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林業(yè)和草原局,青海西寧 810199)
在水土保持成為主旋律的當今社會,大力種植樹木成為各地區(qū)的核心工作,不同地區(qū)適宜種植的樹種通常存在一定差異。如何使生態(tài)功效突出的樟子松在各地區(qū)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已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嫁接技術開始進入人們視野。因此,圍繞樟子松的嫁接技術和成果展開討論,具有較為突出的現(xiàn)實價值。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Litv.)產于中國黑龍江大興安嶺海拔400m~900m山地及海拉爾以西、以南一帶的砂丘地區(qū),其特性主要表現(xiàn)為:材質佳、速生、抗旱、耐寒、防風固沙、更新力強等?,F(xiàn)階段,以青海為代表的西北省市,均將樟子松視為生態(tài)綠化主力。此外,干旱、半干旱風沙區(qū)現(xiàn)已大力引入樟子松,力求使造林后續(xù)工作擁有強大支持。
隨著種植范圍的不斷擴大,樟子松對減輕沙塵災害、水土保持等工作的積極影響,普遍得到了直觀展現(xiàn),但該樹種的不足也逐漸為人們所熟知,例如,利用形式單一、不具備良好的經濟價值等。因此針對樟子松展開的研究,逐漸向嫁接領域延伸。
紅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產于中國東北長白山區(qū)、吉林山區(qū)及小興安嶺愛輝以南海拔150m~1800m、氣候溫寒、濕潤、棕色森林土地帶,擁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卻面臨天然保有量低和人工種植成活率低的情況。此外,較其他樹種更慢的生長速度,同樣給紅松的大面積種植帶來了制約。在此背景下,對紅松、樟子松做嫁接處理成為大勢所趨。該項工作是將樟子松作為砧木,將紅松作為接穗,以樟子松擁有良好適應性和抗逆性為依托,結合紅松果材兼用、材質突出等優(yōu)勢,經由嫁接的方式,對二者特性加以整合,確保青海等不滿足紅松生長要求的地區(qū),均可對紅松果林進行大力發(fā)展。
針對樟子松嫁接所設計試驗,分別對不同儲藏和嫁接方式進行了選用,通過分析二者給接穗生長帶來影響的方式,旨在為青海地區(qū)生物種類的增加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提供可供參考的資料。
本次試驗地的氣候特征可概括為以下三點:日照輻射強、時間較長;夏季平均溫度低,冬季較為漫長;寒冷、缺氧,降水量少且溫差較大。冬季最低氣溫的平均值為-17℃,夏季最高氣溫的平均值為20℃,年降水量通常不足400mm[1]。
現(xiàn)階段,在國際造林領域,無性人工林已成為高新技術的代表,該技術的優(yōu)勢主要是精簡對無性種子園進行建立的步驟,在縮短繁育時間的基礎上,為樹種質量及純度提供保證。而無性繁殖所依托的技術主要為嫁接,這也表明對紅松、樟子松做嫁接處理,可為紅松無性人工林的培育提供支持。此外,隨著采伐力度的加大,天然紅松林面積不斷縮小,人工林結實量較少,對紅松果林進行營造很有必要,本文所研究技術,同樣可為上述工作的開展助力。作為速生樹種的樟子松,普遍擁有良好抗性,對紅松結實有促進作用,對其加以運用,既可使林業(yè)結構得到改善,避免林業(yè)兩危的進一步發(fā)展,又可提升當?shù)厝嗣竦纳钏健?/p>
綜合考慮多方因素,本次嫁接試驗步驟如下:
第一步,選擇試驗材料。本次試驗選用的砧木為樟子松,其特點為抗性強、耐干旱和耐瘠薄。待新播樟子松樹齡達到1歲后,便可對其進行移栽,利用營養(yǎng)缽處理嫁接對象,使上山定植擁有理想的成活率。由于紅松產量與營養(yǎng)狀況、遺傳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對紅松接穗進行采集時,工作人員應以豐產優(yōu)樹為原則,本次試驗所用紅松接穗由青海本地研究所提供。
