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yè)學校 高麗青
根據江蘇省中等職業(yè)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汽車發(fā)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標準、江蘇省中等職業(yè)教育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指導性人才培養(yǎng)方案,結合汽車維修服務工作崗位的要求,中職院校需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本文以活塞環(huán)三隙的檢測課程為例,進行活力課堂教學設計。教師課前通過學習平臺進行線上教學,課中使用微課、任務驅動、情境教學等方法進行線下教學,并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則經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方法突破教學難點,強化知識要點。
課堂要“活”起來,學生必須要“動”起來,學生能否主動參與學習至關重要,為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需要創(chuàng)設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課前,學生登陸教學平臺播放活塞環(huán)微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并完成教學平臺上的理論知識檢測。教師通過分析檢測結果掌握學情,經知識點梳理后將“掌握工量具的使用方法”和“能夠對活塞環(huán)三隙進行檢測”確定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課上組織學生使用磨損過的針筒橡膠塞做抽水和注水實驗,并說出實驗現象(由于橡膠塞磨損間隙過大出現漏水的現象),從而引入教學內容。小實驗的操作能增添課堂的活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樂”中學,而實驗的直觀現象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活塞環(huán)間隙的重要性。將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進行分組,以良性競賽的方式學習,獲得星星最多的小組在評價部分予以加分。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增添了課堂樂趣,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知識探索的環(huán)節(jié)里,教師可以結合文本資源、設備資源、平臺資源和信息資源,綜合運用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幫助學生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究、勤于反思、樂于實踐創(chuàng)新的核心素養(yǎng)。
(1)明確位置,夯實基礎。要想讓所有的學習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就要打好扎實的基礎,鞏固豐富的知識。因此對活塞環(huán)進行檢測的前提是要清楚活塞環(huán)的結構,活塞環(huán)端隙、側隙、背隙的位置。學生登陸教學平臺觀看活塞環(huán)三隙位置的視頻,經小組討論后結合活塞環(huán)實物,在掛圖上張貼卡片標注出活塞環(huán)三隙的位置,使抽象知識變得直觀化,使復雜知識變得簡單化,使枯燥的學習變成趣味性學習。小組代表搶答并上臺展示活塞環(huán)的端隙、側隙、背隙的位置,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提升自信心。師生共同點評,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夯實基礎。
(2)分析數據,強化要點。要想讓汽修工具成為維修技師的得力助手,首先要能夠熟練地分析數據,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巧。本著這樣的原則,學生登陸教學平臺觀看、學習檢測工具的使用說明視頻,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隨后在平臺上完成游標卡尺的讀數練習,并在白板上寫出答案,記錄游標卡尺讀數的要點,師生共同補充、點評。學生先看、后學、再練,最后歸納、總結,整個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視頻的推送可以讓學生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強化要點。
(3)掌握方法,提升技能。在檢測前學生通過教學平臺學習了活塞環(huán)三隙檢測的操作流程,且對照模板制定工作計劃,小組代表上臺講解,教師幫助學生完善計劃,輔助學生完成活塞環(huán)三隙檢測任務。技能的提升在于實踐,教師組織學生到檢測工位進行小組分工合作,檢測活塞環(huán)的三隙,在任務工單上記錄檢測數據并拍照上傳至教學平臺,在此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并記錄學生在檢測時出現的問題,最后師生共同點評,分析數據。經過分工、查閱、學習、檢測、記錄這一系列任務來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會學、樂學、善學,自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公布最佳小組,并為小組成員在后面師評部分加分,讓學生對照課堂學習評價表的內容,完成自評,組內交換完成互評,師生在教學平臺上的課堂終結評價統(tǒng)計表中同步填寫自評、互評、師評的各項總分,得出課堂學習情況的總評分并以柱狀圖的形式展示,營造良性的競爭學習氛圍,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引導學生以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梳理總結本次課學習的內容,并邀請獲勝小組代表總結發(fā)言,促進學生信息意識、理性思維、自我管理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將課堂所學內容以微課的形式通過教學平臺翻轉到課前,學生自主觀看學習并完成相關練習后,能夠理解新課中的部分內容,但每個學生理解知識的側重點不同,教師根據學情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并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將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進行分組。
本次課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小組間互相討論,團結合作完成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覺得課堂枯燥乏味,活力課堂的關鍵在于教學方法,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身臨其境,增添學習樂趣;任務驅動法則激勵學生合作探究,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效率;信息技術及設備的加入,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動手能力變得更強,思維更活躍。這樣的課堂充滿活力,教師愛教,學生樂學,理論、技能、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
(1)打造活力課堂的前提是以學生為中心。筆者在本次教學中,根據學情將活塞環(huán)三隙的檢測這項主線任務分解成幾個子任務,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借助教學平臺、發(fā)動機總成設備、教學掛圖、維修手冊等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達成目標。整個過程學生主動參與度非常高,每完成一項子任務的成就感激勵著學生迫切地想去解決下一個任務,他們互相討論,團結合作,完全體現出他們就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活”了,課堂也就“活”了。
(2)打造活力課堂的關鍵是教學方法。恰當地使用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目標的手段,是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教材內容進行有效連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特點、學生個性特點、教學環(huán)境、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有效組合和綜合運用,才可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課堂才會充滿活力。在本次教學活動中,筆者運用情境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并貫穿于整個課堂,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主動建構分析、探究、運用、實踐的學習體系,從而培養(yǎng)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3)打造活力課堂的根本是評價多元化。在以往的評價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局面,是被管理、被評價的角色,而老師也幾乎成了評價的唯一主體,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盍φn堂的構建首先評價主體必須多元化,包括學生自評、互評,其他專業(yè)教師、家長參評等,全面了解和考察學生學習情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其次是評價形式多元化,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多種評價標準相結合,成為課堂的最終綜合性評價,才能達到評價的全面性和實效性,同時智慧的評價能夠熏陶、感染學生,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只有多元的評價體系才能展示出活力課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