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濂溪祠記的內容和價值

      2021-11-29 03:29:48王晚霞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南康周敦頤祠堂

      王晚霞

      (天津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天津300457)

      在從祀孔廟以后,周敦頤的地位不斷提高,對周敦頤的褒揚和紀念日益豐富起來,修建濂溪祠堂是宋代以后全國各地最為常見的一種。濂溪祠始修于南宋,之后或增修,或修繕,或改建,或移建等。在古代中國,地方修建圣賢祠堂向來都是件大事,每建或修,都會有文字記載。迄今眾多的濂溪祠堂遺跡多數(shù)已無法找尋,所幸通過歷代留下的相關濂溪祠記文可基本掌握歷史上濂溪祠堂的規(guī)模與線索。濂溪祠堂的修建情況,學界目前關注不多,加之已有周敦頤文獻中所收史料較少,故而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在筆者所編《濂溪志新編》(1)參見王晚霞《濂溪志新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版,是在廣羅從宋至今的30種周敦頤文獻的基礎上,去重補缺,考證??倍伞!跺ハ狙a遺》(2)參見王晚霞《濂溪志補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版,是對從宋至今的周敦頤文獻的史料輯佚整理而成,內容不見于已有周敦頤文獻。的基礎上,對此展開論述。

      一、濂溪祠記史料概況

      濂溪祠記比較集中的收錄于已有濂溪學文獻中,此外,還有大量相關濂溪祠堂的信息散落的各省市縣的地方志中,有的是周敦頤曾任職過的,如湖南、江西、四川、廣東等地方,有的是周敦頤后裔徙居之地,如浙江、江蘇等地方,還有的是出于對圣賢的欽慕而建,如北京等,還有一類文獻散落在古代文人別集中,因祠記相關史料作者多為理學名賢,他們的個人文集也會收錄自己所寫文章。出于以上考慮,筆者經過在永州、道縣、零陵、衡陽、寧遠、永明、江華、藍山、郴州、桂陽、桂東、邵陽、寶慶,贛州、南安、雩都、袁州、寧州、義寧、德化、奉新、宜春、江西、南昌、南康、九江、星子、廬山,合州、合川、重慶,廣州、韶州,常熟、蘇州、吳縣、姑蘇、長洲、丹徒等地方的歷代志書,以及道藏、歷代理學名賢的個人文集共計200多種文獻中,經過長年累月的網羅,輯佚到為數(shù)眾多的不見于已有濂溪學文獻的濂溪祠記,共計163篇。要全面掌握南宋到清近八百年的濂溪祠堂的各方面情況,這些祠記類文章是重要線索。筆者對這類文章做了一個全面統(tǒng)計,以祠記所記祠堂所在地點為指標,歷代所產生祠記的情況分別是:湖南省55篇,其中,道縣27篇,邵陽10篇,永州和零陵8篇,永明、桂陽各3篇,祁陽、桂東、長沙、寧遠各1篇。江西省71篇,其中,江州和九江18篇,星子13篇,大余8篇,德化、贛州各6篇,宜春4篇,修水4篇,于都3篇,南昌、萍鄉(xiāng)、興國各2篇,吉安、德安、婺源各1篇。廣東省共6篇,四川省和重慶市共8篇,江蘇省共7篇,浙江省共9篇。福建、廣西、湖北、江蘇、北京,共7篇。下文依此考論全國各地濂溪祠堂修建的多方面情況。

      二、濂溪祠堂的修建面貌

      濂溪祠堂在全國各地分布的地點、修建的數(shù)量,每個祠堂修建的脈絡、其修建者的情況、各祠堂舉行祭祀的活動、祠堂的資金來源與管理,以及濂溪祠記的其他價值等,是掌握濂溪祠堂相關問題的重要維度。

      (一)數(shù)量與地點分布

      史上修建濂溪祠的個數(shù)至少有57個。其中江西省最多,其次為湖南省。在具體地方上,有的地方為一個,比如浙江、北京等,有的地方有多個,有專祠,有合祠,還有的府學、州學里再另外設祠。具體情況如下。

