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環(huán)境犯罪中相對嚴格責任的引入與適用

      2021-11-26 04:40:53鄭祖星
      江西社會科學 2021年1期
      關鍵詞:罪過被告人行為人

      ■鄭祖星

      在環(huán)境犯罪中是否應當引入嚴格責任制度在學界產(chǎn)生了較大的分歧,但是學界對嚴格責任的批評大多集中在絕對嚴格責任的弊端上,而相對嚴格責任不僅可以解決環(huán)境犯罪行為與危害后果之間的證明責任問題,也可以很好地避免絕對嚴格責任的弊端。不過因為相對嚴格責任制度也存在其自身的問題,因此,需要從三個方面對其適用進行限制,即嚴格限制適用罪名范圍,將相對嚴格責任的適用限制在污染環(huán)境罪之中;嚴格保證被告人的辯護權,強化對辯護理由是否成立的判斷;嚴格遵循刑法基本原則,確保司法公正。

      在現(xiàn)代社會中,環(huán)境犯罪問題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我國《刑法》對環(huán)境犯罪規(guī)定愈發(fā)詳細、愈發(fā)嚴格即為明證。近來,《刑法修正案(十一)》對其中涉及環(huán)境犯罪的四條進行了補充和修正,其中第34條提高了污染環(huán)境罪的最高刑,并詳細列舉了涉及環(huán)境犯罪的四項情節(jié)極其嚴重的情形,其余三條均增加了新的內容。環(huán)境犯罪之所以如此受到重視,是因為環(huán)境犯罪行為對環(huán)境的破壞影響極其深遠、危害極其嚴重,甚至會影響到整個人類的生存。[1](P69)但是如在環(huán)境犯罪中仍然采用傳統(tǒng)刑法中的歸責原則,則無法有效地判斷危害行為與危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2](P142),無法有效地對環(huán)境犯罪行為人進行懲治。因此,嚴格責任制度便進入了刑法學者的視野,嚴格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環(huán)境犯罪中責任的認定問題,有助于打擊環(huán)境犯罪行為,但是其適用仍然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正如有學者指出,嚴格責任是雙刃劍,用之不當則會反受其害。[3](P167)學界目前存在對嚴格責任內涵認識不一的問題,因此,需要在厘清嚴格責任的內涵前提下,再判斷嚴格責任是否應當引入,以及如何適用。

      一、環(huán)境犯罪中嚴格責任內涵之厘清

      在環(huán)境犯罪中,因為犯罪行為與法益侵害之間的因果關系不易判斷,需結合流行病學的方法、動物實驗數(shù)據(jù)以及其他補充資料,才能充分證明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存在。[4](P134)而這一觀點也掀起了我國是否應當引入嚴格責任制度的討論。[5](P78)在隨后學界的討論中,產(chǎn)生了反對者和贊成者兩派觀點。反對者認為,嚴格責任與我國的刑法理論、法律體系和司法現(xiàn)實均不協(xié)調,無論是在保護公共利益方面還是方便訴訟方面都是站不住腳的[6](P171),其適用會打破長期以來適用過錯責任的傳統(tǒng)[7](P24),不僅會違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以及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等原則[8](P66),也會違背我國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贊成者認為,嚴格責任在環(huán)境犯罪領域的適用有其重要的價值,不僅可以有效地遏制犯罪行為的發(fā)生,威懾潛在的犯罪人,也可以提高司法效率,節(jié)約司法成本。[9](P39)同時嚴格責任與傳統(tǒng)的過錯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罪刑法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以及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等原則并不沖突。[10](P60)從雙方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出,對于嚴格責任是否應該引入我國刑事法律體系之中,尤其是嚴格責任是否會與我國刑法、刑訴法基本原則之間產(chǎn)生沖突,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分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界對于嚴格責任概念的認識并不一致。因此,厘清嚴格責任的內涵是解決嚴格責任是否可以引入的首要問題。

