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麗麗
(遼寧省海城市正骨醫(yī)院,遼寧 海城 114200)
本文就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診的下肢骨折患者75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以此來探討下肢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中采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對患者治療效果以及情緒的影響,其結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接受的下肢骨折患者75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為37例、38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1/16,平均年齡為(48.64±4.43)歲,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19/19,平均年齡為(48.82±4.51)歲,2組基線資料對比,P>0.05,無顯著性差異,能夠進行比較。納入標準:(1)對此次研究知情,自愿簽署同意書;(2)臨床資料完整;(3)均為下肢骨折;(4)研究已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通過。排除標準:(1)存在精神類疾病,或者伴隨認知障礙,無法與之正常交流者;(2)惡性腫瘤者;(3)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
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接受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其方法如下:(1)詳細為患者介紹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的相關流程,同時為詳細講解治療方法、相關注意事項以及疾病相關知識,并幫助患者了解圍術期的相關內容以及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以及相應處理措施,叮囑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情況[1]。(2)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同時對患者術前常規(guī)檢查以及會診進行完善,并提供綠色通道[2]。(3)叮囑患者食用高維生素且容易消化的軟食,避免食用辛辣食物[3]。(4)術前6小時患者需禁食、禁水,術前2小時需給予患者碳水化合物飲料300ml,術后2小時指導患者飲水,術后4小時指導患者食用流食,術后2天便可以攝取普通食物,除此之外,患者每天的飲水量盡可能的保持在2000ml以上[4]。(5)患者的疼痛利用視覺模擬評分法來進行評估,如果患者評分≥4分,則給予患者布洛芬止痛,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給予患者鹽酸布桂嗪,以此來緩解患者疼痛程度[5]。(6)為了避免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不良反應,護理人員需要將患者下肢抬高,直至患者心臟平面的20cm,并給予相關治療方法,包括足底靜脈泵、間歇性充氣加壓裝置等,如果患者出現(xiàn)肢體腫脹,則可以利用濕毛巾對患者進行熱敷,同時對患者的下肢進行按摩[6]。(7)為了預防感染風險,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如果患者凝血時間正常,則不需要給予患者止血藥[7]。(8)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在為患者拔除引流管后,便可協(xié)助患者進行下床活動,同時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翻身方法、體位擺放方法、鍛煉力度以及鍛煉強度等[8]。
3 觀察指標:比較2組患者應激反應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下肢活動功能評分以及焦慮、抑郁評分。(1)焦慮與抑郁程度:通過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定,分數(shù)低則優(yōu),反之則差。(2)生活質量評分:采取SF-36量表來進行評定情感職能、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精力、精神健康以及社會功能,分數(shù)低則差,反之則優(yōu)。(3)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采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進行評估,分數(shù)低則差,反之則優(yōu)。(4)應激反應評分:通過ELISA進行評定,其內容包括血管緊張素Ⅱ、C反應蛋白、皮質醇水平。(5)下肢活動功能評分:通過簡式Fugl-Meyer活動功能評測法進行評定,分數(shù)高則優(yōu),反之則差。
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對75例患者的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 結果
5.1 2組焦慮與抑郁程度比較:護理前,對照組患者焦慮程度評分為(21.87±6.65)分、抑郁程度評分為(22.57±6.51)分,觀察組患者焦慮程度評分為(21.75±6.63)分、抑郁程度評分為(22.73±6.47)分,護理前,對照組與觀察組焦慮程度無差異、抑郁程度無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焦慮程度評分為(15.81±5.24)分、抑郁程度評分為(17.66±6.73)分,觀察組患者焦慮程度評分為(10.12±3.12)分、抑郁程度評分為(11.51±3.64)分,護理后,觀察組焦慮程度、抑郁程度較對照組更為優(yōu)異,P<0.05。
5.2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護理前,對照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52.24±5.68)分、生理功能評分為(51.97±4.87)分、生理職能評分為(51.54±5.25)分、精力為(51.37±5.62)分、情感職能為(52.07±4.85)分、精神健康為(51.85±5.63)分、社會功能為(50.96±5.25)分,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52.17±5.25)分、生理功能評分為(51.54±4.52)分、生理職能評分為(51.49±5.32)分、精力為(51.35±5.58)分、情感職能為(52.05±4.82)分、精神健康為(51.82±5.66)分、社會功能為(50.91±5.13)分,護理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并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62.14±6.98)分、生理功能評分為(60.56±7.8)分、生理職能評分為(62.17±7.12)分、精力為(62.63±7.34)分、情感職能為(62.27±7.25)分、精神健康為(62.64±7.18)分、社會功能為(62.32±7.64)分,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80.24±8.05)分、生理功能評分為(80.33±8.41)分、生理職能評分為(80.53±8.15)分、精力為(81.01±8.03)分、情感職能為(81.11±8.12)分、精神健康為(81.29±8.33)分、社會功能為(81.49±8.08)分,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存在差異,且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以及社會功能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5.3 2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護理前,對照組患者評分為(47.05±13.19)分、觀察組患者評分(46.98±13.52)分,護理前,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并無日常生活能力上的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評分為(70.02±12.03)分、觀察組患者評分(92.46±7.28)分,對照組與觀察組護理后有差異,P<0.05。
5.4 2組應激反應評分比較:護理前,對照組患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為(42.57±8.64)pg/ml、C反應蛋白水平為(1.58±0.69)mg/L、皮質醇水平為(403.63±22.41)ng/ml,觀察組患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為(42.59±8.73)pg/ml、C反應蛋白水平為(1.54±0.67)mg/L、皮質醇水平為(405.77±22.35)ng/ml,護理前,2組患者應激反應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為(60.63±12.78)pg/ml、C反應蛋白水平為(10.47±4.23)mg/L、皮質醇水平為(542.79±40.21)ng/ml,觀察組患者血管緊張素Ⅱ水平為(50.71±10.15)pg/ml、C反應蛋白水平為(5.08±2.13)mg/L、皮質醇水平為(548.82±40.05)ng/ml,護理后,2組患者應激反應評分有差異,P<0.05。
5.5 2組下肢活動功能評分比較:護理前,對照組患者下肢評分為(12.58±8.75)分,觀察組患者下肢評分為(12.68±8.83)分,2組患者護理前下肢活動功能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對照組患者下肢評分為(17.86±6.42)分,觀察組患者下肢評分為(19.02±6.38)分,護理后,2組患者肢體活動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患者下肢活動功能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
下肢骨折圍術期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應激反應,主要是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所引起的,很容易導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壓升高以及心輸出量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生理反應,不利于患者治療與康復,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預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9]。
在護理模式中,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屬于外科治療新模式,是通過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干預措施來降低患者應激反應,從而促進患者預后與恢復,目前有許多臨床研究已經(jīng)證明了該外科理念能夠通過有循證證據(jù)的優(yōu)化措施來提高護理效果[10]。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焦慮程度評分、抑郁程度評分、應激反應評分、生活質量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下肢活動功能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其結果能夠充分體現(xiàn)該外科理念的重要意義,能夠幫助患者提高護理效果,同時能夠緩解患者不良情緒[11]。
綜上所述,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運用到下肢骨折患者圍術期護理模式中,除了能夠將護理效果提高外,還能夠有效減少應激反應,從而改善患者情緒,對患者生活質量、日常生活能力、下肢活動功能的提升和改善有著積極意義,值得廣泛應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