第二步,利用不同儲藏和嫁接方式,對紅松、樟子松進行嫁接,在詳細記錄嫁接苗成活率的基礎上,全面觀測生長量。在運送紅松接穗時,工作人員選擇冰塊冷藏法,待接穗被運送到實驗室后,通過沙藏、冰柜儲藏的方法,完成儲藏接穗的任務。
第三步,綜合考慮多方因素,選擇芽接、對接為主要嫁接方式。在嫁接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對砧木粗度、接穗比例引起重視,除特殊情況外,接穗粗度與砧木粗度的比例,均為2:3或1:1[2]。此外,工作人員應做到一刀完成接穗及砧木的切削,將接穗切削置于砧木切削前,盡快將二者粘合,通過對嫁接口進行綁帶的方式,避免外界因素給成活率帶來負面影響的情況出現(xiàn)。
第四步,利用相關軟件,處理試驗所得數(shù)據,通過方差分析的方式,得出相應結論,并對結論進行歸納,明確可給接穗生長帶來影響的因素。
無論是林業(yè)科技的發(fā)展,還是經濟體制的變化,均使嫁接技術擁有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對紅松、樟子松進行嫁接成為大勢所趨。要想使嫁接成果符合預期,關鍵是探究影響因素,明確可使負面因素所帶來影響被降到最低的嫁接方案。
由試驗結果可知,在土壤環(huán)境不同的情況下,紅松接穗往往會展現(xiàn)出不同的成活率、接口基徑等。首先,沙壤土生境僅有84%的成活率,黃壤土生境的成活率,通??梢赃_到93%;其次,黃壤土生境擁有較沙壤土生境更大的接口基徑,二者的差距約為40%,這點應當尤為注意;最后,在新梢生長量方面,黃壤土將數(shù)據提高了43%。綜上,對紅松接穗而言,更適宜其生長的生境條件為黃壤土。
試驗表明,儲藏方法給接穗新梢所帶來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生長量的方面。紅松接穗的儲藏方法,以冰柜儲藏為主,此法的接穗基徑,通常較沙藏有顯著提高,二者的差距約為40%。此外,生長量的增幅為36%。由多次試驗所得結果可知,冰柜儲藏對接穗基徑有顯著的增加效果,增長量也逐漸向理想狀態(tài)靠攏。此外,接穗總高度也由沙藏的32±1,提高到冰柜儲藏的37±1,實際提高比例約為16%,滿足極顯著差異的條件[3]。由此可見,傳統(tǒng)沙藏的不足十分明顯,冰柜儲藏降低了調控濕度與溫度的難度,這與接穗儲藏所提出需求間,存在極高的契合度。
綜合上述內容可知,無論是儲藏方法,還是嫁接方式,均會給接穗基徑、生長量帶來直接影響,而二者所形成交互效應,僅會給生長量帶來影響,接穗基徑往往不會出現(xiàn)明顯變化。由此可見,在諸多因素中,接穗生長所受到影響,主要源于儲藏方法,當然,交互作用所帶來影響,同樣應當引起人們重視。
試驗結果表明,可使紅松接穗生長受到影響的因素極多,其中,既包括眾所周知的砧木質量與接苗質量,還包括較易被忽視的儲藏與嫁接方式。對試驗進行實時跟蹤與分析可知,冰柜儲藏較沙藏更適合被用來對接穗進行儲藏,這是因為冰柜較易調控濕度與溫度,在避免接穗水分、養(yǎng)分大量流失的基礎上,為嫁接愈合速度提供保證,接穗自然會擁有更加理想的生長條件。除此之外,嫁接方式、接穗基徑與生長量密切相關,即便砧木和接穗完全相同,并由相同團隊負責嫁接工作,若嫁接方式不同,接穗生長仍會受到直觀影響,部分嫁接方式存在發(fā)芽慢和長勢弱的問題。結合分析所得結論可知,儲藏方法給接穗生長所帶來影響,通常較嫁接方式更為顯著,而二者間發(fā)生的交互作用,同樣會使接穗生長受到影響。
要想使紅松、樟子松的嫁接工作取得理想成績,工作人員既要關注砧木、接穗質量,又要在儲藏、嫁接方式的選擇上,投入更多精力與時間,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不必要問題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