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巖
(遼寧省大連市大連海港醫(yī)院,遼寧 大連 116001)
脊髓損傷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神經(jīng)源性膀胱,它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尿失禁、急性尿潴留等,如果不及時醫(yī)治和護理,還會引起一系列的炎癥,情況嚴重的,不但會給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帶來極大的痛苦,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1]。有研究資料顯示,在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治療的早期配以合適的康復護理措施,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和治療的安全性[2]。為了驗證上述研究,筆者將64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進行了對比性研究,取得了理想的結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64例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均于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入住我院,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和加用早期康復護理的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32例患者有23例男性和9例女性組成;年齡下限和上限分別為23歲和72歲,平均(42.17±3.41)歲;脊髓損傷部位:胸段、腰骶段和頸髓分別為9例、15例和8例;脊髓損傷類型:完全損傷和不完全損傷分別為11例和21例。觀察組32例患者由20例男性和12例女性組成;年齡下限和上限分別為25歲和70歲,平均(41.97±3.94)歲;脊髓損傷部位:胸段、腰骶段和頸髓分別為10例、15例和7例;脊髓損傷類型:完全損傷和不完全損傷分別為13例和19例。對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顯示P均>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價值。
2 方法:對照組給予患者傳授疾病相關知識、疏導負面心理、引導合理和健康飲食、指導運動鍛煉等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進行干預,主要內(nèi)容如下:(1)尿道開放。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檢查結果,合理判斷患者膀胱的充盈程度,合理安排患者的放尿時間。尿道開放時,可以采用Crede法來增加膀胱壓力,促進患者尿液的排出。此外,夾閉患者尿管的施加需根據(jù)患者利尿劑的使用劑量和補液量等具體情況而定。并科學設定間歇導尿的頻率,有助于患者腎功能的保護。(2)膀胱功能訓練。為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普及按時飲水的重要性,并制定合理的飲水方案。飲水標準為每天1500-2000ml,每小時125ml,入睡前3小時盡量不喝水。患者膀胱充盈量為400ml時,進行排尿。根據(jù)患者2次導尿之間的殘余尿量和自行排出的尿量進行科學設定間歇導尿頻率。若患者可做到自行排尿100ml以上,并且殘余尿量少于300ml,則每天導尿4-6次。若患者可做到自行排尿200ml以上,并且殘余尿量少于200ml,則每天導尿3次;患者殘余尿量少于100ml時,護理人員停止對患者進行導尿。此外,在尿前30分鐘可對患者的會陰部進行刺激,刺激排尿。誘發(fā)膀胱反射性收縮,產(chǎn)生排尿的常用方法有2種:①用手腕的力量,叩擊患者恥骨上區(qū),每分鐘50-100次,每次叩擊2-3分鐘,力道要輕,避免患者出現(xiàn)不適感;②通過接觸陰蒂、肛門等較敏感的部位,刺激膀胱收縮,從而進行反射性排尿。(3)Crede按壓法。護理人員按壓患者肚臍以下3cm處,采取握拳手勢,同時慢慢朝著恥骨方向滾動,可通過叮囑患者進行吸氣來增加腹壓,持續(xù)按壓直至尿液徹底外流。(4)心理護理。醫(yī)護人員需積極、耐心地與患者交流,用來簡單的話語來解答患者疑問,并向患者簡單講述病情的發(fā)病機制、預防事項等,為消除患者的消極情緒,以提供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積極配合醫(yī)護操作。
3 觀察指標:(1)觀察患者護理前后的膀胱功能,觀察記錄患者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殘余尿量和放置尿管時間等指標的變化情況。(2)觀察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觀察統(tǒng)計患者出現(xiàn)尿路感染和腎功能衰竭的情況。(3)觀察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以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估,可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3級,且非常滿意和一般滿意患者在本組患者中所占百分比之和為該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5 結果
5.1 2組患者的膀胱功能對比:觀察組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殘余尿量分別為(323.15±14.13)ml、(167.15±11.13)ml和(90.15±1.65)ml、放置尿管時間為(83.52±1.06)小時;對照組患者的膀胱容量、最大排尿量、殘余尿量分別為(439.23±7.75)ml、(263.54±11.13)ml和(90.15±1.65)ml,放置尿管時間為(90.15±1.35)小時,統(tǒng)計學分析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5.2 2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觀察組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中,尿路感染1例、腎功能衰竭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25%。對照組患者中,尿路感染13例、腎功能衰竭4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3.12%。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5.3 2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和一般滿意分別為14例和17例,護理滿意度為97.88%,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和一般滿意分別為9例和13例,護理滿意度為68.75%,統(tǒng)計學分析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因為脊髓發(fā)生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喪失了對其的控制,導致患者的尿道功能出現(xiàn)障礙,極易產(chǎn)生尿路感染等各項并發(fā)癥,為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壓力,且治療不及時會并發(fā)腎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而在治療的同時合理、有效、及時的護理措施也尤為重要[3]。
早期康復護理的主要內(nèi)容為尿道開放、訓練膀胱功能、Crede按壓法和心理護理[4],即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排尿意識,促進患者順利排尿。Crede按壓法對促進逼尿肌功能的恢復效果顯著,通過刺激患者的膀胱神經(jīng),提高患者的自我排尿意識,從而達到順利排尿的目的[5];在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患病早期開展膀胱功能性訓練。對于排尿困難的患者來說,導尿前進行深呼吸,適當?shù)姆潘珊拖胂?,以及合適的排尿動作等一系列誘導措施,再搭配自主吸氣提高腹壓,有助于患者排尿反應的產(chǎn)生,促使患者反射性排尿[6-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膀胱功能各項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就快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利尿劑的使用、補液量及檢查結果對其放尿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尿路感染的風險,避免了反復尿路感染對腎功能的損害,故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此外,針對性的放尿時間、個性化的膀胱功能訓練方案及心理疏導均充分體現(xiàn)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護理理念,優(yōu)化了護患關系,故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提高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脊髓損傷神經(jīng)源性膀胱患者早期實施康復護理不僅有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復、還降低了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風險,使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具有推廣的價值。