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虎
“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yè)接班人,必須立志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的忠實傳人?!绷曋飨?021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諄諄教誨:“年輕干部要有‘檢身若不及’的自覺,經(jīng)常對照黨的理論、對照黨章黨規(guī)黨紀、對照初心使命、對照黨中央部署要求,主動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點和不足。”
“檢身若不及”源自《尚書·商書·伊訓》:“先王肇修人紀,從諫弗咈,先民時若。居上克明,為下克忠,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以至于有萬邦,茲惟艱哉!”文中伊尹講述了商湯始修為人綱紀,有過則改,從諫如流,要求居上則明、居下則忠,對人不求全責備、對己則嚴加檢敕,感嘆如此方能擁有天下萬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從古至今,但凡成就大業(yè)者,無一不是修身立德、反躬自省、檢身如常之人。晚清重臣曾國藩律己極嚴,即便只是做了一個羨慕別人有錢的夢,他都會檢討痛斥自己內(nèi)心不夠坦蕩磊落,檢身之深刻發(fā)人深省。一個人只有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常直抵內(nèi)心最漆黑的部分,主動進行自我批駁和自我凈化,方能修煉出坦蕩襟懷和高尚品行。北宋王安石曾說:“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意思是說,從政的前提是修心治身、修煉德行。由此可見,修身立德從來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走向事業(yè)高峰的重要保證。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敝芏鱽懋吷鷩酪月杉?、艱苦樸素,始終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操守和優(yōu)良作風。1958年1月,周恩來到杭州視察,隨身帶著枕巾、棉褥子、床單、被子。被子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梅園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經(jīng)泛白。枕巾用了又用,中間已經(jīng)破損,他就把破了的地方剪掉,兩端重新縫上繼續(xù)用。浙江省警衛(wèi)處的同志實在看不下去,就從后勤部門領(lǐng)了一條新枕巾給換上了。周恩來開會回來發(fā)現(xiàn)后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要保持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丟了這個光榮傳統(tǒng)?!按筚t秉高鑒,公燭無私光。”正是始終懷揣律己之心、敬畏之心、自省之心,鑄就了周恩來一生心底無私、天下為公的高尚人格,為后世景仰。
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廣大黨員干部從成長成熟、成人成才到成事成功,本身就是一個修身立德、完善自我的過程。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檢身若不及”的高度自覺。正如劉少奇在《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中談道,“我們應該把自己看作是需要而且可能改造的。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變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少數(shù)因違紀違法而身陷囹圄的黨員干部,在初入“雷區(qū)”時,并非沒有感覺到來自靈魂深處的那種惴惴不安。然而,由于律己不嚴、檢身不及、自省不夠、改過不力,底線一退再退,原則一失再失,最終迷失了自我,走向了深淵。
檢身是一個重大課題、終身課題,必須融入日常、常抓不懈。廣大黨員要敢于刀口向內(nèi)、自我革命,堅持打好主動仗和持久戰(zhàn),用好自我批評這把利器,跟一切與黨性原則格格不入的東西斗爭到底,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培育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構(gòu)建高尚純潔的精神家園,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確保初心永不變心、本色永不褪色,在新時代新征程留下許黨報國的奮斗足跡,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