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旭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思政部,遼寧 沈陽 110122)
習總書記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fā)出了“四史“學習的號召,明確指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點工作,將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作為思想教育的重點學習內容。高職院校培養(yǎng)的技術性人才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加強高職學生“四史”的學習能夠讓大學生有清晰的政治思想意識,學校也能夠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學校從實踐的角度出發(fā),需要精準地抓住學習教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強化四個意識的教育效果。
注重歷史和理論內容的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歷史就像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們以史為鑒,更加清晰的看清楚當下的時事環(huán)境。通過“四史”的學習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和頑強的意志。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過程不僅僅是歷屆黨代表大會和黨章不斷完善的過程,更涵蓋了從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戰(zhàn)時期、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到現(xiàn)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現(xiàn)代化時期的革命進程。回顧100年的光輝歷史,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可以在這革命歷史進程中獲得精神上的收獲,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奮斗精神才能夠在新時代中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在中國史的學習中,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能夠學習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能夠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一直秉承著不忘初心、牢記革命使命,為全國人民謀幸福的終極目標。更加會理解在建設遇到困難的時候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克服一系列的困難,完成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的任務,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的價值意義。
改革開放史的學習能夠讓大學生深刻的理解中國夢的內涵,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不僅 使我國在各個方面都得到長足的發(fā)展,讓整個國家都走向了繁榮富強之路,也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的歷史讓大學生更有中華民族的自豪感,提升了整體國力,凝聚了民族精神,國際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讓每一名大學生都會有為國家,為民族奮斗終生的動力。
學習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就會理解中國的發(fā)展對整個世界的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到底。社會主義發(fā)展史能夠讓青年大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發(fā)展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道路也是塑造人類文明的必然選擇,大學生從思想上深化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也會更加深刻的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世界未來發(fā)展的意義。
“四史”涵蓋的內容較為廣泛,從黨的百年奮斗史、新中國建設史、改革開發(fā)發(fā)展史到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每段歷史都是時代的彰顯,有著清晰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從學校的角度出發(fā),只有提升政治站位,理清思想政治覺悟,在“四史”學習教育的理念下,針對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推動立德樹人的教育效果。
目前從強化學生“四個意識”的角度探討“四史”學習教育價值本質以及著眼于高校引導學生如何從“四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力量的歷史觀教育探索的研究學術界比較鮮見。兩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將成為學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的價值遵循,為今后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了深厚的理論淵源、精神指引和實踐方向。
“四史”學習教育和強化學生“四個意識”教育在理論淵源、精神引領和實踐活動方面都存在高度契合。理論淵源承載馬克思主義在“四史”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的指導能力,同時也是“四個意識”教育理論淵源的體現(xiàn);“四史”蘊含的革命精神,正是“四個意識”教育精神引領的有效教育途徑;兩者教育的實踐指向,又歸結為激勵學生明史篤行,知史善行。
“四史”學習教育與一般的歷史教育本質的區(qū)別就在于它是基于歷史學為基礎的特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高校強化學生“四個意識”和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致同因?!八氖贰苯逃菑娀瘜W生“四個意識”理然性的歷史基礎,強化學生“四個意識”是“四史”教育應然性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二者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上具有高度的內在契合性。
“四史”學習教育是總結歸納紅色基因的革命精神教育,革命精神不僅承載了我黨波瀾壯闊的奮斗、發(fā)展和革命歷程,還蘊含著中國共產黨寶貴的治國理政智慧,是幫助學生確立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汲取史實素材和提升學生思想歸宿的瑰寶之庫。
同時,“四史”學習教育有利于傳承革命精神,標定了高校學生為實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而奮斗的風向標。在傳承革命精神中堅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彰顯革命精神。
高校學生在明確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領導核心,將自身成長和奮斗目標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后,參與社會活動是將這一切理論實踐化的有效載體,是將“四史”教育和強化“四個意識”有機融合的外在表現(xiàn),將“四史”學習教育中歸納總結的實踐因子融入到強化學生“四個意識”全過程。
“四史”學習教育在理論淵源上和精神引領下與沈陽高校強化學生“四個意識”有機融合研究,即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四史”中的指導地位對沈陽大學生強化“四個意識”的理論基礎和革命精神對沈陽大學生強化“四個意識”的精神引領,將“四史”學習教育和沈陽高校強化學生“四個意識”有機融合后如何更好的指導學生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和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的實踐活動。
“四史”學習教育與沈陽高校強化學生“四個意識”協(xié)同育人。將“四史”學習教育與沈陽高校強化學生“四個意識”有機融合實現(xiàn)了兩者協(xié)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立足于革命精神對于沈陽高校強化學生“四個意識”途徑的創(chuàng)新性貢獻。以“四史”革命精神價值引領視角入手,對“四史”學習的精神價值引領進行深入剖析,沈陽高校強化學生“四個意識”要融合“四史”學習教育為內容是基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現(xiàn)實需要和強化“四個意識”的客觀要求,是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實現(xiàn)途徑的創(chuàng)新性貢獻。
著眼于高校學生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建設總目標的實踐要求。
將“四史”學習教育融入沈陽高校強化學生“四個意識”教育之中,探索“思想淬煉—專業(yè)訓練—實踐鍛煉”為教育思路的培養(yǎng)方案。將強化學生“四個意識”與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目標有機結合,全方位、多層次進行實踐教育,切實推進“四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成果。
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永遠是永恒的話題,大學生在校期間要秉承著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來學習本專業(yè)的相關理論知識。在思想層面對“四史”的學習也應該端正態(tài)度,豐富自己思想意識的同時還能夠為自身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學習意識應該成為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鍛煉的重要能力,尤其是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能夠應對時代不斷地變化,科學技術不斷地進步。
任何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與挑戰(zhàn),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應該具有進取的精神,面對未來的困難和挑戰(zhàn)。在“四史”學習的背景下,當代的大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向老一輩的革命先烈學習,遇事多想辦法,不找做不到的理由,積極主動地想辦法去完成,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把自己帶入到消極的情緒中,在學習革命先輩的奮斗的歷史中養(yǎng)成嚴謹且一絲不茍的作風。
社會責任感是社會中每個人對他人的道德關懷和承諾。社會不是無數(shù)獨立個體的集合,而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必須對他人和社會有責任感,而不僅是為了自己的愿望而生活,以便使社會變得更好。為了保證“四史”教育的有效性,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十分必要的。具體來說,學校定期組織學生觀看與“四史”相關 的電影,參觀本地革命紀念場館,引導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從生活中的點滴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展開“四史”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增強學生的革命意識,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用正確的思想去武裝頭腦,讓大學學習生活更有目的性?!八氖贰睂W習教育視閾下沈陽高校學生強化“四個意識”能夠提升教育的實效性,能夠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