      江西省29個:袁州州學三先生祠,袁州韓周二先生祠,袁州周濂溪先生祠,隆興府學濂溪先生祠,南昌縣先生祠,南安三先生祠,南安軍司理廳先生祠,江州州學先生祠,九江濂溪祠,江州州學四先生祠,九江濂溪書院祠,德化濂溪墓祠,南康軍先生祠,星子周濂溪朱文公二先生祠,南康五賢祠,南康軍四賢堂,南康宗儒祠,雩都濂溪陽明善山三先生祠,廬陵六君子祠,興國二程先生祠,興國名賢祠,贑州名宦鄉(xiāng)賢祠,贛州程大中祠,贛州濂溪先生祠,分寧濂溪書院山谷祠,萍鄉(xiāng)宋六賢祠,萍鄉(xiāng)七賢祠,婺源縣學三先生祠,德安縣三先生祠。

      湖南省13個:道州故居祠,零陵濂溪祠,永州府學先生祠,永明濂溪祠,永明仰濂祠,桂陽濂溪祠,邵州二先生祠,邵州學濂溪祠,寶慶府先生祠,祁陽濂溪祠,桂東名宦鄉(xiāng)賢二祠,長沙縣四先生祠,道州寧遠縣先生祠。

      廣東省3個:韶州先生祠,韶州州學濂溪先生祠,南雄州學四先生祠。四川省和重慶市5個:成都府學三先生祠,簡州四先生祠,長寧軍六先生祠,合州先生祠,夔州三賢祠。江蘇省2個:長洲濂溪先生世祠,吳縣二周先生合祠。湖北省2個:鄂州州學四賢堂,漢陽軍學五先生祠。浙江省1個:杭州周濂溪夫子祠。廣西1個:靜江府學三先生祠。北京1個:燕都周子祠。

      史上修建有濂溪祠的地方至少有37處。這個數(shù)字的計算原則是,不管和濂溪專祠還是與他人合祠,只要有周子祭祀都算在內。按現(xiàn)在縣級行政區(qū)劃,可知其中江西省最多,至少13處:九江,星子,大余,德化,贛州,宜春,修水,于都,南昌、萍鄉(xiāng)、興國,吉安、德安、婺源。其次為湖南省,至少9處:零陵,道縣,寧遠,永明,祁陽,邵陽,桂陽、桂東,長沙。廣東省2處:韶關,南雄。四川省3處:成都,簡陽,長寧。重慶2處:合川,奉節(jié)。湖北2處:鄂州,武漢。浙江杭州、江蘇蘇州、廣西桂林、福建尤溪、北京各1處。在以上地點中修建的濂溪祠,全國史上或許還有遺漏的,但絕大部分情況如此。

      濂溪祠所在地點的具體類型大致有三種:一是設在官府,如南康軍濂溪先生祠,長寧軍六先生祠。二是設在學校,如永州府學先生祠,廣東憲司先生祠設在相江書院,成都府學先生祠,隆興府學先生祠,江州州學四先生祠,南雄州學四先生祠,靜江府學三先生祠,鄂州州學四賢堂,漢陽軍學五先生祠。三是周敦頤后裔所建家廟,如修建在蘇州市長洲縣、浙江杭州西湖邊的祠堂,最早就是家廟,后又建了崇本堂。

      各地的濂溪祠名稱不一。如道州故居先生祠,桂陽濂溪祠,永明縣仰濂祠,杭州周元公祠。祠主數(shù)量也各異,有的是專祠,如九江濂溪祠,贛州濂溪先生祠,桂陽濂溪祠,合州先生祠,祁陽濂溪祠。有的是與他人合祠,這種情況并不罕見,如桂東名宦鄉(xiāng)賢二祠,長沙縣四先生祠,邵州二先生祠,韓周二先生祠,袁州三先生祠,南安三先生祠,南康二賢祠,南康五賢祠,廬陵六君子祠,分寧濂溪山谷合祠,德安縣三先生祠,南康的五賢祠,夔州的三賢祠。