      回顧嚴格責任的發(fā)展歷史,可知其產(chǎn)生于歐洲古典時期,當時是完全的無過錯責任,不論主觀罪過是什么,只要造成了危害的后果,就應當為其行為負責。其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過錯責任便逐步占據(jù)上風,嚴格責任開始退出歷史的舞臺。但是隨后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公共福祉領域,有一些犯罪的主觀罪過難以查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嚴格責任又開始逐步被啟用。而此時的嚴格責任究竟是否還是最初的無過錯責任,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爭議,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其一,有學者認為嚴格責任就是指行為人不論其主觀心理狀態(tài)如何,即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其行為只要產(chǎn)生了危害結果,就應當對此結果負責。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有魯伯特·克洛斯和菲利普·A.瓊斯,他們認為嚴格責任就是在特定犯罪中,即使被告不具有犯罪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如過失、故意、放任),即使其行為是基于合理的認識,在無過錯的情況下,也應當被定罪。[11](P395)這種觀點主要認為,嚴格責任的適用完全排除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不論其是否盡到了合理的注意義務,也不管其是否對行為具有合理的認識,僅僅依靠行為人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關系即這一危害結果是行為人的行為造成的,行為人就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其二,有學者認為嚴格責任是指在犯罪行為的某一方面不要求具有主觀罪過,而在其他方面仍然需要具有主觀罪過。持這一類觀點的主要有邁克爾·杰斐遜、霍根和史密斯。他們認為,嚴格責任是指,在一個犯罪活動中,行為人的某些行為要件不需要具有主觀罪過,但是并不代表行為人的其他行為要件不需要具有主觀罪過。[12](P114)適用嚴格責任只是免除了控方對于某些行為要件具有主觀罪過的證明義務。

      其三,有學者認為嚴格責任應當同時具有兩種含義:第一種是絕對嚴格責任,這種嚴格責任不允許辯護理由的存在,只要客觀危害實際發(fā)生了就應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13](P34)第二種是相對嚴格責任,這種嚴格責任允許辯護理由存在,雖然控方可以危害結果的實際發(fā)生為由控告被告方,但是被告可以自己主觀上不存在過錯或者已經(jīng)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為由提出辯護意見,作為其免責事由。[14](P40)

      由上可知,嚴格責任概念在經(jīng)過長期的理論發(fā)展和實踐應用之后,具有兩層含義:其一,在特定的犯罪中,不管主觀罪過為何,只要行為人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結果,就應當適用嚴格責任對行為人進行定罪處罰,這種嚴格責任被稱為絕對嚴格責任;其二,在特定的犯罪中,行為人主觀方面有一定的罪過,但是因為各種原因難以舉出實際的證據(jù)證明行為人主觀方面是否具有故意或者過失時,為了打擊犯罪的需要,推定其主觀方面有罪過,然后對其追究責任,這種嚴格責任被稱為相對嚴格責任。

      二、環(huán)境犯罪中相對嚴格責任之提倡

      學界對于嚴格責任內涵的認識并不統(tǒng)一,這就造成了關于環(huán)境刑法中引入嚴格責任的態(tài)度各不一樣。但現(xiàn)實情況是,傳統(tǒng)的歸責原則無法有效地適用于環(huán)境犯罪,需要尋求解決環(huán)境犯罪認定困境的方法。絕對嚴格責任確如學界批評的那樣具有較大的弊端,但是并不能因此便整體否定嚴格責任制度,相對嚴格責任仍有其適用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絕對嚴格責任之弊端

      第一,絕對嚴格責任的確有違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要求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必須具備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的要素,二者缺一不可。絕對嚴格責任不要求行為人具有主觀方面的故意和過失,只要行為人實行了危害行為,并造成了危害結果,那么就將受到追訴。但是,罪過責任始終是我國刑事責任的原則,無過失責任與我國刑法的性質是背道而馳的。[7](P247)而絕對嚴格責任不允許被告有以自己主觀方面無罪過作為其辯護理由的權利,這就意味著不論行為人主觀方面的罪過如何,即使被告在主觀方面沒有罪過,即使被告盡了合理的注意義務以及采取了必要的避免措施,都將受到刑事懲罰,這明顯與我國刑法所要求的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并不一致。

      第二,絕對嚴格責任的確會對我國的經(jīng)濟建設以及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一方面,在企業(yè)實施的破壞環(huán)境行為中,如果在刑法中規(guī)定絕對嚴格責任,即不問主觀方面是否有過錯,只要造成了嚴重破壞環(huán)境的后果就被認為是犯罪,便會造成許多企業(yè)在決策時不得不極為小心謹慎,這將極大地阻礙企業(yè)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在行為人或者單位主觀方面沒有過錯時進行處罰,將會導致刑法保護環(huán)境的有效性減弱,因為在法律明確傳達出不論主觀方面是否有過錯,不論是否采用了合理的措施來避免危害結果發(fā)生,都將會定罪處罰的信息時,將會導致行為人或單位在決策時,不再采取事前的措施來避免環(huán)境受到破壞。

