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光榮
76歲的周奶奶老是覺得胸部有壓迫感,氣喘不上來,背也駝了,走路越來越慢,吃東西沒胃口,還常便秘。到社區(qū)醫(yī)院做了各項檢查,都未發(fā)現(xiàn)異常。家屬帶周奶奶到醫(yī)院就診。醫(yī)生用骨密度儀(DXA)測定其腰椎骨密度,結果T值降低至-4.5﹙正常T值≥-1.0﹚,胸腰椎多節(jié)椎體壓縮性骨折,有的椎體已被壓成一張紙那么薄。醫(yī)生診斷周奶奶為非常嚴重的骨質疏松。
老年人駝背的本質是骨質疏松
老人們經常會念叨:“上年紀了,腰也彎了,背也駝了,身體各個部位都開始疼了……”彎腰駝背似乎是上了歲數就該有生理現(xiàn)象。其實,人到老年呈現(xiàn)的這種彎腰背駝現(xiàn)象,本質是骨質疏松。
在人的一生中,骨骼并非一成不變,骨細胞也在不斷更新。很多人認為,成年后骨就定型了,不會再改變了,其實是錯誤的。骨骼與頭發(fā)和皮膚一樣,也在新陳代謝,老骨組織不斷被吸收降解,新骨組織不斷重建和形成。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良生活習慣或其他疾病等因素的疊加,導致骨量丟失不斷增加,身體所承受的負荷并未減少。這種情況起初影響不是太大,但骨量丟失逐漸嚴重,椎體慢慢會出現(xiàn)萎縮,甚至發(fā)生脊柱壓縮性骨折,椎骨塌陷。從外表上看起來人就變矮了,背也有點駝了。人體有24節(jié)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 2厘米,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其中,最易發(fā)生“老縮”的是負荷量較大的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
骨質疏松癥有三大特征。①骨痛。尤其以腰背痛多見,疼痛可沿著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劇;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嚴重時翻身、坐起及行走均有困難。②骨骼變形。如身高縮短、彎腰駝背。③骨折。
駝背不只是老態(tài)龍鐘
如果認為“脊柱變矮”僅僅意味著人的外形不再像以前那么挺拔,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后面還會有一系列嚴重的后果相繼發(fā)生。
駝背,特別是較為嚴重的駝背,會壓迫心、肺,影響心肺的正常功能,讓患者產生氣短和氣喘。一旦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會出現(xiàn)排痰不暢,加上肺部受壓,通氣功能受限,致使肺感染常遷延不愈,就可能危及生命。
腹腔內的器官也會受壓,造成患者消化不良。另外,駝背還容易加重患者既有的頸椎病。原因是當駝背老人目視前方時,頸椎必須后仰,從而加重了頸椎小關節(jié)受到的壓力,導致患者頸椎小關節(jié)退行性變化加重。
預防很關鍵
⒈早期檢測、篩查。骨質疏松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生活質量的慢性疾病之一,“心腦血管疾病可能影響您生命的長度,但骨質疏松決定您生命的寬度”!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視早期的檢測和篩查。由于女性的骨質疏松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年齡輕,建議女性在圍絕經期就開始重視骨質疏松的篩查,及時了解骨健康狀況;男性一般骨質疏松發(fā)病較女性晚10年,應在60歲左右進行骨密度測定。
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避免濃茶、濃縮咖啡、碳酸飲料等;飲食均衡,宜清淡少鹽,適量多吃些富含優(yōu)質蛋白和鈣質的食物,堅持每天喝牛奶或酸奶,適當多吃豆類食品、海產品、魚、雞蛋等食物,不盲目吃素。還應進行規(guī)律的戶外活動,如慢跑、快走等。運動可以刺激骨骼,改善骨血液循環(huán),增加骨骼受力。
⒊補充維生素D。通過皮膚接受陽光照射,可形成人體需要的90%的維生素D。因此,老年朋友一定要堅持曬“日光浴”,每天曬10~15分鐘,最佳時段是上午8~10點和下午3~5點。
⒋及時就診。當出現(xiàn)腰部酸痛不能支撐、夜間頻繁抽筋、雙側膝關節(jié)酸軟乏力疼痛、身高較年輕時縮短>3厘米、明顯駝背畸形、易跌倒、輕輕用力或不用力時就會發(fā)生骨折時,要及時到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