      (二)始建與修繕節(jié)點

      由祠記文章內容不僅可知該文的寫作年代,也可部分知道祠堂的創(chuàng)始年代。清彭啟豊《重建二周先生合祠碑記》:“自蘇之府治出葑門二十里地,名姚馬村,舊有二周先生祠,祀宋濂溪先生,暨明孝子良卿先生,創(chuàng)自明崇禎,閱百余年?!盵1]469明確指出此祠創(chuàng)始于明崇禎年間。清周勛懋《重修西湖周元公祠志跋》:“惟是祠肇自建炎,迄今八百余載?!盵1]475指明此祠堂修建在八百年前,清周凱在《重建元公祠募啟》中補充說明:“按祠之始自南宋時,元公長孫秦州儀曹,其二子徙臨安,建濂溪祠以祀元公。今祠其遺址也,儀曹子孫既居杭州,其后散處浙郡邑。”[1]471指出此祠始建于南宋。同一個祠堂,一般均會經歷不同時期的多次修繕,多數(shù)都會有祠記留存,從中大致可以勾勒出祠堂的多個修繕年代。當然,在各省市地方志中,也時常對祠堂的修建始末會做出線索性的說明,以上史料有多篇正是來自地方志。

      從祠記史料可獲知祠堂的大致修繕節(jié)點。部分祠記明確記載了該祠在歷史上的歷次修繕的來龍去脈,飲水不忘掘井人,正可見祠堂之修繕節(jié)點。如明代申時行在《重建濂溪先生世祠記》中明確指出該祠最早修建于周興裔,之后經周浦修繕,再到周與爵修繕時,請他撰寫記,則長洲祠的大致修建節(jié)點可知。這是比較簡單的,復雜的以周子生地湖南道州為例,道州祠最早修建在魏了翁《長寧軍六先生祠記》中記載:“紹興末,向侯子忞始祠元公于舂陵?!盵2]414紹興(1131—1162)末,概指1160年前后,據(jù)魏了翁言,到隆興、乾道以后,周子足跡所到之處,均已有祠了。可知道州祠始建于向子忞。之后再根據(jù)張栻、章穎、葉重開、龔維蕃、李楨、胡直、歐陽玄所寫的道州濂溪祠記,可以知道從宋到清,道州祠比較大的維修至少有6次,其中維修者有趙汝誼→趙彥駿,呂濟,葉重開→龔維蕃—李楨,葉萬景,張守剛,林汝詔,李發(fā)→趙賢,崔惟植→熊偉,唐道舉,吳浚。

      再以周子葬地江西九江為例,九江的濂溪祠有兩種。一種是專門的濂溪祠,根據(jù)林栗的《江州州學先生祠記》可知九江祠由林栗在宋乾道丙戌(1166)年始建于江州州學,根據(jù)謝諤、朱熹、王佖、陳黃裳、陳騏、桑喬、崔掄奇所撰祠記,可知林栗以后九江祠大的維修至少有7次,修建者分別為:周舜元→潘慈明,呂勝己→鄧蜚英-完顏釋,劉宗說,張毅→陳騏→謝迪→崔掄奇。另一種是墓地旁邊的祠,從潘興嗣、蒲宗孟所寫的墓志銘始,根據(jù)何子舉、童潮、傅楫、廖紀、陳哲、余文獻、彭玉麟、羅澤南、曾國藩、周煌所寫的祠記史料,可知九江德化先生墓及旁祠至少維修過8次,維修者為:陳夢斗→童潮→汪淵→宋公→陳塏、李文、蔡昂→朱曰藩,邵元、楊征、林時芳→彭玉麟,丁義方→羅澤南,李續(xù)賓→周鴻基。

      從朝代的更迭上也可看出一些特點。不分地域和具體祠,僅從不同朝代觀察,濂溪祠始建于宋代的最多,有23處:道州祠,零陵祠,桂陽祠,邵州祠,寧遠祠,袁州祠,婺源祠,隆興祠,南安祠,江州祠,南康祠,興國祠,德安祠,韶州祠,南雄祠,成都祠,簡州祠,長寧祠,合州祠,尤溪祠,靜江祠,鄂州祠,漢陽祠。始建于元代的最少,僅為2處:廬陵祠,燕都祠。其次為始建于明代的8處:永明祠,德化墓祠,雩都祠,贛州祠,分寧祠,合陽祠,夔州祠,長洲祠。始建于清代的4處:桂東祠,萍鄉(xiāng)祠,吳縣祠,杭州祠。