      第三,絕對嚴格責任的適用的確會導致實踐中判斷罪與非罪的困難。絕對嚴格責任即無過錯責任是從民事責任中首先出現(xiàn)的,但民事責任是一種基于公平原則的補償性責任,在危害結果發(fā)生的時候,由于有受害的一方,那么基于公平原則,實行危害行為的一方有義務對受害者進行補償,如果危害結果并沒有發(fā)生,僅僅只是對環(huán)境造成了破壞,那么基于公平原則,責令其恢復原狀等,這些都是一種補償性責任。行政責任屬于不論行為人是否主觀方面有故意或者過失,只要其行為違反了行政法規(guī),那么就將會受到行政處罰。但是刑事責任不同,刑事責任是一種懲罰性責任,側重于對行為人進行人身上的限制,或者財產(chǎn)上的剝奪[15](P217),側重于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無過錯則無責任。因此,從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的對比看來,對于主觀方面無過錯的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用民事手段以及行政手段來處理即可,并沒有采用刑事手段的必要性,并且行政手段在處理這些問題上在某些時候并不比絕對嚴格責任適用時的輕微刑事責任要輕。從這里來看,在刑法中適用絕對嚴格責任將會模糊行政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的區(qū)別,如果在刑法中設定絕對嚴格責任,將會造成在司法實踐中無法判斷究竟一個行為應當屬于民事?lián)p害行為、行政違法行為還是屬于犯罪行為,從而造成法律適用上的困境,不利于司法實踐。

      第四,絕對嚴格責任在公平與效率的問題上,的確只注意效率,而沒有兼顧公平。嚴格責任提出的初衷,是為了處理因行為人主觀方面難以認定造成的難以對其定罪處罰的困境,也即為了提高司法效率。但是如果僅僅只注意效率,不注意公平,那么將導致刑法威懾力的降低。在采用絕對嚴格責任時,由于絕對嚴格責任并不關注行為人主觀方面究竟是否具有罪過,只要其行為造成了危害結果,就會被定罪處罰。如前所述,如果一個行為人采取了必要合理的措施避免危害結果的發(fā)生,仍要受到刑事處罰的話,那么這將是不公平的,因為從絕對嚴格責任的角度來說,采用了合理的措施以避免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并不是其免責事由,一旦和那些沒有采用合理措施避免危害結果發(fā)生的行為人受到同樣的刑罰懲罰,這明顯是不公平的。

      第五,絕對嚴格責任的確對于減少環(huán)境犯罪作用不大,反而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環(huán)境犯罪的減少并不在于在刑事司法實踐中對于環(huán)境破壞行為處理的多少,而在于公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高低。雖然刑法對環(huán)境問題更多的重視,將會增加公民對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但是,因為絕對嚴格責任是無論行為人是否主觀方面有罪過,都將會受到刑罰處罰。則社會將得到這么一種暗示:無過也將受罰。公民保護環(huán)境的積極性不但不會增高,反而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這無疑是與引入嚴格責任的目的背道而馳的。

      (二)相對嚴格責任之優(yōu)勢

      相對嚴格責任并不存在絕對嚴格責任的上述弊端,反而在這些問題的處理上與現(xiàn)行法律并不沖突。

      第一,相對嚴格責任并沒有在實質上違背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原則。如前所述,絕對嚴格責任違背了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是因為絕對嚴格責任不考慮行為人主觀方面的罪過。而相對嚴格責任卻與之不同,相對嚴格責任雖然也不要求公訴機關提供證據(jù)證明行為人主觀方面具有故意與過失,但實際上是將這一證明責任轉移給了被告人,如果被告人不能提供相關證據(jù)證明其主觀方面不存在罪過,那么就將被定罪處罰。也即相對嚴格責任并不是排除行為人主觀方面有過錯,而是將證明是否具有過錯的責任交給了被告人,在訴訟中仍然給予了被告人一定的辯護機會。所以,相對嚴格責任與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在實質上是一致的,并沒有背離主客觀相統(tǒng)一原則。

