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澤琦 劉銘 劉廣芳 王玉擴
摘 要:運用文獻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對排球課程專項準備活動設計問題進行探討。研究認為,現(xiàn)實的專項準備活動設計存在活動內容缺失、形式單一、強度不合理、與基本內容銜接不緊密、過程設計不合理等問題。依據有效教學理論,提出應重視組織形式的安排、活動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準備活動的強度、內容合理設計等建議。
關鍵詞:排球課程;專項準備活動;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03
收稿日期:2021-05-25
作者簡介:姜澤琦(1998-),男,河北石家莊人,在讀研究生???? 通訊作者:王玉擴,教授
研究方向:體育課程理論與實踐
專項準備活動是排球課程教學組織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現(xiàn)高效排球課程教學,需要緊緊圍繞每節(jié)排球課的教學目標,遵循學生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對準備活動部分進行精準設計?,F(xiàn)實的排球課程教學,部分教師對專項準備活動設計不精準、不精細,有違高效教學、目標教學的客觀要求。
1 有效教學的課程設計價值
1.1 有效教學的內涵
有效教學思想起源于20世紀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強調“課程實施遵循教學活動客觀規(guī)律,以優(yōu)化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進步和發(fā)展,從而高效能地實現(xiàn)預期目標”[1],從本質上說有效教學就是一種目標導向教學。宏觀上講,有效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起著積極促進作用;微觀上講,教師圍繞課程目標,精心、精準、精細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學生們進行有效的互動教學,讓學生們能夠非常容易地理解并掌握其所學知識點。教師結合教學經驗、教材重難點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安排課堂中的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找到讓學生把注意力和興趣投入到課程內容的教學方法,提升三維教學質量,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課程目標。
1.2 排球課程有效教學實現(xiàn)機制
課程實施過程中,目標、過程、方法、評價構成了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2],排球課程課時教學,按照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基本功能,劃分為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其中,根據課的目標準備部分又設計為一般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課程的有效組織教學,是教學目標達成的不可替代的環(huán)節(jié)。有效教學理念下的排球課程過程設計應圍繞教學目標,精準設計教學過程,精準選擇教學方法,以目標、結果為導向,其實現(xiàn)機制見圖1。
1.3 有效教學下專項準備活動設計要求
一般準備活動是專項準備活動的前提,專項準備活動是一般準備活動的延續(xù),專項準備活動往往內容生動,更能調動起學生在排球課上的積極性與機能水平。實現(xiàn)排球課程教學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的效率,需圍繞學生排球運動技術學習、技能形成、生成,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形成學生學習成就,關注學生的發(fā)展[3],不論課程類型如何,專項準備活動設計要堅持這一教學設計思想。另外,課程實施的各環(huán)節(jié)設計要目標明確、專一、實現(xiàn)性好,專項準備活動內容選擇要突出合理性、針對性、科學性,實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體現(xiàn)一定的靈活性,適應場地、器材、學生、課程內容實際,專項準備活動的練習,要精準,實效性強。
2 專項準備活動設計存在的問題
2.1 活動內容部分缺失
目前,排球教學普遍缺乏專項準備活動設計,一般性準備活動呈現(xiàn)較多。一般性準備活動雖然能活動全身,達到熱身的目的,但對排球專項技術學習作用不明顯;專項準備活動不僅能提升身體的代謝水平,還能激發(fā)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tài),有利于排球技術學習,還能減少運動傷病的發(fā)生[4],重要是可以保持和增強運動技能的正向遷移。
2.2 活動形式單一
有的排球教學,課前準備活動較單一,一般以跑步、徒手操、踢腿構成,內容較簡單,缺乏創(chuàng)新性;專項準備活動設計延續(xù)一般準備活動的形式,多以徒手操,缺乏排球運動技術分解、輔助性、多元化設計,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3 活動強度不合理