      (三)修建者與祭祀活動

      祠堂的修建者,一般有三類人。首要的是地方官員。周敦頤祠堂的修建一般都由地方官府主持興建,這些內容也記錄在祠記中。如曾修建濂溪祠堂的零陵守陳輝、知府黃翰、寧遠縣令黃太明、永明縣令何守拙、桂陽縣令周思誠、祁陽縣令羅守學、道州知州龔維蕃、南康守朱熹、宜春太守廣漢張侯、知韶州事周侯、九江太守潘慈明、南安守盧濬、巡撫趙賢、湖南參政吳中傳、判府提刑楊允恭、零陵郡守李發(fā)等,都是當?shù)氐男姓賳T,這些人往往也是祠記的作者。第二種是周敦頤后裔。主要指在杭州、蘇州修建的濂溪祠,由周敦頤后裔發(fā)起,上報朝廷同意后修建。第三種是一些文人雅士。如曾參與修建婺源縣學三先生祠的婺源大夫周侯、里儒唐道舉等。

      既然是祠堂,一般都會舉行祭祀活動,多數(shù)是春秋祭祀兩次,有的也會在其他時間根據(jù)需要不定期舉行,期間會產生較多的濂溪學詩文史料。濂溪學文獻中收錄的大量詩歌,許多就產生在祭祀場景中。如大量作者不同、時間不同、寫作地點不同而文章題目相同的《謁祭元公文》,又如一些專門的祭文,宋朱熹《奉安濂溪先生祠文》,孔文仲《祭文》,明周冕《九江致祭》,明王啟《濂溪祠祭》等,還有大量不勝枚舉的祭祀詩歌,或是產生的祭祀活動中,或是產生在祭祀活動前后游覽祠堂的周邊景物中。

      (四)周邊及其管理

      祠堂在建置上一般都并非孤零零一個祠堂,每個祠堂周邊都有相關亭池臺榭,是為配套設施,全國各地祠堂皆如此。大致有月巖,月巖亭,崇本堂,愛蓮池,夜話亭,風月亭,濯纓亭,有本亭,吟風弄月臺,光霽亭,愛蓮亭,大富橋,拙堂,希賢閣,傳心閣,濂溪閣等。這些配套建筑和祠堂一起,逐漸會成為游人觀覽、休憩的景點。這些設施都記載于祠記史料中,如葉重開《道州州學希賢閣記》,魯承恩《濂溪三亭記》,劉虬、李發(fā)、林學閔、莫英等所寫的歌詠月巖、愛蓮亭、光霽亭的詩文等,又如劉謹《邵州愛蓮亭記》,吳名鳳《補修愛蓮池記》,李淶《重修羅田巖濂溪閣記》,宋錦《重修濂溪夫子亭池記》。

      祠堂的維護必須要有人員和經費。一般守祠者均為周敦頤后裔,經費來源一般為祠田、墓田、祭田的租賃和產出。由章穎《道州濂溪田記》,李楨《新置濂溪先生祭田記》,傅楫《重修祠堂増置祭田記》,陳哲《濂溪先生祭田記》,周煌《增置濂溪祠墓田記》可知。祭田多少并不固定,歷代各有增減。如宋淳熙五年道州建祠堂后,淳熙六年(1179)即指定“以田界近營者”予守塋者,后增加世業(yè)田148畝,明嘉靖庚子前后置有祭田73.5畝。德化墓也置有祭田,祠記中也有記載。

      三、濂溪祠記的主要內容

      濂溪祠記首要記載了濂溪祠堂修建的坐標性信息,如時間、地點、來龍去脈等,此外更多的是大量闡發(fā)周子思想,從多個角度重重論證、辨析、深化著周子的哲學。這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祠記的主體部分。從朱熹、張栻、魏了翁的多篇祠記開始,歷代的祠記都在這種導向下展開,涵蓋以下方面。