      第二,相對嚴格責任的適用符合刑罰的目的。刑罰目的,一為懲罰,一為預防。如果不采用嚴格責任,那么將會造成許多犯罪分子逃避懲罰,同樣也不能對潛在的犯罪分子起到威懾作用,達到預防的目的。絕對嚴格責任雖然能夠符合懲罰的目的,但是預防的效果不明顯,而相對嚴格責任因其自身的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絕對嚴格責任的缺陷,即允許被告人抗辯。這樣一來,相對嚴格責任既能懲治犯罪,也能防止適用絕對嚴格責任時不利的情形,起到預防犯罪發(fā)生的作用。

      第三,相對嚴格責任在刑法中的適用能夠彌補民事、行政手段在打擊環(huán)境破壞行為的不足。傳統(tǒng)的民事、行政懲罰因為其手段的溫和,不足以對嚴重破壞環(huán)境、造成嚴重后果的犯罪分子實現(xiàn)足夠的打擊作用,并且也不能有效地預防這種危害行為再次發(fā)生。民事、行政責任并不要求行為人主觀方面具有過錯,但是刑事責任對此有著明確的要求,無罪過則無犯罪。如果行為人能夠證明其主觀方面不具有故意和過失,那么這個行為人的行為就可以用行政或者民事的手段來處理,不必追究刑事責任,如果不能證明其主觀方面無罪過,那么就應當定罪處罰。這樣一來,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的界限便會較為清晰,也不會造成絕對嚴格責任適用情形下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混淆的后果,反而能彌補民事、行政手段在打擊環(huán)境犯罪中的不足,從而起到保護環(huán)境的效果。

      第四,相對嚴格責任的適用能夠兼顧公平與效率。嚴格責任在英美法系國家是處理在公共福利領域類的犯罪時,因無法證明行為人的主觀罪過,造成的司法效率低下而提出的,其適用能夠減少公訴機關的證明責任,從而提高訴訟效率,但是也會引發(fā)一些司法不公正的情形,如對一些主觀方面完全無罪過,并且也采取了合理的措施來避免危害結果發(fā)生的行為人定罪處罰。相對嚴格責任雖然與絕對嚴格責任一樣,不需要公訴機關提供證據(jù)證明行為人主觀方面有過錯,但是相對嚴格責任給了被告一定的辯護機會,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被告人已經(jīng)盡了合理的義務時仍被定罪處罰的可能性,從而在注重司法效率的同時,也保證了司法的公正性與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不公正司法情形的發(fā)生。

      第五,相對嚴格責任能夠滿足我國打擊環(huán)境犯罪的需要。我們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早期階段,忽視了對環(huán)境的保護,造成了當下環(huán)境問題的不斷出現(xiàn)。但是我們現(xiàn)階段的刑事手段并不能滿足實際的需要,因為運用傳統(tǒng)的過錯原則時,在無法認定行為人主觀罪過的情形下,對行為人完全無法追究責任。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雖然他們的主觀罪過難以認定,但是他們確有罪過,只是難以證明而已。在這種情形下,我們的確需要一種歸責原則來解決我們司法中面臨的困境。相對嚴格責任采取了一種巧妙的方式來解決司法中的困難,即主觀罪過證明責任的轉移。將主觀罪過的證明責任轉移到被告人的身上,雖然司法機關無法證明行為人主觀方面是否有罪過,但是行為人自己應當知道自己是否具有故意或者過失,或者已經(jīng)盡了足夠的努力來避免這種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因此,一方面解決了舉證困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可能造成的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問題。

      綜上所述,學界對于嚴格責任的否定實際上大多是否定絕對嚴格責任,而非否定相對嚴格責任,相對嚴格責任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其并不與傳統(tǒng)理論相沖突,反而可以彌補傳統(tǒng)理論在處理環(huán)境問題上的不足,因此,在環(huán)境犯罪中引入相對嚴格責任是適當?shù)摹?/p>