排球課程的專項準備活動應根據學生身體機能活動的變化規(guī)律,合理安排運動強度、負荷量。太小的運動負荷,達不到準備活動的效果,太大的運動負荷,容易讓學生過早產生疲勞,對排球課程教學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課程教學實施。所以,教師應根據每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季節(jié)、學生的身體狀況等因素安排準備活動運動負荷。
2.4 與基本內容銜接不緊密
在排球課教學中,專項準備活動設計多有隨意性,缺乏整體教學目標及單元細化教學目標,運動技術、技能形成的課時目標的內容、形式、手段與基本內容銜接不緊密,運動技能遷移缺少關聯(lián),專向性準備活動不精準。粗放型專項準備活動大大降低了運動技術形成效率,不利于學生的技術學習與掌握,制約了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2.5 過程設計不合理
排球課教學的專項準備活動和一般性準備活動安排不妥。例如,一般性準備活動時間過長,雖然肌肉群、關節(jié)、韌帶得到活動,提高了大腦皮層興奮性,但給專項準備活動的時間較短,導致專項準備活動開展不充分,不利于學生專項技術的學習。有的專項準備活動設計時間過長,又影響了基本內容的教學,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3 有效教學下排球課專項準備活動設計對策
3.1 重視專項準備活動
排球課程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學生的愛好興趣作為排球課教學設計重點。在專項準備活動中,把鍛煉、娛樂和實踐各體育要素有機整合,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排球教學活動中。專項準備活動設計應結合運動技術特征,強化基礎練習。
3.2 豐富活動形式
專項準備活動形式要創(chuàng)新,圍繞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更要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如,在排球場對角線跑、前后摸線跑、底線沖刺跑等,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奮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學生接受能力和課程基本內容安排準備活動,遵循內容新、方式新的原則,不斷變換練習形式。如,采用信號刺激法、運動感覺法、移動目標法進行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內容新、簡單易學,學生參與積極。
3.3 合理安排活動強度
一般來說,專項準備活動的運動強度控制在最大攝氧量氧的50%~60%,每分鐘心率控制在120~140次,負荷量不超過基本負荷的40%為最佳[5],時間在10~15min為宜。一般性準備活動,如慢跑、徒手操、拉伸時間控制在5~8min,專項準備活動,如摸底線角墊球、場地接球、專項輔助技術、多元組合技術等練習,時間控制在8~10min,讓學生不產生疲憊感,以最好的狀態(tài)進入到課程的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3.4 結合排球技術特點
專項準備活動需圍繞肩、髖、膝、踝關節(jié)設計徒手操活動,動力性與靜力性練習相結合。為防止神經驅動性減弱,拉伸以動力性練習為主,鞏固基本技術和培養(yǎng)球感。如:排球墊球(在排球場每向前走一步做一次向前墊球的基本動作)、徒手上步揮臂扣球(輕跳)、3m線移動(左右手摸線)、6m線折返跑、雙腳跳、場地運球沖刺跑,完成專項準備活動。
3.5 一般性與專項性有機結合
一般性準備活動的設計要著重效率、節(jié)奏,為此后的專項準備活動預留出足夠的時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學習和增強興奮。教師要控制好專項準備活動設計,避免時間過長、過多,避免活動過快,盡量做到一般性準備活動后,學生的興奮性、身體機能被充分調動后,再實施。二者要緊密結合,如學習排球扣球技術。技術練習前的熱身環(huán)節(jié),安排行進間徒手揮臂扣球的專項準備活動。
4 結語
專項準備活動設計要遵循有效教學理論和目標導向理論,通過豐富準備活動的形式、專項性與一般性準備活動相結合,彌補日常教學準備活動安排不足的問題,提高學練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曉鴻.目標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
[2]顏亮,孫洪濤,張強峰,等.美國體育課程標準中結果的設計與評價——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課程實踐與啟示[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0,35(6):633-638+644.
[3]胡瓊.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4]車曉波.運動技能表現(xiàn)認識論探索[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9,33(3):47-52+60.
[5]胡丹.關于高職排球教學中損傷實證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0):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