      (一)肯定濂溪思想在宋以后思想史上的地位,贊美其思想之高明

      尤其以朱熹、張栻、魏了翁為代表,之后的明清諸儒在此基調上深化。朱熹在多篇祠記中明確肯定“濂溪周公先生,奮乎百世之下,乃始深探圣賢之奧,疏觀造化之原,而獨心得之”?!跋壬畬W實得孔孟不傳之緒”,[2]374他的觀點確定了學術基調,后來學者基本未脫離此藩籬。張栻《南康軍先生祠記》中與朱熹相為印證:“惟先生崛起于千載之后,獨得微旨于殘編斷簡之中,推本太極,以及乎陰陽五行之流布,人物之所以生化,于是知人之為至靈,而性之為至善。萬理有其宗,萬事循其則。舉而措之,則可見先王之所以為治者,皆非私智之所出,孔孟之意于以復明。”[2]380指出濂溪讓孔孟之道再次光明于天下。真德秀《韓周二先生祠記》繼之:“道之全體煥然復明者,周子之功也?!盵2]404肯定讓孔孟之道煥然一新,是濂溪的功勞。謝方叔《南康軍二先生祠記》亦如是:“更千百年至我國朝,天啟斯道,始有濂溪周先生,獨傳千載不傳之秘?!盵2]389穿越千年,濂溪繼承孔孟之道,傳于宋世。明清學者承之,繼續(xù)闡發(fā)肯定濂溪在宋以后道學上的樞紐作用,明黃憲卿《濂溪祠記》:“紫陽之學,發(fā)自濂溪周先生,先生首辟宋運而炳焉者也。”[2]430清高熊征《重修周濂溪夫子祠堂記》:“夫子崛起千載,復超然妙悟,探造化之至賾,建圖著書,示學者窮理盡性之歸,誦其遺言者曉然于洙泗之正傳,使知世所謂學者,非滯于俗師,即瀹于異端,而嗣往圣,開來哲,發(fā)天理,正人心,功用所系,治理攸關,豈其微哉?!盵1]474這個方面的諸儒言論,絕大部分祠記史料中都有,不勝枚舉,思想是一致的。

      (二)論述濂溪祠修建的必要性

      祠記內容在邏輯上的起點是,既然周濂溪思想非常有價值,那就要通過修建濂溪祠來肯定、傳播這種價值。所以祠記中也都是從論證濂溪思想價值開始,因為“道之難明而易晦也。自堯舜以至于孔孟,上下千余年之間,蓋亦屢明而屢晦。自孟氏以至于周程,則其晦者千五百年,而其明者不能以百歲也。程氏既沒,誦說滿門,而傳之不能無失,其不流而為老子、釋氏者,幾希矣,然世亦莫之悟也”。[2]376所以要珍惜周敦頤的思想,要修建濂溪祠,要傳播濂溪思想,不能泯滅。朱熹在《邵州學濂溪先生祠記》中對潘燾在邵陽修建濂溪祠,以宣揚濂溪之學,繼承道統(tǒng)的做法大加褒揚。宋林栗《江州州學先生祠記》中云:“見《中庸》之門戶,入誠明之閫奧,其必自是始矣。”[2]381濂溪思想是《中庸》之門戶,是深入儒學閫奧之起點,則濂溪祠是當?shù)厝耸惆l(fā)希圣希賢心理的實物地點。

      (三)論述濂溪的官德思想

      周濂溪一生為官清廉,各地頗有政績,為政精密嚴恕,務盡道理,他的思想里也體現(xiàn)了這些原則,有生動的故事流傳。宋陳宗禮《南安軍司理廳先生祠堂記》由周濂溪為官理政議論說:“既無一物非我,則居官之際,豈肯以人命輕用國法?又豈肯上下其手,以奉上官喜怒?居是官也,禮是祠也,必盡心焉,以廣天地好生之大德,則往哲風可紹,而賢太守所以興起墜典,不為無益矣?!盵2]387濂溪在從政中不肯以人命輕用國法,以歸取告身現(xiàn)場辭職表明立場,作為下屬,他不肯上下其手以奉領導喜怒,最終以仁慈公道維護了他人,這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都極其難能可貴。修建了濂溪祠,就會讓前來拜謁參訪者感受濂溪好生之德,慈悲之意,體會濂溪為官之道,為傳播濂溪為官的品德提供了專門的場所。