      三、環(huán)境犯罪中相對嚴格責任之適用

      絕對嚴格責任的弊端遠遠大于優(yōu)勢,通過這種方式懲治環(huán)境犯罪的犯罪人,不但不能起到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反而可能會造成環(huán)境破壞現(xiàn)象的增多。如果是在相對嚴格責任的范疇內適用,是合適的。但是我們也應當注意到相對嚴格責任也有其劣勢。一方面,采用相對嚴格責任,一般會涉及法官關于被告人辯護理由是否成立的判斷,因為相對嚴格責任的核心就是給予被告人抗辯的權利,在司法實踐中,被告人會想方設法地證明自己主觀方面不存在罪過,以規(guī)避處罰。另一方面,相對嚴格責任制度的適用其實就是一個公平與效率之間衡量的問題,在提高訴訟效率,加大對破壞環(huán)境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的情況下,采用相對嚴格責任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在相對嚴格責任適用時應當嚴格限制其適應范圍和方式。

      第一,嚴格限制適用罪名范圍,將相對嚴格責任的適用限制在污染環(huán)境罪之中。在環(huán)境犯罪罪名體系中,破壞型環(huán)境犯罪均可明確判斷行為與危害后果的因果關系,如非法捕撈水產(chǎn)品罪、非法采礦罪等。因此,相對嚴格責任原則在破壞型環(huán)境犯罪中沒有適用空間,仍然應當采用過錯責任原則。對于污染型環(huán)境犯罪,有學者認為污染型環(huán)境犯罪可以全部適用相對嚴格責任[10](P61),有部分學者對此持支持態(tài)度,如有學者認為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也應當適用相對嚴格責任,其理由是該罪危害性較高[9](P40),但相對嚴格責任并非因為某一行為危害性高而采用的,而是主要解決因果關系難以證明的問題。以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為例,該罪只要有將境外的固體廢物傾倒、堆放、處置的行為,便已然構成犯罪。而造成重大環(huán)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物遭受重大損失以及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或者后果特別嚴重的,是該罪的加重處罰情節(jié),并且這些情節(jié)均在最高法、最高檢于2017年頒布的《關于辦理環(huán)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換言之,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構成要件規(guī)定的行為,便構成犯罪,無須證明行為與危害后果的因果關系。雖然其具有加重處罰情節(jié),在這一點上需要證明行為與后果的因果關系,但是一方面,司法解釋已經(jīng)明確規(guī)定了加重處罰情節(jié)的具體情形,另一方面,即便無法證明因果關系,該行為仍然可以用該罪名進行處理。該罪需要適用相對嚴格責任制度的緊迫程度并不高,未達不證明行為與危害后果的因果關系便無法處理犯罪行為的程度。因此,考慮到相對嚴格責任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非法處置進口的固體廢物罪的犯罪行為上,不宜打破過錯責任原則的理論框架。而污染環(huán)境罪則不然,雖然污染環(huán)境罪是行為犯還是結果犯在學界尚且存在爭論,但僅從法條上來看,雖然《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需要致使公私財物遭受重大損失以及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規(guī)定,但是仍保留了“嚴重污染環(huán)境的”這一表述。因此,構成污染環(huán)境罪仍需要證明危害行為與污染環(huán)境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再加之污染環(huán)境行為的鑒定涉及大量的專業(yè)知識,并且危害行為與危害后果的發(fā)生之間往往間隔時間較長[16](P103),認定因果關系存在較大的困難,需要相對嚴格責任制度來解決因果關系的認定困境。所以,相對嚴格責任的適用應當限制在污染環(huán)境罪中,而非全部的污染型環(huán)境犯罪中。

      第二,嚴格保證被告人的辯護權,強化對辯護理由是否成立的判斷。大多數(shù)潛伏性污染或擴散性污染的損害后果與損害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證明相當困難[17](P76),為了更好地規(guī)制此類犯罪行為,保護環(huán)境,相對嚴格責任的引入顯得尤為重要。其能夠在因果關系無法證明時,免除起訴方的證明責任,反過來要求被告方對自己主觀上無故意和過失進行舉證和辯護。[18](P29)但是,這一做法對被告方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這一原則被濫用,極有可能導致被告人的權利受到侵害。因此,需要嚴格保證被告人的辯護權,以此來控制環(huán)境犯罪中相對嚴格責任的適用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另外,被告方為了不負刑事責任,便會尋找一切可能的證據(jù)來證明自己主觀上無故意和過失,因此,辯護理由是否成立的判斷便是相對嚴格責任適用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對此,可以借鑒英美法系國家中的無過失辯護、第三人行為辯護和不可抗力、意外事件辯護[16](P108),在法律或司法解釋中明確被告人在環(huán)境犯罪中所享有的辯護權利。當然,因為相對嚴格責任給被告人增加了不必要的證明負擔,承擔了本該由起訴方承擔的證明責任,因此,在證據(jù)的證明力上,無須達到確實、充分的程度,只需被告人提供的證據(jù)相對于起訴方來說處于優(yōu)勢地位即可。[10](P61)更進一步,相對嚴格責任的適用要求強化法院對辯護理由是否成立的判斷,對法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司法實踐中,需要增強法官對辯護理由是否成立的甄辨能力,確保被告人的辯護權得以正當行使。

