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吉林省東豐縣第二實驗小學,吉林 東豐 136300)
“以和為善”“平易近人”“舉案齊眉”“讓棗推梨”“賓至如歸”等都說明了禮貌原則。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為投資環(huán)境、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溺愛。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謙讓、與人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關心、體諒別人。他們缺乏社會公德和良好文明習慣。例如:有的同學亂扔紙屑,追逐打鬧,講臟話、粗話,損壞公物等。
“不學禮,無以立?!睂W生進行禮儀知識教育,學校責無旁貸。必備的禮儀知識是人們形成良好禮儀行為習慣的基礎,而禮儀知識的獲得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我們學校將課堂教學與禮儀教育緊密結合,使學生知禮明禮,明辨是非,知曉美丑。
(一)開設“禮儀教育”校本課程。我校把“禮儀教育”定為學校的校本課程,每班每周一課時,做到時間上有保證?!抖Y儀教育》校本教材由校長劉斌和副校長沙德奎主編,具體分五個單元,即“儀表禮儀”“言談禮儀”“校園禮儀”“家庭禮儀”“公共場所禮儀”,每單元包含課例和單元自測。整本教材共有22 課,每課都有說明、有規(guī)范要領、有事例、有圖示,并把“新弟子規(guī)—小學生禮儀三字歌”穿插其間。特別是“言談禮儀”這一單元分為四課,即“禮貌用語”“談吐禮儀”“聆聽禮儀”“體態(tài)禮儀”,還附有“劉少奇教女道‘再見’”這樣一個故事,講解了如何正確運用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禮讓、立正敬禮等禮貌體態(tài)語言,對學生進行日常文明禮貌教育。
教材對升旗儀式、律己、待人、接物、與人交往、交談、對待外來客人、拜訪他人以及孝敬父母等方面該如何做,都作了明確說明,使學生懂得如何遵守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文明禮儀規(guī)范。通過學習,學生們懂得了起碼的禮儀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才合乎禮儀,促進了學生儒雅文明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
(二)學科教學滲透禮儀教育。學科教學是禮儀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充分挖掘課本中的禮儀教育資源,有意識地進行禮儀滲透,并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做到緊扣教材,自然進行,細雨潤物,潛移默化。
課文的優(yōu)美句段以及它所描繪的人物的語言、行為、心靈、儀表,也是學生學習禮儀的資源。我們讓學生把表示禮貌用語和描寫文明的語段摘抄在積累本上;組織學生多欣賞一些思想內容健康、具有藝術價值的詩歌、散文、童話等,豐富了學生的禮儀用語。
教師經常使用有趣的提示性語言,時刻提醒同學們注意,如發(fā)現有的學生坐姿不端、站姿不美時,可以說:“坐如鐘,站如松,走路挺起胸,說話要動聽?!睂W生聽來很感興趣,都能自覺地端正坐、站、走的姿勢。
現在我校學生已養(yǎng)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不論是在樓道里、上學的路上,還是在校園之外,他們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校園文化建設是我校發(fā)展的一大亮點,我們把禮儀教育與學校文化建設相結合,主要圍繞一個“禮”字,重點突出一個“雅”字,著力建設“走廊文化”和“班級文化”,讓每一面墻壁成為無聲的語言,成為諄諄教導的先生學者。
走廊文化分七大系列:1 號樓是“華夏文明”長廊,4 個樓層共有30 張展板,介紹了“四大發(fā)明、琴棋書畫、筆墨紙硯、科技文明”等,樓梯處掛有孔子畫像和孟子畫像,時刻提醒學生要文明說話、文明做事、文明為人。2 號樓和3 號樓的一樓是縣史介紹,主要對縣樹——柞樹、縣花——大麗花進行詳細說明;二樓是從傳統經典《三字經》《弟子規(guī)》《論語》中精選素材,配以圖片,制作宣傳板;三樓介紹中國十大傳統美德,如“謙和好禮”“仁愛孝悌”“誠信知報”“克己奉公等”;四樓是師生創(chuàng)作的“農民畫”,色彩艷麗,形象生動,富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樓梯兩側是學生文明禮儀圖片系列和向學生介紹一些閱讀書目系列。這七大系列都是圍繞傳統文化而設計,形成了亮麗的走廊風景。這是精神食糧、營養(yǎng)快餐,學生們駐足品讀,聚焦文化遺產,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感受華夏文明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教室文化以禮儀教育為核心,以“放飛希望,成就夢想”為主題,設有“踐行弟子規(guī)爭做文明標兵”評比擂臺,設有學生品行、學習、紀律、穿衣、行走、尊師、友愛等項目,每兩周進行一次評比。
《學習園地》中張貼一份份同學們精心設計的文明禮儀知識小報,內容精彩紛呈,件件作品充實了墻壁文化,真實地記錄了同學們的禮儀之思、禮儀之行、禮儀之獲,訴說著同學們的爭做禮儀好少年的體驗與感受。
2020 年,我校承辦了“東豐縣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與會人員參觀了教學樓內“墻壁文化”。校長以《文化育人,特色強校,引領學??茖W發(fā)展》為題,從四個方面向各位領導介紹了我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受到了教育局領導和與會各校領導的一致好評。
通過開展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系列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禮儀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自覺踐行文明禮儀的意識,加強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全方位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yǎng)。
(一)教師垂范,潤物無聲。本著以教師禮儀示范、促學生禮儀規(guī)范的原則,我們組織教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從教師的形象、語言、儀表、課堂禮儀、辦公室禮儀等方面進行整改。教師講文明、講禮貌,態(tài)度溫和,對學生起著春風化雨般的教育作用。
(二)誦讀國學經典,陶冶品行。我校以國學經典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和文明禮儀教育,一年級誦讀《弟子規(guī)》,二年級誦讀《三字經》,三年級誦讀《千字文》,四年級誦讀《笠翁對韻》,五年級誦讀《大學》,六年級誦讀《中庸》。每學期期末,學校以年級為單位,開展驗收活動。各班級采用自背、小組背、接龍背等生動活潑的形式,讓孩子們體驗祖國五千年文化,培養(yǎng)文明習慣。學生們背誦起來,字正腔圓、韻味十足,如清風滌蕩校園,如春雨潤澤心田。傳統文化于無形中浸潤并凈化著孩子們的心靈。
(三)文明之星,熠熠生輝。我校非常注重文明禮儀教育中榜樣的作用。學校每兩周總結評出“文明禮儀之星”和“文明禮儀示范班級”,學校給予表彰。學校組織每期之“星”到校外教育基地“東豐縣農民畫館”參觀,總計560 多人參與校外活動,使學生親身感受到了濃厚的家鄉(xiāng)禮儀氣息,受到深刻的教育。參觀過農民畫的學生上交近170 余篇觀后感或心得體會,其中20 多篇在學校校報、學校網站上發(fā)表,有10 人的觀后感在紅領巾廣播站播出。
著名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钡拇_,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逐步養(yǎng)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yǎng)的現代文明人。禮儀教育貴在持之以恒,我們有信心,讓學校的禮儀教育之花開得更加鮮艷,發(fā)揚光大我“中華禮儀之邦”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