬性,觀察移動字幕的快慢、前景色、背景色與字體等效果的變化,讓學生體會到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過程、步驟、思路和技巧[6]。
VB.NET 語言當中的知識點內容中,有一部分重點內容其抽象性較強,并且部分內容往往起到了知識點之間的串聯(lián)作用,對后續(xù)知識點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在VB.NET 語言的實例化教學當中,教學過程具有很強的層次性,需要循序漸進逐級提升難度,在案例引用方面也需要以簡單易理解的案例作為引入內容的媒介,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一個較為簡單的認知,循序漸進地利用各種案例將知識內容進行串聯(lián),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并通過案例當中的問題強化學生的運用能力。借助實例化教學能夠將VB.NET 語言當中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串聯(lián),使學習過程形成成一套完整的線性流程,整體上循序漸進,難度逐層提升,使學生的學習更有規(guī)律,對此,教師應該在VB.NET 語言的教學當中,針對不同階段VB.NET 語言的規(guī)則進行案例選擇,提升案例的針對性[7]。
VB.NET 程序設計的教學工作當中,難點主要集中在學生的理解和實際操作階段,VB.NET 語言的教學最終還是要讓學生能夠具備動手實際編程的能力。在進行動手編程的實際操作之前,學生需要對VB.NET 算法有充分的理解,并且在不斷的實踐練習當中積累經驗。
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VB.NET 結構的塑造是極為有效的手段,能夠通過最基本的操作方式實現(xiàn)對課堂教學結構的改變,以實際操作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替代傳統(tǒng)的常規(guī)知識講授,提升課堂整體的立體效果和具象效果,同時,還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著極大的幫助,通過簡單的Flash 動畫就能夠模擬出VB.NET 算法的運行效果和其中代表的問題,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學生的想法也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快速地、具象化地展示,讓學生也能夠參與到課堂當中提升課堂效果。不僅如此,多媒體技術的動態(tài)效果能夠有效地讓原本抽象的知識和難以推演的結果清晰地展示出來,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和吸收[8]。
VB.NET 的實例化教學還需要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引導學生形成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自主組隊或以教師分組的形式形成編程團隊,針對教師提出的實例,根據(jù)其中的條件和需求進行團隊協(xié)作,通過科學的分工合作,讓學生以完成作業(yè)為目的,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學習各種功能和控件。
實例化教學已經演化成為傳統(tǒng)授課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具體實例獲得感性認識之后,再去理解一般的理論概念就會顯得簡單明了。精選實例、制作動畫等都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和強烈的責任心,而主動學習則是確保學生本人掌握所學內容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