      第三,嚴格遵循刑法基本原則,確保司法公正。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刑法的基本原則均是刑事司法活動中應當予以遵循的最高準則。在相對嚴格責任適用的場合下,更應當嚴格遵循刑法基本原則,具體體現(xiàn)為:其一,嚴格遵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凡是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的,均不能適用相對嚴格責任。因此,需要通過立法或者出臺司法解釋的方式,明確規(guī)定相對嚴格責任的適用范圍。其二,嚴格遵循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要求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對應,即刑罰不僅與犯罪行為的輕重相適應,也應當與刑事責任的大小相適應。在起訴方無法證明被告人行為與危害后果存在因果關系的情況下,如果被告人也無法證明自己無罪,那么,所認定的被告人應當對其行為所負的刑事責任,程度上要小于起訴方可以直接證明被告人行為與危害后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時的刑事責任,因而需要對被告人判處更為輕緩的刑罰。

      四、結論

      嚴格責任因其存在較大的弊端,學界一直存在否定嚴格責任制度的觀點。但是學界對于嚴格責任的否定大多是對于絕對嚴格責任的否定,而相對嚴格責任不僅不具有學界在否定絕對嚴格責任時提出的嚴格責任的缺點,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司法效率,彌補采用傳統(tǒng)刑法理論打擊環(huán)境犯罪時的不足,提高刑法保護環(huán)境的力度。因此,在沒有其他可替代性理論處理環(huán)境犯罪因果關系認定困境的情況下,相對嚴格責任不失為一個較為合適的理論。但是相對嚴格責任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在適用時應當嚴格限制其適用方式和范圍,以確保其適用不會導致傳統(tǒng)刑法體系的穩(wěn)定性被動搖。因此,需要從三個方面對其適用進行限制,即:嚴格限制適用罪名范圍,將相對嚴格責任的適用限制在污染環(huán)境罪之中;嚴格保證被告人的辯護權,強化對辯護理由是否成立的判斷;嚴格遵循刑法基本原則,確保司法公正。

      猜你喜歡
      罪過被告人行為人
      什么是侵權責任中的過錯責任
      自殺案件如何定罪
      新傳奇(2022年23期)2022-06-18 17:55:47
      基于貝葉斯解釋回應被告人講述的故事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38
      論過失犯中注意義務的判斷標準
      法制博覽(2019年36期)2019-12-14 06:00:45
      俄羅斯刑法罪過原則研究
      刑法論叢(2018年4期)2018-05-21 00:45:18
      復雜罪過:交通肇事罪共犯的理論支撐
      誰 的 罪 過
      愛你(2016年16期)2016-11-26 06:10:06
      論故意不法先前行為人的作為義務
      刑法論叢(2016年3期)2016-06-01 12:15:17
      現(xiàn)狀與趨向:俄羅斯刑法中的罪過學說
      論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
      ——以“被告人會見權”為切入的分析
      中國檢察官(2014年7期)2014-09-22 05:15:02
      崇左市| 武乡县| 河北省| 平凉市| 镇宁| 东安县| 平凉市| 安平县| 阳泉市| 五原县| 香河县| 西宁市| 晋中市| 喜德县| 闽侯县| 枣庄市| 屏边| 赤水市| 苏尼特左旗| 元氏县| 尼勒克县| 丹凤县| 凉城县| 墨竹工卡县| 古蔺县| 云霄县| 皮山县| 温泉县| 靖安县| 繁峙县| 榆中县| 霍邱县| 同德县| 慈利县| 泗洪县| 民乐县| 安义县| 镇平县| 双柏县| 深水埗区|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