      (四)闡發(fā)濂溪的太極思想

      《太極圖說》作為濂溪代表作,歷來都是被重點關注的對象。以朱熹為代表,《隆興府學濂溪先生祠記》中重點詮釋“以其無器與形,而天地萬物之理無不在是,故曰無極而太極。以其具天地萬物之理,而無器與形,故曰太極本無極也”。[2]373宋謝方叔《南康軍二先生祠記》中也長篇論證太極思想,“所謂太極云者,蓋本于易有太極,而陰陽五行人物由此而生”,“自太極分陰陽,陰陽分五行,五行分四時,皆指太極之在造化者”[2]389等,其實是對《太極圖說》全文做了邏輯上的整體推演。宋方逄辰《三程先生祠記》論曰:“周子將教人以窮理之所自來,不得不探天地之根、萬化之原以為言,故曰太極。又以形形而實無形也,故曰無極而太極。”[2]419魏了翁《道州寧遠縣先生祠記》評斷說:“不有先生發(fā)太極本然之體,明二五所乘之機,而示人以日用常行至近至切之理,則異端小道將誣民惑世于無所終極。”[2]366這種議論太多,無須贅舉,主題都是闡發(fā)周子太極無極思想的不同側面,以及萬物演化邏輯。

      (五)闡發(fā)濂溪“誠”的思想

      《通書》的《誠上》《誠下》兩章均在論述“誠”的思想,因為“誠”才有可能化育天地,人道才能與天地參,黃宗羲就認為“周子之學,以誠為本”,[3]“周敦頤通過對‘誠’這一范疇的闡發(fā)和論證,在打通天道和人道的具體環(huán)節(jié)上作出了努力,初步完成了倫理的天道化和天道的倫理化,構建起了理學基本理論框架的雛形。”[4]祠記史料中也有諸多論述“誠”的思想,如胡銓《道州先生祠記》中談了經典中的九種“誠”,然后論證濂溪《通書》中五種“誠”,“知此五者,則知《禮》之所謂誠矣。知《禮》之所謂誠,則知《易》之所謂誠矣?!兑住贰抖Y》《通書》,其致一也”。[2]361之后又論證《通書》中《乾損益動章》《家人睽復無妄章》所言皆“誠”。

      后人在追思中修建濂溪祠堂,表達對周敦頤的崇敬,除去一般祠堂都具有的祭祀、教化、祠規(guī)民約、教育場所等功能外,濂溪祠堂還有更深層的意義。主要有傳播周敦頤思想、以禮治國的途徑、消解社會矛盾等方面,具體可見筆者拙文《濂溪祠堂考》,(3)參見王晚霞《濂溪祠堂考》,《南昌大學學報》2011年第6期。這也是濂溪祠修建的價值所在,此不贅述了。

      綜上所述,在歷代已有濂溪學文獻和歷代多個地方志、別集中,收錄有大量濂溪祠記的史料,從中不僅可以了解歷代濂溪祠堂的始建和屢次修繕的時間節(jié)點、分布、數(shù)量、分布,更能了解其相關修建者、舉行的祭祀活動及其周邊管理,祠記內容中對周敦頤思想的闡發(fā),也構成了濂溪學在歷代發(fā)展的重要內容,體現(xiàn)了濂溪學在明清社會中的教化引導作用。濂溪祠記的內容是宋代以來歷代大賢祠記內容的典型代表,為考察其他同類祠記內容提供了可資參考的借鑒。

      猜你喜歡
      南康周敦頤祠堂
      南康區(qū):“三融合” 振興美麗鄉(xiāng)村
      人何以成圣?——明清《濂溪志》中的周敦頤
      梁家祠堂史話
      南康水廠超濾膜池自控系統(tǒng)的設計與運行
      供水技術(2021年2期)2021-07-16 07:30:12
      周敦頤賞蓮圖
      南康漳州龍
      精琢多姿 盛世傳承
      伙伴(2018年1期)2018-05-14 21:13:05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老年大學校歌
      沈家祠堂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8
      祠堂,祠堂
      板桥市| 阿拉善盟| 霍林郭勒市| 奉贤区| 海阳市| 抚顺市| 河东区| 文山县| 石林| 凤山县| 鄄城县| 贡山| 油尖旺区| 遂溪县| 高邮市| 绵竹市| 大荔县| 雷波县| 邢台县| 桓台县| 海安县| 水城县| 晋州市| 汝州市| 平昌县| 灵石县| 平南县| 荃湾区| 涪陵区| 山西省| 桦甸市| 资溪县| 襄樊市| 瓮安县| 涿州市| 苍溪县| 扎赉特旗| 德格县| 平乡县| 开封市|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